《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上·十一真3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上·十一真3
十一真3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一)注意这几个字的发音:
观[guàn] 石[dàn] 域[yù] 爵[jué]
(二)八个韵字:
薪 津 嫔 邻 钧 冰 绅 域 尘
(三)平仄声: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
平对仄,仄对平。入仄对平平
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
平平入,入仄平。仄仄对平平
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
平平平入仄,仄仄入平平
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
平入平平平仄入,仄平平仄仄平平
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仄平平入,平平平仄平平
香对火,炭对薪1,日观对天津2。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3。仁无敌,德有邻4,万石对千钧5。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6。充国功名当画阁7,子张言行贵书绅8。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9;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10。
注释
[1]薪:柴火。
[2]日观:泰山顶上的一座山峰名,为观日出的最好地点。此处“观”读“惯”,是借用这个去声(仄声)的读音和“天津”的“津”(平声)构成对仗。天津:天津桥的简称,在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之上,为隋炀帝所建。此名字面的意思是天河的渡口。【唐代】李白《扶风豪士歌》:“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2]禅心:清净之心。【宋代】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道眼:洞察真理的眼。都是佛教术语。宫嫔:宫中的妃嫔。
[4]仁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仁者无敌。”意思是用仁德统治天下的人,没有人能与他对抗。德有邻: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人帮助。
[5]万石:古代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千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
[6]三峡:在今重庆和湖北西部的长江两岸,水流湍急。冉冉:慢慢漂流的样子。冰:按照此书的体例,处于“冰”字位置的应该是个真韵字,但“冰”是蒸韵字,与体例不合,系作者之误。注明本此句作“陌陌九街尘”。
[7]充国:赵充国,西汉武帝、宣帝时的著名武将,在讨伐匈奴、西羌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阁:麒麟阁,汉武帝时在未央宫内所建的一座高阁,汉宣帝在阁中画了汉代十一大功臣之像,赵充国的像便在其中。
[8]子张句:此联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学生子张问孔子关于“行”的问题,孔子回答了他,子张当时手上没有记录用的竹简,便写在自己衣裳的大带上。绅,古人衣裳上的大带。行,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为平声(行走、行为,庚韵),一为去声(品行,敬韵),此处是用平声字的意义、仄声字(去声)的读音,和下联的平声字“书”构成对仗的。
[9]笃志:坚定自己的志向。笃,坚定。绝域:最高境界。
[10]羞沾名利纤尘:纤尘,细微的尘土,这句意思是,在官爵面前无动于衷,羞于沾染上一点儿名利灰尘。纤(音xiān)尘:纤维和灰尘,喻指微小的、不值得看重的东西。
诗词欣赏
雪诗八首 其八
苏轼(宋)
万石千钧积累成,未应忽此一毫轻。
寒松瘦竹元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
卷一·十一真3
申对午,侃对訚。阿魏对茵陈。
楚兰对湘芷,碧柳对青筠。
花馥馥,叶蓁蓁。粉颈对朱唇。
曹公奸似鬼,尧帝智如神。
南阮才郎差北富,东邻丑女效西颦。
色艳北堂,草号忘忧忧甚事;
香浓南国,花名含笑笑何人。
注 释
侃:侃(kǎn砍),和乐的样子。訚(yín银):这里指态度庄重的样子。(亦可形容和颜悦色而能直言。)《论语》中记载孔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阿魏句:阿魏与茵陈是两味中药名。楚兰句:兰和芷都是香草,产在古代楚国。湘江在楚国境内,因称芷为湘芷。屈原的诗歌中经常提到这两种香草,用它比喻品行高洁的人物。筠:⑴(yún匀),原意是青色的竹皮,这里指竹; ⑵(jūn军),县名,在四川省。蓁蓁(zhēn真):茂盛的样子。《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曹公句:曹公即曹操。历史上说其人奸伪,人称如鬼。帝尧句:《史记》上说,帝尧十分聪明,“其智如神”。南阮句:晋洛阳阮氏,阮籍和阮咸叔侄居道南,家贫,而多才;其他阮姓宗族居道北,家富。七月七日,北阮晒衣服,光彩夺目。阮咸也以竹杆把大布裤衩挑了出来。人问其故,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阮籍,著名诗人。阮咸也是当时名流。(唐)戴叔伦旅次寄湘南张郎中诗:“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东邻句:《庄子》里寓言说,美女西施因胸痛,经常抚胸皱眉。东邻丑女也学西施的样子,在人前故意卖弄,却引得人们更加讨厌她。颦(pín频),皱眉。色艳二句:忘忧草,即萱(xuān宣)草,一种百合科植物,古人以为植此花可以忘忧。《诗·卫风·伯兮》:“焉得萱草,言树之背。”背即北堂。北堂萱:亦借指母亲。宋 王楙 《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焉得諼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种於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含笑: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