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月娥 | 那些年,电影的美好记忆

往期回顾 

·  第一次回孝义老家

·  扎根山东的孝义老革命高锦文

▼  点击收听  

作者:魏月娥

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我们这群小孩子一年到头最快乐的时候就数过大年了,其次就是看电影了。
我记得当时我们村集体化在公社里算是领头羊,每年年底分红,一个工分一块钱呢!本村的姑娘不愿嫁出去,外村的姑娘争着嫁过来,村里的青年男社员基本都是香饽饽,不愁娶不到媳妇。但是对于我们这帮孩子们来说,这不是主要的,我们更关心的是我们村一个月放映六场电影呢,条件不好的村里一年也没有一场电影可看。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一年难得进一次县城,更不用说什么大城市了。电影给我们了解外面世界架起了桥梁,总是一场电影刚看完,就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场电影的来临。记得当年我二伯在大队办公室当会计兼广播员,每次路上见到他,我都会紧追几步问:“二伯,哪天放映电影?”我二伯总是笑吟吟地回答:“快了,快了。”
等到真要放电影了,傍晚的时候,村里的高音喇叭就开始广播:“社员们注意了,今晚有电影!”这一刻,全村人们沸腾起来,大家都在猜想会放什么影片,我们不管放什么,反正放什么都喜欢看。放学的时候,我们会成群结队去大队场地去看,看放电影的来了没有,如果他们来了的话,会早早地把白色的幕布挂起来,把放映机放在场地中间。于是,我们一路小跑着回家,边跑边大声喊:“今晚有电影!今晚有电影!”一进门,气喘吁吁地把书包往炕上一扔,冲着妈妈叫喊:“妈,饭好了没?吃完饭好去看电影,抢位子!”其实每到这个时候妈妈的饭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于是妈妈一边忙活着,一边笑骂着:“看把你们猴急的。”等到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来,我们兄妹一边大口吃着,一边猜想放什么影片,爸爸妈妈插嘴说戏剧片,情窦初开的哥哥姐姐说爱情片,小哥哥和我说战斗片或者谍战片,喜剧片更好哦!吃完饭,碗筷一推,小孩子们是最早欢呼雀跃拿上小板凳坐到露天场地等候的,也就是抢到最中心好位子的人群,大人们赶紧收拾利落随后赶到,基本上是全家总动员。附近村里的人们听到消息也会不顾一天的劳累,骑着自行车来我们村凑热闹,间或有几个做小生意的,早早地来到场地的最后面,提着马灯,炒熟的瓜子落花生,一毛钱可以买满满一口袋。无论春夏秋冬,总是这么热闹!黑压压满场子的人,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没有拿凳子的干脆搬一块砖头坐下的也有。等到电影放映开,大家鸦雀无声,都沉浸在剧情中去了,随着剧情的发展,有时哄堂大笑,有时唉声叹气,更有时是女人的抽泣声。散场的时候,满场子都是此起彼伏父母呼唤自家孩子回家的声音,“大毛二毛哎——”“三子哎——”“元宝哎——”.然后各家拉着自家的孩子,急匆匆回家。漆黑的夜,手电筒微弱的光线,黑压压浩浩荡荡的人群,好不气派!人们一脸的满足,沿路谈论着影片激动人心的时刻,更有幽默的,学着片中的台词,扯着尖尖的嗓子,一唱一和!冬天的时候,大队会派人在场地中央烧起火炉,供人们取暖,无奈场子大,人太多,一场电影下来,心里暖呼呼,但是脚会冻得麻木没有知觉。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兴致盎然,回家的路上一边跺着脚,一边意兴未犹谈论着影片的内容。而我们这般小孩子沉浸在剧情里会心潮澎湃好多天呢!
我们从课文中了解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故事远没有电影来的直接生动。《红岩》《闪闪的红星》《地道战》等一部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坚强不屈的形象和人格的伟大魅力,一曲曲赞歌心头萦绕,“小小竹排江中游……”鼓舞人心;“地道战嘿地道战……”振奋人心;“红岩上红梅开……”激动人心。《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神话色彩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穿透力!
再后来,《少林寺》电影风靡全国,我们这群孩子见识了什么是中国功夫,这么厉害!同时李连杰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武林英雄,他的名字家喻户晓,男孩子们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少林寺》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少林小子》《少林弟子》等影片上映,过饱了眼福的愣头小子有多少怀揣着去少林学功夫的美梦!《小花》《庐山恋》《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中,演员的面孔越来越熟悉,刘晓庆,陈红,张瑜,斯琴高娃等演员逐渐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我们也开始人生中第一次追星,搜集他们的画报,了解他们的动态。有的同学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电影胶卷,大家都会爱不释手视若珍宝。课余时间大家开始学习比较婉转动人的歌曲,例如《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雁南飞》等等。
八十年代中期到末期,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我记得上高中那会儿,和同学去了一趟影院,宽敞舒适,整齐的阶梯式座位井然有序,一场电影下来,竟然索然无味!似乎再也找不到当初看电影的感觉了。
直到前些日子,在市文化艺术中心看展览时,偶然看到了老式电影放映机,心情顿时激动起来,荡气回肠的一幕幕竟恍如昨天,久久挥之不去……
更多人在读

(0)

相关推荐

  • 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

    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 □丁辉 老家方言里有三个词: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这三个词都跟早年乡间的露天电影有关. 所谓"包场子",就是村里每有喜事,自然主要是结婚,主家出钱包场电影 ...

  • 农村露天电影的集体记忆

    我是90后,来自农村,露天电影视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也是那个时候在农村最大的娱乐项目. 村里每逢家人办喜事就请放映队在晚上7点固定时间放映,拉上幕布,放上片子.小时候被老妈催促着早早去吃完饭洗好澡洗 ...

  • 电影传奇《<地道战>里的硬科技》

    电影传奇《&lt;地道战&gt;里的硬科技》

  • 魏月娥:那些年,电影的美好记忆

    枸杞文学 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那个时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我们这一群小孩子一年到头最欢乐的时候就数过大年了,其次就是看电影了. 我记得当时我们村集体化在公社里算是领头羊,每年年 ...

  • 电影|地道战

    来源:学习强国  1905电影网

  • 品质与情怀,《奇袭地道战》网络电影的“深度”与爽度品质与情怀

    优酷独家上线的<奇袭地道战>是带着大片品质进入观众视野的,开篇残酷壮烈的战争场面,从很大程度上,将网络电影的"战场"进行了拓展,不再局限于一隅,而是直接杀回到历史的纵深 ...

  • 魏月娥 | 相聚太极——记孝义市建西社区太极队组建始末

    往期回顾  ·  大虢城庙会的滋味 ·  88岁孤寡老人爱心感动孝义人! 作者:魏月娥 春燕呢喃,蛙声如鼓,落叶飘零,白雪无声,太极拳爱好者们以变幻的招式更迭着轮回的四季,他们优美的弧线,轻灵的身影, ...

  • 【来稿选粹】魏月娥|​写给天堂的你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写给天堂的你 屈指一算,你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好快呀,蹉跎岁月里,我已经由当年的傻丫头蜕变成五十出头的老大妈了,你呢?还是那个青春美少女吗?人都 ...

  • ​【佳作欣赏】| 魏月娥作品:小公园

    我所说的小公园在我们小区西北一角,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说实在话,把它称作公园实在有点牵强,但是花草树木,健身器材,长条座椅,弯弯曲曲石砌的小路,绿油油的草地,都是园艺师良苦用心的结晶,还是叫小公园合适吧 ...

  • 魏月娥 | 拳术人生——记孝义建西社区太极队训练辅导员张秋梅老师

    往期回顾  ·  梁建新 | 我的姥姥 ·  禅房头村归属历史沿革 作者:魏月娥 初见张秋梅老师,中等身材,身背太极剑,背稍微有点驼,但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脚下生风:再细看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目光炯炯 ...

  • 魏月娥 | 年味

    往期回顾  ·  明万历年你村叫什么 | 明清孝义里甲村庄变革 ·  甘肃张掖高台发现明代族谱碑 | 山西大槐树移民佐证 作者:魏月娥 小时候,一年到头最愉快的时候莫过于过大年了,激动的小心脏时时荡漾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疯女人

    小城很小,方圆不过十里,东边有人打个喷嚏,没准西边的人就听到了. 每天早上七点多,金色的阳光唤醒了沉睡中的小城,急匆匆上班上学的人群汹涌而出,之前还很冷清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十字路口,人人脸上一副焦急的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老爸的菜 老妈的花

    老爸老妈当了一辈子农民,老了老了,干不动了,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打起了主意. 八十多岁的老爸弓着腰,一边整理院子,一边说:"先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种几棵花椒树吧,不影响屋里的采光,又能吃上花椒,你说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核桃情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那个没有打核桃,拾核桃,剥核桃仁的经历呢. 白露的到来,预示着核桃成熟了,大人小孩蠢蠢欲动起来了,蓄积了好久的力量即将派上用场.白露前的集市上是最热闹的了,比平日里多了些卖竹竿的,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