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恩师王光宇老师独特的脉诊_斋戒_新浪博客 和另外 2 个页面 - 个人

解读恩师王光宇老师独特的脉诊

(2008-03-20 16:12:04)

转载▼

标签:

健康

李小荣

解读恩师王光宇老师独特的脉诊
在炎黄子孙生息的大地上,曾诞生的皇帝、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人间神医,并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创立了中医学,令世界各民族敬仰,感叹其精深玄妙。而今恩师王光宇老师在前人智慧的启迪下,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创立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形象。
王光宇老师继承了中医中药,在此前人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治病的时代步伐或许提高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因为他解决了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他一改现代非仪器才可以诊断出病的方法,主要靠寸口脉象,结合切、望、闻、问、讲四诊的顺序也可以诊断出疾病的所在部位以及疾病的程度,也填补了当今医学领域治疗血液病、尿毒症等顽症理、法、方、药之不足;王老师独特的脉诊需要人们改变诊疗观念,让世界上患病人越来越少,看病越来越有针对性、目的性,少花许多无关的检查费用,不管是对哪一个社会阶层的人群都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关于病理、生理、四诊等方面的许多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的都是活动的生命存在的东西,一但生命活动终止,就意味着气化没有了,经络没有了,营卫气血没有了,营卫气血的活动也没有了,在尸体上是解剖不出来的,中医脉诊不是通过实验室,很多东西听起来很抽象,看不到,只能凭感觉感到他的存在,但是它独特的脉诊频率、强度、指目下的感觉、所在不同的部位却代表着不同的疾病病、与轻重程度。
20世纪后半期人们才意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才认识到中医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有些中医理论过去认为是难以理解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尖端科学研究的课题。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其中切脉方法多种,《中医诊断学讲义》采各家之长,其寸口脉法是:“左寸侯心与膻中,右寸侯肺与胸中,左关侯肝胆隔,右关侯脾胃,左右尺均侯肾与小腹,上中下三焦分属寸关尺三部”。中医诊断凭望、闻、问、切四项来综合诊病,因人而已;王光宇老师以切、望、闻、问、讲四诊的顺序,每逢接诊即先切脉、三部九侯反复体会后,然后望其面色,下眼睑、舌象、舌西系带状况等等。然后再观察病人的呼吸、咳嗽、分泌物、排泄物状况与气味。如果发现有心、肺疾者的话同时就用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检查排除,少数疑问重点向患者询问,并做详细记录,加以总结,分析推理向病人讲述其可能感受的具体症状,可能患了哪些病。再让病人对王老所讲的进行批判、补充,(这样有利医生自己纠正偏差,这里把切脉放在最前,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不以病人所讲,诱导为主以话求脉),然后真实体查,记录下自己的脉感。浮、中、沉取,小到痔疮,大到子宫肌瘤,以及大小均可知一二。以脉象、舌象等四诊合参推理出的症状多与病人相同,远远比用八纲辨证的术语讲的易懂易体会,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心。反之则可使医生判断检验自己的诊断是否合乎病人实情,虽费时但较可靠。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王老师独特脉诊的方法简介:

王光宇老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感受将弦脉分了七个层次,即:(弦、微弦、略弦、稍弦、稍许弦、点弦、点点弦)。涩脉分了五个层次,即:(似点点涩,点涩,点稍涩,稍许涩,稍涩五个脉度,)其强弱程度不同往往预示病症的差别,也可以前后对比,发现病症的好转或更为严重,进而也可用于检验用药后的效果。
弦脉,原文为: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有弓弦感觉的脉搏
。弦脉就如按到琴弦一样,绷得较紧,端直而长,直起直落。弦脉是肝胆病的主脉,肝为刚脏,病则经脉筋经紧急,所以脉端直而弦。痛证脉也多现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所致。此外,痛证多由寒邪引起,寒主收引,使经脉绷急,故脉弦。痰饮停留在肝经所过的两肋,称为悬饮,也表现出现弦脉。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涩与滑相反,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
《医源资料库》:涩脉
,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但在这里王老认为的涩脉并非指以上我们所认识到的涩脉,他是指:
1、顺正常血流方向,按中取强度取脉,(与弦脉要求不一样)
脉速快慢不一,但每一次尾端力度较大突停,紧接着以低強度向前散进,距离长短因人因病情轻重而不一,重者长而轻者短。2、逆正常血流方向,按中取強度取脉,脉速快慢不一,但脉速一般快(流利)尾端力度较大突停,紧接着向來向返还,无人何人复來距离决短于此前距离,依复來长短定病情与轻重。
左寸侯心、脑,左关侯肝、胆、胰,右寸侯肺、脑,右关侯胃、脾,左右尺侯肾、输尿管、膀胱、子宫、附件、阑尾、肛门。无论何脏器有病均有弦脉的出现,但它却有强弱之分。
具体诊病方法为:左寸弦、微弦、略弦患者往往可出现心悸、失眠、恶梦等症状,稍弦者梦境出现的情况较轻,次数减少,指端左右均有弦感时,病人往往还有头痛症状的出现,脑血流图可能就会有异常。但左寸中取指感弱,沉取有力左右皆弦或微弦的同时,又明显出现了涩脉,则、就需要考虑脑部占位性病变,可嘱咐病人作CT,核磁共振来检查以明确诊断。
左关弦主肝脏,胆囊有病,但弦的程度不一样,病情也就会有不一样。比如:左关弦,微弦、略弦,加轮廓乳头凸起等等症状,应建议其查乙肝三系,肝功能,此类病人往往考虑已患乙肝。舌头菌状乳头不凸,而舌腹静脉末梢又出现了紫色,红色丝状或淤点时则要考虑为血吸虫病肝(少数为脂肪肝,酒精肝)。这里要考虑居住史、现居住地,应建议检查血吸虫。亦可两种特点同有则同时患有乙肝和血吸虫病肝,如果在此基础上此类病人又出现涩脉的话,就需查甲胎球蛋白排除肝癌。
有人左关弦但并非是肝脏有疾病而是胆囊出现了异常,胰腺有病。其脉象区别为左关中取力度较沉取有力,指端两侧都有弦感,问诊的话右肋下疼痛并向右背放射为胆囊炎,放射至肩胛且疼感剧烈多应考虑有胆结石。而左肋下疼向左背放射者为胰腺炎,可以去查彩超,造影等项检查确诊。
右寸点弦或稍许弦时,病人多有极短暂的头晕现象。稍弦以上者头晕次数增多,持续时间较长。弦者头晕,正常活动可受限制。右寸中取弱,沉取有力而弦,此时支气管或肺部往往会有炎症。可结合听诊器听诊,问诊,X光透视,拍片可证实。但沉取时指端远端也弦,此人应考虑患肺炎、肺结核的可能性极大,涩脉又要考虑肺癌,可作拍片、查痰,CT等确诊。右寸弱沉弦,左寸弱沉,病人又出现端坐呼吸时应考虑判断患者为肺心病。
右关主脾胃,如果点弦或稍许弦者多为浅表性胃炎。略弦的话,胃镜检查多为充血性胃炎,当右关弱沉左右皆弦时,根据指端远端弦的程度不一,多可判断为胃黏膜少数地方轻度糜烂,胃体或十二指肠溃疡。有涩脉时要考虑胃癌。要求病人作胃镜,幽门螺旋杆菌或病理检查。
尺脉所容括的脏器较多,有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大肠小肠、子宫、附件、前列腺、肛门,不作问诊触诊,仅凭脉诊难断疾病之所在,然尺为十二经脉之根本,脉诊意义很大,通过王老师多年的实践亦也有所得。
尺脉独沉,寸关皆可,男性则前列腺、肠道,女则月经不调、白带或泌尿系统有疾、查小便常规以鉴别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尺脉中取极弱或沉加之涩脉出现,妇女轻者就要考虑有卵巢肿瘤存在,左右皆涩的话就要考虑子宫肌瘤并存。可以作B超来确诊。膀胱、子宫肿瘤时涩脉表现明显,尺沉且弱,多伴随贫血以及下身出血。肠炎时尺脉中取比较弱,但决无涩脉存在。当然出现尺脉弱或沉,下肢浮肿则首先要查小便常规以明确诊断。重者再行肾功能检查。对乙肝患者无急性肾炎史,突发肾病综合症,应考虑为乙肝肾,治疗上两者并重。高血压肾病,肾病引起高血压尺脉异常且寸脉亦有变化。要结合寸口脉和脉的硬度一同来作综合的分析再行必要实验室检查来鉴别。
皇帝、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人间神医,并以他们的经验和著作创立了一门独特的、令其他民族所景仰备至令病魔闻风丧胆的中华医学,至金元时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又对中华医学发扬光大,分别创立了寒凉、温补、滋阴、攻下四大学派,使中华医学更呈繁荣昌盛之局面;中华医药文化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历史的印证,顺古不变的真理和智慧,是经过无数先贤,无数医家通过反复实践而证明的真理,使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一千七百年前瘟疫流行,张仲景理、法、方、药俱全的《伤寒论》让瘟疫止步,他的恩泽至尽还萌及着中华儿女们,前些年的非典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最后起到关键的还是中医中药。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我们坐在老祖宗给我们栽的大数下乘凉,我们应该有老祖宗给我们的智慧引以自豪。
中医的发展史源远流长,但面对西医各种先进诊断仪器的涌现,中医的诊断仍大体上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有不少的中医医生包括部分中医从业人员提出了“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观点,似乎中医诊断方法已过时了。放眼观,全国大小医院不计其数,基本上还能看到“专业”的中医医院吗?大多中医医院一则查病主要靠西医来检测与化验,二则诊病主要靠化验单和仪器检查单的数据来评定,三则主要按西医的思维与理论来开方与治病,四则治疗疾病的效果则要靠西医的仪器来做检验。因此,也没有多少大夫能够真正的靠中医的思维、中医的方式来看病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60年代后培养的大多数中医已经不太会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了,必须借助于西医的仪器才能看到病了。另一方面医生为了收入,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医疗仪器设备,且越是大型新型,越是现代化就越好,仪器检查费用昂贵,医院创收靠它,医院评级升级也靠它;医院中医中药简便廉价,若靠中医中药收费,价格极为低廉,人民群众是得到了好处,但靠它根本养活不了医院。我们不是说不赞成这样用仪器检测,而主要想说的是,为了解决医疗费用昂贵,到底真正的中医诊断,方药的方法哪里去了?
纵眼观,王老师这门独特、价廉的“王氏诊脉法”诊病的方法不正可以堪称为符合时代潮流,也是最前沿的中医诊断方法吗?
现代医学都在研究中华医学,如果结合望、闻、问、切四诊,以及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正确的八纲辨证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一看就知道到是什么病的,偏偏要经过这检查,那透视,非得花上一定钱后,才能确定病情,这样方可避免医患纠纷,似乎这样病人对医生才能心服口服,有的情况不明的病症要检查这个,检查那个,该检查的疑点都全检查完毕,身体健康、没病,病人却说自己不舒服,但医生看了看说检查单子,上面数据都在标准范围之内也说没病,就无从下药,去了一趟医院,花了一大堆的检查费用,一粒药没吃,病人心里舒服了,因为没病啊,这也算是一种“心理疗法”吧,但是你做为一个中医医生,你会也认为他没有病吗?你难道就不会为他好好的用中医传统的方法为他诊病吗?那样不就节省了他一大堆的没必要的医药费用吗?如果在这里我们运用了王老师这门独特的脉诊技巧(我个人将他称之为“王氏诊脉法”),哪里还需要花这么多时间,花这么多没必要花的钱???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科学技术,自古至今一直领先于世界,中医药更是祖国几千年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是我们祖先所创造并留下来的珍贵的民族医学,也是世界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他包含者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伦理知识,它经历了长时期的临床反复检验,是有系统的学术理论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它是历代医学家长时间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也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的中医药学,不但把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保留到今天,而是处处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医学科学家。
为了更进一步体现“王氏诊脉法”,为了更有说服力,下面我就举一例病理来同大家一起感受王老师脉诊的精深与玄妙。
关键词:子宫肌瘤

临床资料: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按肌瘤的生长部位可分为,宫颈肌瘤和宫体肌瘤,绝大多数为后者,按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又可以分为肌间壁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
临床常见症状:经血量首日少,次日多色黑有大小不等血块,第三天左右开始减少,经期延长,部分患者经期缩短;白带增多,经前下腹隐痛,乳房胀痛;多数包括部分卵巢囊肿的患者,可出现情绪易躁、易怒,易汗现象,有子宫肌瘤的患者难受孕,容易导致流产。
治疗:目前西医临床上治疗多采用1、雄性激素,对抗雌激素,是子宫内膜萎缩,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其收缩而减少出血,并使近绝经期患者提早绝经。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可抑制垂体、卵巢功能,降低刺激素水平,适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经量增多或周期缩短;绝经期过度期患者。3、拮抗孕激素药物4、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在治疗上由于症为血积,非攻不破,瘕为气聚,非行不散,一般多主张理气行滞,活血破瘀为主。可是,如《内经》所谓:"壮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又如张洁古所说:"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明确指出症瘕的发病机理,气滞血瘀固为成因之一,但正气不足,却是首要原因。临床必须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其病在气在血,性质属寒属热,是虚是实,结合病程新旧,酌用攻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不能一概单事理气行瘀,它与伤寒蓄血,杂病血瘀之发病时日较浅,机体正气未虚,施以破血攻逐有别。王光宇师傅对治疗症瘕的症候分析,很有独特之处,王光宇老师:"因其恶血结于冲任之间,后生之血遂不能下为脉,而尽附其上,俾其日有增长,是以积久而其硬处益大也。"并强调"消症与补药(增元液)并用,使不至有伤气化也。"由此可知,无论是否因虚致病,而症瘕的发病时日较长,所生新血又不能营养肌肤,故常造成因病致虚的不良结果。因此,历来文献记载,治疗此类病例,尽管病邪初起宜攻宜破,但亦须缓图,不宜峻攻,攻后又宜及时扶正。因为,太急则伤正气,正气伤,则邪气反固。至于气血大衰的病人,又宜着重温补,而补中又须注意行气通络。气虚者,以补气为主,在补气中寓以行气,则固正而不滞邪;血虚者,以养血为主,又必寓以通络,借通络而疏邪攻积。总之,临证识病,务求其本,不能拘泥一法,遍施滥用。只有认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知常识变,始不误人。王老师临证中曾收治过许多例癥瘕病人,多用寓补(增元液)于攻的法则,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特不揣鄙陋,报告一例如下:
患者江桂芳,女,45岁,已婚。湖北荆沙市人
初诊日期2005年5月9日脸部有色斑,脾气暴躁,多与家中儿女爱人吵架。
  PE:一呼一吸10--11次,左寸稍许弦,关极弱沉,点稍弦右点点弦,尺较极弱沉滑,似点点涩。右寸略稍弦,关较弱沉,稍许涩,尺弱沉稍涩。舌苔花黄,舌面干无水分,舌尖色红,舌下静脉点显,咽部左侧向前肿,有2个小滤泡。  
  分析:左寸稍许弦说明晚上睡觉要有做梦的情况;关极弱沉,点稍弦右点点弦,舌尖色红,舌下静脉点显,要考虑肝脏即胆囊炎;尺较极弱沉滑,似点点涩,首先要排除(年龄,婚龄,是否有孕脉)如果都排除,就要考虑时候有肌瘤的存在了;右寸略稍弦,头部头晕情况次数要多,持续时间要久;关较弱沉,稍许涩,胃部情况最起码也要是个充血性胃炎,尺弱沉稍涩,涩脉在左右两只手都同时出现,我们也要考虑有肌瘤和囊肿并存的现象了。咽部左侧向前肿,有2个小滤泡,舌尖色红,慢性咽炎症状。
初步诊断1、慢性咽炎2、胆囊炎3、子宫肌瘤4、妇科炎症。
后经询问得知,其月经不调一年有余,子宫肌瘤5X7厘米,一年有余。       
处方:1、为基础方加减:秦艽15g瓜蒌15g半夏(制)10g熟地10g破血,逐淤:三棱10g海藻20g针对肌瘤大白10g威灵仙15g大青叶20g红蚤休20g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要针对痈肿有抑菌作用。补元气加:柴胡10g黄芪10g柏子仁10g等 3付;2、增元夜500mL
X2瓶(顾护元气,为王老师自行熬制中药的)

05年 5月15日二诊:PE:脉点浮,P6—7(一呼一吸跳6—7次)左寸点弦,关弱沉点弦右点点弦,尺较弱沉点点涩。右寸点弦,关弱沉点稍弦,尺点弱沉稍涩。
   方用:1、熟附片10g大青叶20g红蚤休15g牛膝15g口干加:桔梗10g麦冬10g地丁30g三棱10g海藻20g土元10g桃红10g桂枝10g黄芪10g木香10g柴胡10g等 10付
2、增元夜500mL X5瓶

05年 6月1日三诊: PE:P6—7点点浮,左寸点点弦,关极弱沉点弦,尺较弱沉点稍涩,右寸点弦,关弱沉点稍弦右时点点弦,尺较弱沉稍许涩,苔黄厚,舌尖红点色淡,舌下静脉点显,咽部右侧边缘条状红肿,下眼睑色白。补护正气补气,以气生血为主,驱邪为辅。
  分析:左寸点点弦,关极弱沉点弦,尺较弱沉点稍涩,右寸点弦,关弱沉点稍弦右时点点弦,尺较弱沉稍许涩,晚上睡觉情况要比以前塌实,胃部情况,头晕情况都有很大的好转。

处方:1、补肾气加:熟附片10g引药下行补肾气加牛膝10g咽部情况不好加:大青叶20g牛蒡子10g大腹皮15g淡竹叶12g解决受凉的情况加:郁金10g软柴胡10柴胡10g等逐血破淤加:三棱10g土元10g水蛭1g制香附10g桃红10g海藻10g桂枝10g等 20付

2、增元夜500mLX5瓶

05年7月1日四诊:PE:P5 左关弱沉点点弦,尺弱沉点稍涩,右寸点点弦,关弱沉点弦,尺弱沉点涩;舌苔根中黄稍厚,舌下静脉点显,咽部悬垂水肿,咽部右侧边缘有点肿。
   分析:左寸可,远比第一次的稍许弦,程度大大的减轻;左关弱沉点点弦,尺弱沉点稍涩,右尺弱沉点涩第一次为极弱沉左右点点弦,要有所好转,意味着肌瘤的缩小;右寸点点弦(第一次略弦),头部偶尔有一次持续很短暂的头晕现象。胃部情况关弱沉点弦,也好多了。

处方:1、熟附片10 g秦艽15g大青叶20g三棱15g莪术10g郁金10g海藻20g土元10g昆布10g淡竹叶12g蒲公英20g水蛭0.1g茯苓10g桃红10g桂枝10g大腹皮10g白英15g仍以小量香附10g调气行滞。
15剂
2、增元夜500mLX5瓶

12月20号左右,病人又来复诊,王老嘱其,先做检查在来,在医院查了2次也没检查出来,来诊,脸部斑块基本没有,心平气和,不再与家中吵架;仪器随没检查出来,病人欣喜万分,但王老脉诊尺脉仍有一点点的涩脉出现,可并无大碍可不用再服药,考虑到病人服药时间长,次脉也无大碍,也就未开药。病人甚是感谢,年末送来年货已表感谢,王老婉言回谢,心意可以领东西不能收,并让病号把东西提了回去。

讨论:子宫肌瘤西医认为都与雌激素持续分泌有关系;中医认为无论癥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癥瘕。本病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见,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癥瘕;症瘕的发病机理,固然气滞血瘀是成因之一,但我自己认为正气不足却是首要原因,临床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其病在气在血,性质属寒属热,是虚是实,结合病程新久,酌用攻补之法,使不至有伤气化.以王老师收治的江姓妇女的症瘕案例,自己认为运用了寓补于攻的法则,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药,进行辨证加减加行瘀破血,疏肝理气等药加之增元液(王老师研制方药配制而成,顾护人体正气增加人体元气),联系标本缓急,灵活使用,收到全功的诊疗过程,进行认真探索与论述。
《灵枢.水胀篇》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胚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说明寒客胞宫,恶血停留,形成症瘕积聚。《诸病源候论.症瘕候》指出:"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腑相搏结所生也。"因此,本病内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外因饮食不节,寒温失调,以致气聚为瘕,血结为症。
结语:本例症瘕,病情缠绵已久,几禁经西医治疗要求切除,因本人不愿意手术经别人介绍来王老师处中医施治,效果显著。可见,症瘕虽为痼疾,只要紧紧抓住辨证与辩病相结合,注意"正之不存,邪将焉祛"之理,联系标本缓急,严谨选方,灵活用药,就能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由次可见王老师独特的脉诊在本病中的应用。
公元二零零五年年初,有幸拜在王光宇老师门下学习这门脉学,那时脉学也没这么成熟,我们亲自见证了王老师脉学的完善成熟与发展,我们现在眼前所见的这套“王氏脉诊法”真的是浓缩了王老师大半辈子的心血,可谓来之不已!王老也时时刻刻要求我们以大医精诚精神谨记心中,时刻牢记学医必先修德。无德不要学医,看病不论贵戚。贫富皆是生命,视病开方下药。方能悬壶济世,专家必须尊重. 。绝对不可盲从,切脉诸法不能丢.。仪器查病要借用,不论何法.。能诊断出难断之病就是好方法,不论何法.。能治愈好难治之疾就是好办法,先继承祖國医学遗产,后才能有所发現发明,不持中西医门户之見。中西结合能成績裴然,造福社会,将“王氏脉学”发扬光大。
科学不是化石,而是运动着的太阳,太阳每天都在燃烧,每天都是新的,它才那么光艳耀目。恩师王光宇的独特的脉诊方法,可以说是中华传统医学新孕的一颗太阳般的果实,新鲜而亮丽。它不仅属于王光宇老师个人,更属于我们这个锐意改革的时代和民族,王老师独特的脉诊在近代中医学上新辟奇径,若推而广之,走向世界,不止是造福华夏民族,而是有益于全人类的健康事业……

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