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诗学习之五
独留青冢向黄昏
有落雁之称的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和亲而魂落塞外。古诗中对此事歌咏很多,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的就是王昭君。和亲是一件政治事件,不去王昭君,还有张昭君、李昭君,从国家安定角度考量,汉元帝一定会答应呼韩邪单于求婚要求的。杜甫在这件事认识是很清楚的,从诗的首联就可以看出。
首联写昭君村,气势磅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中途游历了昭君村,他对昭君不仅同情而且评价很高,他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这通常是英雄人物出场时才用的场面。
颔联写昭君事,意深情长,“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个“去”字,引出辞别的悲戚,一个“留”字,发出魂落塞外的悲叹。这两个字便综合了昭君的一生。写辞别的诗很多,陈昭的“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庾信的”敛眉光禄塞,遥望夫人城”。由京城的紫台到塞外的荒漠,其中的凄苦体现在了“独”字上。
颈联写昭君的家国情怀,“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这一联是有因果关系的。正因为汉元帝把宫女的命运交给了画工,根本不识昭君,才造成了昭君魂落塞外的悲剧。王安石更是直接明了地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但昭君不辱使命,在胡汉关系中起到了融合作用,稳定了边关,即使到死她怀念故国之心常在,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尾联写昭君的哀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肯定还是有的,那风高月黑的大漠,那茹毛饮血的生活,这和京城的皇宫,那不是天上地下么!
诗言志,诗言情。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自然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的境况和昭君是有相似点的。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读这首诗的时候,正好云学堂诗词研修班也进行到此,留的作业是填一首《昭君怨》,自己就先填一首吧。
马入胡边意尽,幽怨枉谈谁信。一曲苦琵琶,奏天涯。
省却王师万乘,千里风平草静。青冢向黄昏,雁犹闻。
悠雲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