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王铎的散锋笔法?
一、何谓“散锋”
我认为所谓的“散锋”,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笔法处理方法。我们一般写笔画的时候,都会很谨慎的处理起笔、收笔。但是“散锋”则不同。
一个笔画的运行,实际上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起笔阶段、运笔阶段、收笔阶段,这三个阶段完成了,才算是一个笔画完成了。
“散锋”之所以会形成,原因不是别的,正是收笔阶段过于匆忙,因此才形成了“散锋”。收笔阶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之所以会复杂,就是因为人人都想避开“散锋”,想不形成“散锋”,但是王铎偏偏不信这个邪,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他大量运用这一处理手法,不仅不会显得很散漫、仓促,相反的,会产生一种非常老辣、苍劲、孤傲凌厉的感受。
我们知道,中国书画讲究融合人的性情、品格、才学、涵养于一体,所以,王铎虽然在有意无意之中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但是也显示了王铎个人性情、涵养上的某些特质。
而要想深入了解这三种特质,我们就需要从王铎三个特殊的身份说起。
二、王铎的第一重身份——文人身份
作为文人身份的王铎,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仅仅文人这重身份是这样,作为士大夫和书法家的身份也具有代表性。
古代读书人的未来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读书科举做大官,除了这个之外,再无其他选择,这是文人的不幸,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在宋朝之前,文人们普遍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困局,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如果考不上科举,做不了大官,成不了大业,基本上除了造反能让他们实现自己心中理想之外,就没有第二条路了。
有些人会说,干嘛不去搞文学艺术的创作呢?你看李白、杜甫、陶渊明,他们都没做成大官,却流芳百世,受到我们后人的惦念和敬仰,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所以,像王铎、郑板桥王羲之之辈,不需要担心,好好搞文学、艺术创作一样可以“功成名就”呀!
实际上,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因为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主导的社会氛围下,文人们相信这些东西都是“雕虫小技”,对于大丈夫来说,唯有报效国家,心系百姓和苍生黎民才是正道。
这一思想传统不仅在古代如此,在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逻辑体系中也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家国一体的宏大叙事,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作品里永恒不变的母题。
所以,你会看到李白没官可做的惆怅落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会看到杜甫的幽怨悲郁,“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会看到陶渊明的穷困寂寞,“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他们并非不相信自己没有真才实学,相反的,他们认为自己的诗文最有真才实学了,是天底下最好的文章、诗句,但是他们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们没办法说服自己去做一个诗人吧,去做一个艺术家吧,他们没有那个概念。
所以,王铎家里虽然贫困潦倒,但是仍然是尽力发奋读书,而且努力考取功名,这几乎是他摆脱自身穷困厄运的唯一方法,也是他实现自己心中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
三、王铎的第二重身份——士大夫身份
理解了王铎作为文人这一重身份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王铎面临的困境了,它不仅要靠那台运作了几千年的、陈旧不堪的“帝国机器”作为他寄托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希望,而且这台“帝国机器”并不稳定,他还要面临再一次艰难的选择,这一次选择则是他作为士大夫身份时候的选择。
王铎作为士大夫的选择是明末清初的时候,他好不容易考上科举,做了官,没想到大明王朝气数已尽,所以他不得不早日做打算。摆在他面前的又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去当明朝遗民,要么去投顺清朝。
宋朝之前,文人面临的艰难选择是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做官。但是宋朝之后,文人士大夫面临的境况就更加糟糕了。因为他们还要面临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忠于旧朝还是投顺新朝.
本来这原本也没什么。但是宋朝理学家和道学家将这些上升到很高的地步,再加上宋朝之后中国封建统治者、士大夫的夷夏观念很重,更加加剧了这种选择的艰难性。
比如宋元之际,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出山为元朝效力,结果被明末清初的傅山骂了一辈子,足可见当时的人心中对于这个问题的敏感程度。
王铎出于种种原因,选择了归顺清朝,但是这样的归顺换来的并不是好报。王铎投降清朝,死后乾隆皇帝秋后算账,趁着修《四库全书》之际,查毁王铎所有书籍,并将其编撰写入“贰臣传”。
四、王铎的第三重身份——书法家身份
上述两种复杂的身份共同促成了书法史上书风怪诞、奇谲的王铎。晚年的王铎处境凄凉,妻子、孩子相继离他而去,晚景孤独无依。再加上传统道德在他人生选择上的议论和批评,更加剧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因此在他的书法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非常奇谲、怪诞的书法形态,要么一大片湮湿的墨迹,要么是结构形态上的故意扭曲,形成一种奇怪的险态。
前面我们说到的王铎“散锋”笔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散锋”笔法,实际上形成机制并不复杂,只是在笔画的首尾阶段直接甩出,以一种天然的形态呈现在观赏者面前。
学过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不在笔画收笔阶段做一些小动作,处理,“掩饰”这些笔画的话,那么就会给人一种毛毛躁躁的感觉。但是王铎偏偏就是要这种率性、自然的形态。对于人生已经经历这么多风风雨雨,遭受过这么多谩骂指责的他,还会在意这些小事情,小细节么?
这恰恰反映了他的心境和心态,也是我们理解王铎书法的一个很好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