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书狂【李冬梅】

宋代黄庭坚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许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喜欢每天读一点点书,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

记忆中的童年曾是一个缺书的年代,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书看,才会格外珍惜读书的机会,一如《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平,一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至今我仍清晰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正式书是《杨家将》。那时刘兰芳的评书正在收音机里播放,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收听《杨家将》的评书,什么血战金沙滩了,什么杨六郎挂帅了,什么大破天门阵了,听得是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时最害怕听到这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正听得起劲,可精彩处却戛然而止,足足吊人胃口。这一等就是一天,让人心神不宁,牵肠挂肚。而且每天都会重复上演这样的戏码,重复忍受这样的折磨。每每这时,我就会发疯地想,要是有书来读一读,何必遭受这样的煎熬。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样爱听评书的老爸,不像以前那样迫不及侍地准点打开收音机收听了。以往吃饭都要围在收音机前的他,会端着碗到家门口和别人扎堆侃大山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我,终于有一天偶然在屋里乱翻时,一下子翻到了压在枕头下的那本《杨家将》,所有的谜底都揭开了,怪不得老爸不再热衷听评书了,原来他早就提前从书中得知每天播报的内容了。

当时的我欣喜若狂,终于不用再受“欲知后事,下回分解”的煎熬了。可老爸的书也是借别人的,他一定不肯让我带去学校读,更何况在家长眼里,除了课本之外,其余的书就视为“闲书”,迷上了定会耽误学习的,那一定不能随便看。要不老爸也不会像防贼一样,藏在枕头下面。可那时的我已顾不上许多了,每天放学回去,有足够的耐心和老爸捉迷藏。只要伺机老爸一出去,我马上就会像老鼠一样,偷偷钻进屋里窃读几页。倘若是有时碰上老爸外出,那对我来说,简直像过节一样,我就会“光明正大”地带到学校去读。凭着这种“窃读”方式,我看完了《杨家将》,后又看完了《岳飞传》、《隋唐演义》。也许就是这种“书非窃不能读也”的诱惑,让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读书。

我至今仍记得学校那时订了几种杂志,其中我最爱看的当属《故事会》《少年文艺》《儿童时代》。不过书是学校公家订的,轻易不借学生的。而我又发狂地想借来读,就只能拼命地在学习上努力,终于混上当了个“少先队大队长”,这样和管杂志的老师有了接触,借书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那时学校老师们大多住校,为了借书顺利,我不但在学习上拼命努力,课余更是拼命地帮老师做些事,比如说帮忙抬水看孩子,比如说跑腿倒垃圾,抑或是放学帮忙改作业。不知是因为自己的厚脸皮,还是因为自己的诚心诚意,反正那时那几种杂志,我是期期都借来读。也许就是这种“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感慨,让我一生与书有了不解之缘。

有些东西一旦爱上,那注定是会上瘾的,就像鸦片就如毒品。书决绝成了我的“精神鸦片”,为能看书,我会把赶集时大人发的不多的零花钱,全部奉送给租小人书的,哪怕再馋集市上诱人的吃食。为了看书,我会在上课时,把书摞得高高的横在面前,遮挡住老师的视线,在下面看得是昏黑地,为此,不知被老师收走了多少本的“闲书”。为了看书,我曾每个暑假,保持着每天两本书的阅读速度,直到把厂里阅览室那几排书架上所有书,都看了一遍。也许就是这种“我为书狂”的执念,让我把书当成今生的“爱人”,相守生生世世。

在用书开辟的天地里,我看到过更高远的山峰,看到过更壮阔的江海,看到过更旷达的胸襟,看到过更炽热的情怀,看到过更深邃的思想,看到过更超脱的气概,甚至还看到过更清晰的自己。在我眼中,那些书上的文字其静也轻盈如羽,其动也凌厉如刀。看似不经意的轻拂而过,却总能在我身上神奇地刻下无法抹去的痕迹,就像是对生命的雕琢。被雕琢的生命开始变得透彻而坚定,在迷雾中逐渐感知到了哪些是美好,何处有阳光。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读书空前廉价的时代,我们不用再“凿壁偷光”,抑或“负薪挂角”。我们也遗憾生活在世人厌读书的时代,于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成为了新的宠儿。功利的色彩遮住了智慧的光彩,浮躁的心态击败了优雅的姿态。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总是在传递着如同生存竞争一般残酷的错觉,不容闲庭信步,只剩拼命奔跑,即使很多人并不知道路在何方。而此时的读书,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不粗糙生活,不苍白灵魂,不迷失自我,不愧怍生命。

‍人生若是一场修行,那读书必是一种信仰。物质的诱惑,终究替代不了摩挲其页、细嗅其香的爱书情结。从开卷的那一刻起,请不吝怀有一份诚敬之意,只有这样才能称得起真正的爱书之人,才能把书真正读给自己。让流淌的文字在平静的内心自由徜徉,你终将会看到另一番天地。

为什么喜欢读书?我曾在心里无数次问自己。我写不出宋代赵恒《劝学诗》的功利倾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也写不出英国哲学家培根《谈读书》的哲理内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更写不出名人对读书的形象比喻“书是阶梯,书是治愚灵药,书是心灵的修行”。不管功利也好,不管哲理也罢,不管多少比喻,都不能诠释读书的魅力。我喜欢读书,也许,我永远从书中读不出“黄金屋”,读不出“颜如玉”,但漫漫人生,匆匆旅途,蓦然回首,却发现我对阅读的痴与狂。

余生作一个有料的人,作一颗阅读的种子。我一直这样来形容自己,我愿作一只书虫,牢牢驻守书中,不为蛀书,只为相伴,汲取书中精华,最终羽化成蝶,翩飞在书香的世界。

【作者简介】:李冬梅,网名坐看云起,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章抒写生命。

(0)

相关推荐

  • 朱良启丨收音机的故事(随笔)

    1979年的深秋,做教师的父亲买来了当时全村第一台收音机,在我印象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时年九岁的我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在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的半路上,路旁一位干农活的本家叔叔大声告诉我:"快回家看 ...

  • 同题诗《五月的校园》作者:王硕、李冬梅、王志学、曹雪莲、李冬侠

    五月的校园 文/王硕 浅夏时节 校园里 一花一树皆是诗 花有花的芬芳 树有树的矜持 五月的微风 吹拂着整个校园 月季花 羞涩地露出了笑脸 龙爪槐 刚毅地挺起了双肩 五月的细雨 沐浴着整个校园 叶梅含蓄 ...

  • 春天,我们“赶山”去【李冬梅】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是十分羡慕临海而居的南方人,总羡慕他们赶海的日子,在沙滩上随便就能捡拾到各种各样的海鲜.北方多丘陵,不能赶海,那么就赶山吧. 我们村的山,称不上真正意义的山,充其量只能算是 ...

  • 每一次“告别”都是成长【李冬梅】

    一切都是那样猝不及防,仓惶中就要告别相伴多年的校园.一切又是那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震惊中就要拆分到陌生的地方.一切还是那样井然有序,失落中还要重新振作继续前行. 那几天,朋友圈是各种的留恋,各种的惋惜 ...

  • 珍爱生活(外一首)/李冬梅

    珍爱生活 微笑  盈着泪 让人欢喜 悲伤  淌着泪 引人同情 无论眼泪如何倾诉 悲喜总会相伴一生 因为 阳光与风雨同在我们的生活中 珍惜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 珍惜每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 懂得生活的可贵 ...

  • 李冬梅|浅秋(外两首)

    简单生活 浅秋 李冬梅 季节更替 时光流转 不经意间 花开半夏就在昨天 浅秋微凉已经进入角色 又是一季金黄 一场雨 淡然了蓬勃炙热 给大地送来遇见 沉稳 天空开始纯净 纯净的如大海 蔚蓝 秋水更长 日 ...

  • 倔强的老爸【李冬梅】

    弟弟终于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这房子也把老爸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花了个净干.当然,也借了亲戚不少钱.老爸从来没有想到,年过七十多岁,居然成了名副其实的"负翁". 老爸知道弟弟不易,一人 ...

  • 再游凤凰山 /李冬梅

    再游凤凰山 文/李冬梅 再游凤凰山 随遵化作协采风团 一路欣喜 为了却第一次未能登顶的遗憾 再次来到凤凰脚下 美丽的风景又一次映入眼帘 跃跃欲试 一定登顶 出发 作协的大旗迎风飘扬 家人们嬉笑.拍照 ...

  • 柳宗元的痛【李冬梅】

    柳宗元的痛,何人能懂 (柳宗元---图片选自百度百科) 他前半生似乎太顺当,以致于他后半生要在孤寂凄凉中度过. 他出生官宦人家,虽然家族的荣光早已不在,但那炽手可热风光无限的辉煌时光仍值得人留恋,于是 ...

  • 老爸醉酒【李冬梅】

    老爸年轻时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搓麻将,如今老爸年纪大了,依然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下象棋.说起喝酒,在年少的记忆中,只要老爸一喝酒,不喝醉的次数几乎没有,每次都会醉得一塌糊涂.那时的我很是惊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