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再也看不到电影解说的短视频了

文丨张是之

写文章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吐不快,你的痛点就是别人的痛点,你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

当你看到那些有槽点的新闻,又想吐槽一下的时候,说明你的感觉就来了。

这种感觉,有时候常有有时候又转瞬即逝,所以当感觉、灵感来的时候要及时抓住。

不管写的怎么样,先记下这种感觉,记下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回头再看也许就是很好的素材积累。

我今天的感觉来自于这则新闻,500 余名艺人发生反对短视频侵权。

然后某部某局表态,将继续加大对短视频领域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里的老朋友都知道,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我的看法是一贯而且坚定的。

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知识产权的问题,在逻辑和学术上还是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最简单一点,就是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看侵权的问题,会让很多人迷惑。

怎么算侵权?在他们的定义里,未经授权允许就是侵权的实锤了,连讨论的耐心都没有。

但这些艺人也许没有想到,其实很多短视频帮助扩散了他们的知名度。

并不是用了他们的视频没给钱,让他们少赚了钱就是侵权。只不过,这是大多数人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最直观和简单的线性认识。

关于侵权,我在《想象的伤害不是伤害》一文中有过论述,在不同文章也多次提到过其中的逻辑。

当这几百个艺人,错把想象的侵权当成真正的侵权来处理的时候,他们的粉丝或者非粉丝都会因此疑惑。

比如评论中说的,啥叫短视频侵权?粉丝安利视频也侵权吗?是不是影评视频不能放电影画面了?

如果严格按照他们明星和某局所理解的侵权的定义,恐怕对整个短视频行业都是一种打击。

另外对那些呼吁抵制侵权的明星们,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短视频兴起的今天,绝对原创的东西有多少呢?我认为很少。

就算不是明星,那些知识类短视频自媒体,其内容也不全部是自己的,视频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二次创作罢了。

特别是一些精彩的电影解说短视频,两个小时的电影用二十分钟解读出来,有的解说非常精彩,即使你看过原作,再看解说依然有很大的收获和愉悦。

优秀的解说人还能给你解读出你注意不到的一些细节,有时候可以说是叹为观止。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像你这样去看解说电影,那电影原作还怎么挣钱,怎么可持续?

这其中有非常明显的误解。

一方面,很多老电影我是通过解说才知道的,要么是电影名气不大,要么是没有种种原因没有引进。

总之,没有这种电影解说的短视频,你完全有可能和我一样,压根就不知道这个电影的存在。

另一方面,没有电影的解说,你就会一定会去看两个小时的电影原作吗?未必吧?

两个小时的时间,意味着时间成本和票价成本,很有可能你下单之前先去豆瓣或其他地方找找影评看一下,也许他人的几句负面评价或者打个 3 星,你就彻底打消了念头。

而短视频的解说,当然也就夹杂着影评,你看了之后有可能去电影院也有可能不去。

但归根结底,去不去电影院是消费者自己的事情,是消费者的自由意志决定了去还是不去。

电影短视频解说,只不过是加长版的影评罢了。

正如我们不能把消费者看了文字影评而不买票看电影就怪罪于文字一样,我们也不能把同样的问题归咎于解说版短视频。

更何况,据我观察,对电影解说的短视频大多都是在做国外的电影,国内包括香港的都很少触及,除非是那种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影视作品。

比如像徐克导演的《断刀客》这样的老片子,才会拿出来解说一下。

看着那些国外电影的精彩解说,我们只能说管制再次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而不是增多。

而市场上出现的新的合作方式,那些在电影解说圈的大V,很多电影制片方会拿着大把大把钞票找他们合作宣传的,而且价格不菲。

但是只要这些制片方稍微诚实一点,他们肯定知道,这些解说大 V 的成长过程,解说的那些电影,几乎可以肯定,都是没有经过授权的。

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说,侵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只不过他们解说的是国外片子罢了。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解说圈大V 靠「侵权」解说电影起家,后来正版制片方真金白银合作。现在呢,旗下艺人又跳出来说,短视频解说不能这么搞。

这就是混乱所在,也就是为什么底下围观群众的迷惑所在,当然根子上的问题还是在于法律和观念。

当法律和观念认为知识产权必然绝对的需要保护,那当这种逻辑遇到现实,大部分人是懵的。

很显然,在这件事上没有真正的受益方,虽然那些艺人自己以为他们是受到了保护。

此前文章也有写过,21 世纪影响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几大恶法之一,就是知识产权法。

今天这个判断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成立,只不过短视频领域又给我的判断增加了一个案例的注释而已。

科学远未普及。

2021年04月25日
——————
题图:Alexej von Jawlensky
上一篇:我就是那个不懂奥派就开课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