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看得见的秀美山水,看不见的坚毅风骨
桂林山水,中国著名风景名胜,一直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象鼻山的传说
来到桂林,象鼻山绝对是每个人必打卡的地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它造就得活灵活现,形似一头巨型大象在漓江上欢畅饮水,但象鼻山背后的传说却深藏着桂林人传承千年忠勇不屈的精神。
相传,有一年,天帝出巡路过桂林,仪仗队中一头驮宝瓶的神象病倒在路边,被当地人搭救。
为报答救命之恩,神象发誓不再上天,留下来帮助人们耕地下田。在大象的帮助下,桂林先民开耕荒地,整理出数千亩良田,日子越过越好。
此事很快便传到天帝那里,天帝派象奴来到人间召回大象,大象拒绝回天庭,惹怒了天帝。
于是,天帝派出天兵天将前来捉拿,激战了三天三夜后,大象虽遍体鳞伤,但仍没有停止战斗。
天帝见大象勇猛,便假意撤兵,当放松了戒备的大象走到漓江边,垂下鼻子饮水解渴时,天帝将一把长剑刺入了大象的身体,象背上只留下了短短的剑柄。
死去的神象屹立不倒,久而久之,化身为石山,而插入象背的宝剑则化作山上宝塔。
象鼻山由此成为桂林最有代表性的一座神山,它屹立在漓江之畔,向往来的人们诉说着一个不惧强权,英勇无畏的传说。
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桂林是一座无比温婉柔美的山水之城,而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一座军事重镇,每逢烽烟战火,这座城总能展现出最血性刚烈的一面。
南宋德祐二年,蒙古铁骑大举南下,沿途各州郡纷纷溃败。
刚刚调任静江府(今桂林)的马塈,发动全城力量展开抵抗,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元军久攻不下,便派出说客,以高官厚禄诱降马塈,但他不为所动,仍然据守城头。
当时,南宋都城已经陷落,元军逼迫已经投降的宋恭宗下诏让马塈放弃抵抗。马塈接到诏书后勃然大怒,一把火烧掉了诏书。
皇帝都投降了,马塈为什么还要死守这座城呢?
“我父叔兄弟皆忠勇,宁可做断头将军,也不做投降将军。当以赤胆忠心,护民报国,岂可苟且偷生!”
这是马塈发出的慷慨之言。
死守孤城三个月后,城池陷落,马塈率领军民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慷慨殉节。
桂林的百姓在元军破城之后,有的焚烧房屋,有的投水自尽,誓不与元军共存。
古城人把鲜血和生命,化作不屈的风骨和忠勇的精神,与这方秀山丽水融为一体,成为古城千古不变的精神底色。
用青春热血书写忠勇壮歌
穿过古战场的烽烟,来到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西青年学生义愤填膺,纷纷投笔从戎,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唯一一支全部由学生组成的队伍——广西学生军。
当战火迫使许多人南迁的时候,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却告别了家乡,从大后方逆行而出,北上抗日。
尤为特别的是,在这个队伍里,中学生有两百多个人,其中有一半是女生。
其中一位叫王贻谋的女学生,因为年纪小,母亲不放心,劝她不要去。
但女孩态度很坚决,一定要上前线参与抗日,就在半夜趁着母亲熟睡的时候,跳窗出去,跑到军营报到。
第二天一早,母亲匆忙赶到军营,但王贻谋忍泪躲避不见,让人捎话给母亲:“自古忠孝难两全,国难当头,女儿选择上前线,抗日报国。”
在1939年到1940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广西学生军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九百多次战斗。
山河破碎之际,这些青年学子像往圣先贤一样,义无反顾地走向前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下忠勇义烈的壮歌。
青山依旧
如今,硝烟散尽,青山依旧。
古城人早已恢复了安静平和的生活,他们将身上那份忠勇不屈的精神化作了对家乡建设的不畏艰难,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这座城,爱护着这座城。
每到汛期,市政工人经常蹚过有漏电危险的积水街道,巡查路面,排除内涝,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
每天清晨,漓江上的保洁员都会划着竹筏在江面上打捞各种漂浮物,给漓江“洗脸”,保持这座城的清澈明净。
在看得见的地方,桂林有着最秀美的山水,在看不见的地方,这座城有着最坚毅的风骨。今晚20:00,一起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感受桂林人的忠勇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