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厚度叫“李叔同”
照此说法,学校就是流水线,教师就是操作工人了?教师只需懂得操作流程,按照要求操作就是了?
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真的要改一改了?!
果真如此吗?相信只要是稍微有点儿理性的人,一定会笑掉大牙!反正我对此种说法不但笑掉了大牙,而且惊掉了下巴。
窃以为,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教师的厚度决定了课堂的厚度。一个不识字的 “老师”,课堂何来厚度?学生何来高度?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程翔老师的报告《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真的被程翔老师的阅读书类和书目给惊到了。程翔老师的课为什么那么富有内涵?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那是由成千上万本书做积淀出来的呀!
我们再把时间追溯到100年前。
那时的学校,最看重英文、国文和算术,最忽视图画和音乐,学生都把上图画和音乐课当做游戏,上课时很随便。图画和音乐教师在教职员中的地位也是最低的。
但有一所学校却是例外,在这里,图画和音乐两科最被看重。学校课程表里的图画、音乐课并不增多,然而学生课外学习图画、音乐的时间比任何功课都多: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地有人在那里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所艺术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就是杭州师范。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就是因为教图画和音乐的老师是李叔同。
关于李叔同对学生的影响,夏丐尊先生在《弘一法师之出家》一文中曾这样描述:“我担任舍监职务,兼修身课,时时感觉对学生感化力不足。他(指李叔同)教的是图画、音乐两科。这两种科目,在他未到以前,是学生所忽视的。自他任教以后,就忽然被重视起来,几乎把全校学生的注意力都牵引过去了。课余但闻琴声歌声,假日常见学生出外写生,这原因一半当然是他对这二科实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的感化力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以及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
李叔同的“实力”到底有多么“充足”呢?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鲁迅、郭沫若等许多现代文化名人都以得到他的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也正是因为这种“厚度”,他不但吸引了全校的学生学习音乐、美术,而且还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钱君陶、李鸿梁等一大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他们几乎撑起了民国文艺界的半壁江山。赵朴初先生评价他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我们常说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没有文化厚度的老师,学生只能是“要我学”;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学科素养和文化内涵,才能够如李叔同先生那样具有“感化力”,使学生真正变成“我要学”。
所以我说:有一种厚度叫“李叔同”!这种“厚度”,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终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