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疗法中穴位操作的方法
经络疗法还有一部分内容是穴位操作。
穴位操作,到中级疗法的时候再讲,才是合适的。因为,经络疗法的本质是导引,手法精髓是用意用气不用力,没有气感的人是不太容易知道如何操作穴位的。
但一些朋友急于知道这方面的技巧,这里就先把初级疗法层面能够做到的内容说一说。
就像初级经络疗法仅凭符合一定要求的捏、推、捋的动作就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一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没有气感的穴位操作,也能收到一定的疗效。
在初级疗法层面,所谓穴位操作就是人们常说的穴位按摩。
一般的穴位按摩,穴位的生理功能是难以充分激发的,治疗效果往往是不稳定的,难以保障的。虽然说,穴位的生理功能都是相当明确的,这在相关的经络典籍上都可以查到,但是,一般的穴位按摩往往并不能够全面启动穴位的生理调节功能。到了经络疗法的中级层次,有了气感,用气灸手法代替机械性的穴位按摩手法,就能够更好地激发穴位功能了,治疗效果就出来了。如果功力比较强,施灸方法得当,选穴也合适,气灸手法的治疗效果,是可以超过一般针灸的效果的。到了经络疗法的高级层次,操控气感的能力更强,能够自如地操作病灶或穴位气流的方向,可进可出,可补可泻,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调动穴位的生理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了。
从养生层面讲,经络疗法的初级层次——经络疏通疗法,已经足够了。相对于其他养生方法,它的调理功能比较全面,收效也比较快,足以满足一般性调理身体的需要。经络疏通疗法完全有能力解除一般性疾病,特别是身体亚健康的困扰,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人体健康。经常疏通经络的人,不知不觉中就能达成相对的阴阳平衡的状态。如果不满足于通过长期的养生过程来恢复和维持健康,而是想针对某些疾病进行有指向性的调理和治疗,特别是治疗那些由日积月累的身体损害积累下来的慢性疾病,就需要在疏通经络的同时,进行穴位操作了。
那么,处于经络疗法初级层次的朋友,还没有气感,该怎么按摩穴位呢?
网络上,介绍穴位按摩的文章很多。这样的文章,一般是以按到穴位有酸疼感为度。无所谓补泻,就是按几分钟就行了。一般的穴位按摩,是很难讲补泻的,因为实在不好把握。有些文章讲,按揉穴位时,轻为补,重为泻,也有些文章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还有文章讲,是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莫衷一是。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原因就是一般的穴位按摩根本没办法很清楚地讲补泻,因为很难实现。
别说穴位按摩,就是针灸补泻也是不易实现的。针灸补泻的方法也挺多,有随补迎泻,徐补疾泻,轻补重泻,捻转补泻,有根据病人呼吸决定的补泻,有根据针孔封闭动作进行的补泻,有根据特殊手法决定的补泻(烧山火,透天凉等)。甚至,有的针灸医生反其道而行之,使用重补轻泻的手法也能实现补泻的效果,有的医生完全不讲捻转的方向也可以进行补泻(如针灸老中医许式谦的简易热补法,缓慢进针,随意朝一边捻转即可)。而现代又有不少针灸医生干脆放弃补泻手法,而只重视针灸刺激,而以艾灸代替补泻。比如,韩国著名针灸医生金南洙就提出“针通经络,灸调阴阳”,用艾灸来代替针的补泻。为什么针灸的补泻手法这么多,而有些手法是直接冲突的,却又都能取得一定的补泻效果?手法、针法不过是形式,心法才是本质。针灸医生补泻效果不理想的症结,就在于心法修炼不到位。这里,所谓“心法”,已经与气功有相通的成分。这一点,许多著名针灸医生都是同意的。
一说到穴位的补泻,就属于比较复杂的内容了,这不是一般的养生者或者中医爱好者所能掌握的。所以,在初级经络疗法层次,不必关心补泻,通过刺激穴位,取得一定的效果就好。自己操作,可以长期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般穴位按摩在短期内收效不大的缺陷,方法正确的话,是能够治愈一些疾病的。
既然不讲气感,穴位按摩就非常简单了,因为这些方法其实大家都在用。
常用的穴位按摩的手法,大概有按、揉、敲、捏、摩、推这样几种。
所谓按,就是用力按住穴位,持续几分钟,放松一下,然后再按几分钟,再放松一下……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具体需要多长时间,要看具体情况。按的方式,可以用手指,或手指背面的指关节,也可以用手掌根或手肘摁压。这是一种重手法。它的实际意义是对穴位反复进行挤压—充血的操作,达到激发穴位功能的目的。有些推拿师傅,手指和肘尖上都是老茧,可见这是个颇费力气的活儿。
揉。这个动作都知道,就是用手指肚或手掌跟绕圈揉穴位。这也是按摩穴位的最常用方式。揉分为重手法和轻手法两种。重手法就是手指要用力,以穴位感到酸痛为度。轻手法就是轻轻地在穴位表面揉,不要有疼或酸的感觉。一般来说,重手法为泻,轻手法为补。实际上,这个补泻关系不是太容易分清楚。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用重手法,因为重手法很明确,以酸痛为度。按到酸痛了,更让人相信会有效果。轻手法不好把握,多数人也不相信轻轻地揉动能有什么作用,所以人们不太用它。轻手法要起作用的关键是要专注,专注于手指和穴位的感觉,匀速的揉动,就能收到补的效果。轻重程度以手指刚刚把穴位表面压得凹下去一点为度。对于手指脚趾上的穴位,由于穴位处的肌肉比较薄,以手指揉动时,两边都有感觉为度,不必太用力。正因为不用力,意念专注就很重要。轻手法的作用时间在五分钟到十五分钟之间,一般来说,七八分钟即可。按摩的时候,手指皮肤和穴位皮肤之间最好不要有相对的滑动,也就是没有摩擦,而是透力在其中,反复揉动。要有节律,平稳而有序,不要乱了章法。有人觉得不就是按摩刺激吗,怎么做无所谓,刺激到了就好。这是不对的。经络疗法尤其讲究这一点。经络疗法靠手指在皮肤上轻轻的推动来实现调理效果,如果不懂手法的妙处,像搓澡、挠痒似的,很随意地运动,那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扣或敲。即直接在穴位上用手指进行扣或敲的操作。轻手法,像点击鼠标左键一样点击穴位即可。重手法,可以用两三根指头,甚至用五指撮在一起对穴位进行敲击,也可以用手掌跟重击,适用于肉厚的部位。扣敲基本是泻法,轻手法重手法都是泻法,泻的轻重不同而已。
捏和提。捏法,即用食指和拇指将皮肉捏起来,如同捏脊一样。为增加效果,在捏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捻或提的操作。这也是泻法。捏和提多用于肌肉有粘连的情况。肌肉粘连是干扰经络运行的重要因素,破除肌肉粘连当然用泻法。破除皮肤下的条索和结节也用捏、提、捻这些手法。
摩,即是用手指、手掌根或手掌鱼际摩擦穴位或患病部位。这也有疏通经络瘀堵,促进气血流动的作用。摩了一会儿就发热,因此,摩法偏重于补。不要来回摩擦,而是要顺着气血流动方向,或是圆周方向摩擦。轻者多是补,重者可为泻。摩与揉的区别是,摩是相互接触的皮肤表面有摩擦,即皮肤接触有相对滑动,而揉基本不靠皮肤摩擦,而靠把力量注入到肌肉深处反复推压来刺激穴位。
推或捋,即用手指或手掌按照经络方向重复地推过,多用于对片状、带状反应区的按摩。不要来回推,而是要一直沿着经络方向推,重复地推。
总体上说,按摩穴位的各种手法,它们的作用偏于泻。但有些泻法,在泻了之后不久就转化为补益作用,所以,才有了补的说法。用轻手法的泻法疏通了经络,气血运行更通畅了,不就转化为补了吗?重手法能在一定时间内阻碍气血的运行,这就实现了真正的泻的作用。这就像拔罐、刮痧。拔罐、刮痧都是标准的泻法,但是人们却认为它们可补可泻的道理是一样的。艾灸则是标准的补法,但有时它也可以调动某些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变补为泻。所以,常做艾灸的人也认为,艾灸可补可泻。
如果大家熟悉穴位功能和经络作用,知道手法发挥作用的道理,就可以较好地处理补泻的选择问题。如果不熟悉这些,就不要妄用补泻,特别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补泻操作。否则,有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重大伤害的可能。
我看到有家长在中医群求助小孩子发高烧的治法,有艾灸爱好者就推荐艾灸大椎穴之类的治法。这是有风险的。艾灸大椎穴退烧,是有成功案例的。这在中医上叫做反治。但反治大多都是个案,目前还算不上是一种成熟的治法。医生很少用它,多是民间在用。为啥医生不用它?因为反治风险大,医生怕担责。以退烧为例,若采用顺治,比如打退烧针,冷敷之类,纵然最终没能止烧,孩子烧出事了,医生总也不会有错。但若采用反治而不成功,烧坏了孩子,那医生是逃脱不了责任的。明知道是高烧居然还用热灸,傻子都不会这么干哪!这绝对是重大的医疗事故。你这个医生这辈子算是完了。同样,作为家长也是这样,家长毕竟都不太懂医学知识,孩子有病了,当然是顺治,没有效果也不会有反作用。若听信别人说的,贸然采用反治,一旦出了问题,那可是后悔不及的事情。所以,对补泻要慎重,不要乱施补泻。小病尚可尝试,大病不懂治疗原理就不要胡乱尝试。也不要认为补就是好,什么病都想补一补。
以上说是穴位按摩,但这些手法并非专用于穴位。经络疗法与针灸不同,有时甚至不讲穴位,更关注特定的部位。针灸有句话说,“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在这里也适用。特别是有了气感以后,按摩哪里要靠感觉,虽然许多穴位都是气感丰富的地方,但并不是有气感的地方都是穴位。病灶放出病气,并不一定是走穴位的。道家太极门气功针灸,基本不认穴位,主要是靠气感,靠气感的引导找到下针位置。有些著名的针灸医生,也不是严格按照穴位来下针的。据某著名医生的学生回忆,老师说是下针足三里,却常常在标准的足三里位置下面一寸甚至二寸的地方下针,效果非常好。
同针灸寻找反应点(或者叫阿是穴)一样,经络疗法的按摩,寻找反应点和病灶是很重要的。反应点是指身体某个部位有酸、疼、麻、木、冷、热、辣等方面的病态反应。有时是一个点,这个点多数可能是穴位。也可能是一片区域,也可能是一条带状或线状的区域。病灶是指疾病所在的地方。有时是其中一个反应点,有时可能不是反应点,而是通过气感找到的一个地方。病灶是最适宜排放病气的地方。如果器官组织有病变,往往器官病变所在处就是病灶。有时,病变部位不一定是病灶,或者只是病灶之一,比如,慢性咽炎,往往不是治喉咙就行的。如果没有器官组织病变,只是功能性失调,或者是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就不好找病灶。比如,感冒的病灶在哪里?出虚汗的病灶在哪里?不好找,并不是没有,通过气感可能找到病灶。找到病灶后,操作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上面说了,上述手法主要是针对还没有气感的初学者的。一旦有了气感,经络疗法就主要是以气来调理身体了,用意用气不用力,上面的手法大部分就用不上了。我一般只是使用一下揉法和推法。当然,这里说不用力,并不是禁止用力。在某些部位用力疏解经络瘀堵之处是完全可以的。不过是用力只是一时的辅助,不属于经络疗法的精髓。如果主要是用力,那就不属于我讲的经络疗法了。用力疏通经络的方法很多,比如一般的按摩、推拿,还有点穴、怕打、拉筋等。它们又分了很多门派。与我说的经络疗法相比,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借助外力来疏通经络。经络疗法,即使是初级层次还没有气感,也只是偶尔用力。如果养成了习惯性用力来疏通经络的方法,就背离了我倡导的经络疗法了,因为这种方法无法实现我说的绝大部分高级功能。
切记:用力只是一时的辅助手段。一旦习惯了用力,就与经络疗法无缘了。如果长期用力按照经络疗法的方式疏通经络,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