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真能拨千斤?

四两就是四两,千斤就是千斤,在绝对的优势差距之下,四两是无法拨千斤的。如果单单说这句话,那是错的。完整的一句话必须是:牵动四两拨千斤。重点在“牵动”,而不在四两或千斤。

牛,正常人是推不动它的,但如果牵着它的鼻子,就很容易牵动。千斤如果不动,稳稳的扎在那里,也是动不了它的,除非有支点、力臂与杠杆,才能“撬动”。

因此想要动千斤,只有两种方式:牵动与撬动。

牵动,是必须千斤处于移动状态下,顺着它动线的方向,找到或引出力点切换的方向,然后以点接触来接化,进而转变它的方向,使对方被动“破势”。

撬动,必须你的根比他深,由下而上的对它拔根,进而撬动。至于对方之根被拔之后,是要发劲还是干嘛,随你。(根比对方深?有没有根?大多数人必然无法理解,不知道该怎么练,也不知道该如何测试。但不管,先有这个概念即可)

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并非真正就是四两、就是千斤,实际的意思是以柔克刚。

但以柔克刚跟四两拨千斤这话太过流行,导致很多习练太极之人都觉得无需练力,只要轻柔缓慢、舒展大方的打拳或转圈圈就行,但这也是大问题。

如果这个逻辑是成立的,那么一位太极高手碰到火车冲过来,应该也能四两拨千斤。大卡车车撞过来,照样还是能以柔克刚,不会被撞到送医了。

但现实情况可能吗?

您可能会说我们是跟人在比四两拨千斤,不是跟火车。如果这样说,那就又错了。四两与千斤,有分是人、是牛还是火车吗?只要千斤力,不管何物,都应该能四两拨动,都应该能以柔应对才是。

之所以太极习练者都谈着四两拨千斤,都认为没什么问题,其原因在于大家的训练方式一律是很斯文且没有危险性。如果太极拳的训练中包含拳打脚踢与可以随意冲撞,那么这句话就不会被那么多人奉为圭臬了。

为什么?因为那时就忽然用不上了。

不管是四两拨千斤,还是以柔克刚,都还需要两个要素:一、牵引以便破势 ;二、缓冲用以拨动(撬动)

这两点的所有训练技法,在我派中精炼为六个字:迎头、兜尾、拦腰,具体内容就不详谈了,谈也谈不明白,这是我跟学生之间的事。

牵引,用于两处:一、将发未发之际;二、力已竭尽之时;

缓冲,用于两处:一、受力变点转换;二、接劲拔根撬动;

牵引是另一个主题,一篇文章谈不完。

为什么对冲过来的火车没办法四两拨千斤?没办法以柔克刚?原因就出在“缓冲”。

火车撞击过来的力度太大,我们人类这四两力在接到之时,无法“受力”,也无法“接劲”,这个问题涉及的就是力量训练。

把火车换成人类。如果对方的力量处于压倒性,那么不具备牵引与缓冲的能力,就用不上四两拨千斤,就用不上以柔克刚。除非你能精确的抓到他的将发未发之际或力已竭尽之时。

但如果你能轻易的逮到对方这两个时机,就表示两人的功夫水平差异巨大,那么也没什么好比的。你应该多教教他,多鼓励他,别老炫耀自己有多强来欺负人。

如果两人水平差不多呢?那么谁的缓冲能力强,谁就能赢。

问题来了,缓冲能力如何训练呢?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练力。

请注意,要训练的这个“力”,不是重量训练的僵力,而是藉由正确的操练下得来的韧力、活力、巧力。这种力既来自于筋骨、来自于肌肉、更要来自于涌泉之根劲。

唯有先练出这种力,才能具备缓冲能力,也才能再承受巨大来力时先迅速缓冲,进而牵动或撬动,再行“四两拨千斤”。

以柔克刚并非不用力,并非真能以四两拨动千斤,而是力用的恰当,用的及时,用的让对方“感觉”不出来,用的让外人“看”不出来,如此而已。

说实话,目前太极拳界在谈的那些,在练的那些,在我们的体系里基本上没人会去谈论,所以我所使用的词汇跟语言也跟当今太极拳界不同,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能被理解的文字来做分享。所以还是先谈到这里就好,因为也不知道是否能被看懂。如果还跟前几篇一样理解的人不多,那就白写了,只能尽量了。

这部分的功夫,我有几位师兄弟远远强于诸罗遁叟,如果未来有机会,我再邀请他们来教学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