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高水旺|地菜情怀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乡村的三月,经过了一冬的蛰伏,春风拂过,山变青了,田野变绿了,水变柔了,地菜、鼠曲草、鱼腥草、香春芽……早已耐不住寂寞,纷纷地钻出地面,打量着这春和景明的世界。他们以碧绿的春色,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带来了精致美食,荠菜做的饺子、香椿芽炒鸡蛋、鼠曲草做的面食……他们唤醒了我们的味蕾,叫醒了记忆,让我们不自觉地走向春天、走向田野,走向记忆深处。
地菜饺子。地菜学名荠菜,又名护生草、地米菜、菱闸菜等,在我家乡普通叫作地菜,冬未春初生长,生长两三个月,一般生长在田间地头、路边,只要是湿地都看见它的身影。地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称为野菜中的灵丹,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也颇具营养价值,是纯野生绿色食色蔬菜。陆游曾吟《食荠十韵》,苏轼则有《与俆十二书》,而滑浩写出了《野菜谱》等,都记载了食荠菜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农历三月初三,更有“三月三,食芥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食用方法很多,做饺子、做春卷、做凉菜等等。
记得小时候,一到放学或放假,三两个伙伴一起,背着编蒌、拿着小铲,相约到田间、地头、岸边、山脚寻找地菜、采摘地菜。看到地菜后,用小铲从底部铲起地菜,抖落地菜上的泥土,轻轻的放到编蒌里,往往是在打闹嬉戏中就采摘了一蒌地菜。回到家,交给母亲,听到一声赞誉后,转身就拿水桶去挑水,担两桶水供母亲清洗地菜,免得母亲又跑到半里地外的小河边清洗地菜。水挑好后,母亲便把编蒌的地菜拿出来,从屋里拿出一些茡荠,就着清水,先一棵一棵地仔细清洗地菜,直到清洗完毕;然后一粒一粒清洗茡荠,去皮,再把地菜和去皮的茡荠,用水再冲洗一遍,才端进屋。生火,烧水,水开后,把清洗的地菜放在开水中焯一遍水,冷却后,挤出多余的水份切碎。把白净的茡荠剁碎,倒入切碎的地菜,再剁碎做成饺子馅。那年月,吃肉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奢侈的,只有来客人时,或时农忙时,母亲才会割点肉回,我们才会打打牙祭,一般春日,母亲就做地菜饺子。
做完这一切,母亲就开始和面,擀饺子皮,就着地菜馅,做饺子,不到一小时,热气腾腾的地菜饺子就出锅了,一家人就有说有笑地吃着香甜的饺子,那饺子既有地菜的清香,也有茡荠的甘甜,吃上一口,一下子甜到了心底里底,一口一个,直到吃不下去为止,才回味着饺子的香甜。有时馅多了,母亲留到第二早上,做一些春卷。做春卷较容易,但也很细致,是个精细活,用米粉,和成团,尔后做成一张张薄薄的饼状,再小心的放上地菜馅,包好成条状,再放到锅里煎,火要小,直到春卷成金黄色,捞起。然后再做一锅粥,一家人的早餐就做好了,喝着粥,吃着清香的春卷。尔后又开始一天的劳作。
在农历三月三那天,母亲一定会做地菜煮鸡蛋,一人一个。地菜长到开花后,把地菜连根拔清洗干净,直到洗出白白的根须,把成棵的地菜切成几段,放入锅中,再把积攒的鸡蛋在地菜上,加点盐,烧开。直到把鸡蛋煮熟,捞出,放到清水中冷却,然后去壳。母亲说吃地菜煮的鸡蛋,一年不头疼,是不是发病我没去论证,但母亲说的我一定相信,母亲能在整个春天里把地菜从嫩叶吃到开花,把地菜做好各种好吃的美味,让我们亲兄弟三人一个个百病不生的长大成人。
有人说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这个我坚信。在我们的生命中,一些美好的回忆似乎总与食物有关,譬如现在,在不惑之年的我最念念不忘的便是母亲做的地菜饺子、地菜春卷,因为时光不仅将味道烙在了味蕾上,更是将它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是的,荠菜不仅仅只是可以做美食菜肴,更是一种情怀,需要延续。
作者简介:高水旺,从军15年载,喜爱文学和阅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10余篇,现在黄州区市场监管局工作,负责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我将笔耕不止,认真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