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苦燥之益,无苦燥之弊——仝小林教授活用黄连诸方
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味重苦寒,强于清热燥湿泻火。仝小林教授以黄连系列方剂为基础,灵活化裁配伍治疗脾瘅、失眠、腹泻、呕吐、心系疾病、皮肤病等疾病。
WINTER
▲ 仝小林教授
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味重苦寒,强于清热燥湿泻火。《本草正义》称“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
黄连其用颇广,正如《珍珠囊》所言“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黄连的不同配伍更是受到广大医家的关注,医圣张仲景开黄连配伍之先河。周岩《本草思辨录》中论到:“黄连之用,见于仲圣方者黄连阿胶汤、泻心汤,治心也。五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肝也。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治肠也。其制剂之道,或配以大黄、芍药之泄,或配以阿胶、鸡子黄之濡,或配以半夏、栝蒌实之宣,或配以干姜、附子之温,或配以人参、甘草之补,因证制宜,所以能收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也。”
仝小林教授临床善用黄连治疗脾瘅、失眠、呕吐、腹泻、心系疾病、皮肤病,在运用过程中根据疾患之不同,配伍不同。
01
脾 瘅
仝小林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2型糖尿病多因“肥美”而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故以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脾主运化水谷,过食肥甘,脾胃功能受损,食滞中焦而中满;脾土壅滞,日久则化热。内热又有痰热、湿热之分别,主要表现为胃热、肠热、胆热、肝热、上热下寒等;热久又有热耗气伤阴的表现。
黄连配伍大黄,为胃肠实热证的代表药物,为大黄黄连泻心汤的配伍,仝小林教授用此药对作为治疗胃肠实热证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方。黄连清热燥湿而厚肠胃,大黄通腑泄浊导中满,又能防止黄连燥湿太过,二者相辅相承,“釜底抽薪”以清热源。
黄连配黄芩,清肠道湿热,出自葛根芩连汤,仝小林教授用此药对时善于抓主症“黄厚腻苔,大便黏臭”。
黄连配黄柏,出自白头翁汤,清利下焦湿热尤强。清痰热用黄连配半夏,出自小陷胸汤,半夏性温,与黄连相配,辛开苦降,善于燥湿化痰。用黄连配伍味酸之乌梅、五味子、山茱萸,苦酸制甜,为治疗脾瘅的基本治法之一。
随着疾病的发展,热耗气伤阴,出现阴虚热盛,用黄连配伍知母、天花粉、葛根、西洋参、山药,养阴清热。其中知母质润而滋阴又能清透虚热,加石膏能增强清热之功,为白虎汤之意。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西洋参、山药益气养阴,善于补而清热,又不助火热之邪。
又有寒热错杂者,黄连配伍桂枝,治疗上热下寒证,出自乌梅丸、黄连汤;脾虚胃滞者用黄连配伍干姜、人参,出自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辛开苦降又能健脾清热。仝小林教授指出,黄连为苦寒之最,以热和湿为用药指征,为防止苦寒伤胃,常配伍生姜、干姜以佐制其苦寒之性,又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
病案举隅
患者,男,41岁。患者1年前由于口干、多饮等症状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15.8mmol/L,餐后血糖26.1mmol/L,未接受相关治疗。1个月前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10.1%,FBG:14.5mmol/L,PBG:19.6mmol/L。遂前来就诊。刻下症:口干、口苦,头晕、乏力,面部色素沉着,体型肥胖。辅助检查示:胆固醇5.81mmol/L、尿酸434μmol/L,患者体型肥胖,口干、口苦,舌深红、苔黄薄腻,舌底红,脉弦。
中医诊断为脾瘅,据其舌脉证,此为胃肠实热证,投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处方:生大黄6g,黄连30g,生薏苡仁60g(包煎),知母45g,威灵仙30g,红曲6g,生姜3片。
上方服用14剂,自觉口干、口苦明显减轻,复查指标均较前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9.1%,FBG:9.7mmol/L,胆固醇4.84mmol/L,尿酸:429μmol/L,面色好转。
按 语 仝小林教授将现代医学表现为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等情况,概括为中医的膏浊病,并提出土壅木郁为基本病机。过食肥甘,碍胃滞脾,或脾虚失运,而使“土壅”;“土壅”生“浊邪”,积滞日久,“浊邪”聚而成形,化而为“膏”,邪入血脉,与湿、热诸邪互结,成痰化瘀。临床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础加减化裁,体现了中医“多靶点”整体治疗的优势。不必拘其脉证,如患者多寒,可以干姜或生姜为佐。
02
失 眠
失眠病机有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扰神、气血亏虚、宿食内扰等不同,黄连入心经,长于清心火以安神。
阿胶滋阴润燥,补血止血,长于养血安神,与黄连配伍,滋阴清热安神,出自黄连阿胶汤。生地黄滋阴清热,与黄连配伍,滋肾阴清心火而安神,出自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原,与黄连配伍,能交通心肾以安神,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出自交泰丸(王士雄《四科简效方》)。《格致余论》记载:“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痰热壅盛,内扰神明,用黄连配伍半夏,出自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清热涤痰,又半夏为交通阴阳之要药(半夏秫米汤),两药配伍化痰安神。
又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宿食壅滞胃脘,气机壅滞,神明失养;有宿食积而化热,热扰神明,治疗当清热开郁,用黄连配伍枳实,出自黄连温胆汤,枳实行气消胀,疏肝理气,能清痰湿、消宿食、健脾胃、导壅滞,两药配伍和胃清热安神。
病案举隅
患者,男,60岁。患者失眠1年余,平日总觉难以心静,平素消化差,有胃脘空虚感,自服补中益气丸后症状加重,平常全身怕冷,易哈欠。患者舌红,苔黄腻,舌底瘀滞,脉弦数。
此例为脾虚胃滞,滞而化热,痰热内扰于心,心神欠安而导致的失眠,患者无基础疾病。投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15g,枳实15g,竹茹15g,云茯苓30g,党参30g,炒白术30g,炒酸枣仁30g,五味子15g,生姜5大片。服药20剂,失眠痊愈。
按 语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患者由于年龄增长,且平时消化功能欠佳,胃脘空虚,本身脾气亏虚,脾虚而运化功能减弱,痰湿内生;胃有积食,郁而化热,痰热内扰心神,故平素易感心神不宁。黄连温胆汤为化痰清热之方,茯苓化痰效佳,酸枣仁宁心安神。
03
呕 吐
呕吐病机总属胃气上逆,有因实火者,有因胃阴不足而生虚火者。黄连善清中上焦之火,尤能清实火,去积滞,味苦而重降上逆之胃气,常用于胃火上逆之呕吐等病证。仝小林教授常用黄连治疗胃系疾病,如糖尿病性胃瘫、胃溃疡、慢性胃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能有效治疗消化道溃疡。
其中黄连配生姜,生姜和胃止呕,黄连苦寒降逆,为治疗呕吐的常用药对。黄连配紫苏叶,出自苏连饮,紫苏叶行气宽胸,两药配伍强于行气止呕。黄连配白及,白及长于生肌止血,常用于消化道溃疡,能有效修复溃疡面,两药配伍,能抗菌而修复溃疡,多用于消化道溃疡。
黄连配煅瓦楞子、海螵蛸,煅瓦楞子、海螵蛸制酸止痛,与黄连配伍,用于胃炎等消化道疾病见反酸烧心者。
黄连配吴茱萸,出自左金丸(6∶1),能清热制酸止痛;又有黄连与吴茱萸比例为1∶6者,为反左金丸,较之前者,患者热势较轻,黄连用量小。
消化道疾病患者或从饮食、或从情志、或从外感,但以饮食失节多见,而又以病久就诊者多见,故多见虚实夹杂证,实证中兼见脾胃虚弱,故用苦寒之黄连清胃滞,同时黄连易损伤脾胃,通过配伍,可以去其性而存其用,治疗当注意三点,一是中病即止;二是用适量;三是用生姜、吴茱萸等佐制。
病案举隅
患者,女,25岁。身高160cm,体重37.5kg,BMI:14.68kg/m2。患者患1型糖尿病5年,注射胰岛素治疗,现使用诺和灵R,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FBG在2~10mmol/L之间波动。7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胃部不适,经某三甲医院确诊为“神经性呕吐”,服用西药治疗无效,遂求中医治疗。刻下症:呕吐胃内容物,7~8次/d,食欲差,胃痛拒按,喜食凉饮,时有吞酸,大便干如羊粪状,5~6日一行。自呕吐发作至今未行月经。患者舌暗红,舌底滞,脉沉细数。
中医诊断为呕吐,根据症状舌脉,考虑为寒热虚实错杂、中焦升降失调之证,采用半夏泻心汤合小半夏汤治疗。处方:姜半夏30g,黄连15g,黄芩30g,西洋参30g,生姜30g,肉苁蓉60g,当归30g,炙甘草15g。以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呕吐止,食欲转佳,大便2~3日一行,较前明显好转。
按 语 消渴发病后,中焦脾胃失于充养,运化不及,寒热痰食之邪皆阻于中焦,使精微不布,湿邪内生,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痞塞不畅。基本治疗大法为辛开苦降,变理中焦,恢复枢机运转,代表方包括半夏泻心汤等。小半夏汤是和胃降逆止呕之效方,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各类呕吐,皆效若桴鼓。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半夏、生姜各15~30g。呕吐重者加苏连饮;胃胀加枳术汤;胃有振水声加茯苓;反酸加煅瓦楞子;胃口差、大便干,常配伍大黄黄连泻心汤,虚寒则配伍理中汤。
04
腹 泻
腹泻实证多以湿热证为主,黄连为清热燥湿之剂,故常用于此。《本经》谓“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眥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可见黄连为治利之要药,正如刘完素言“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治痢以之为君。”
后世医家根据黄连止痢之功,配伍将其扩展运用于湿热腹泻的治疗中,最早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黄连配伍葛根、黄芩(葛根芩连汤),用于治疗协热利,为治疗湿热泄泻之典范。又有黄连配伍白头翁,治疗湿热痢疾,出自白头翁汤。同时又记载有生姜泻心汤,以重剂生姜行胃肠之水湿,配伍黄连、半夏等治疗脾虚胃滞之腹泻。
后世用行气之木香与黄连配伍,为香连丸之意,治疗痢疾。黄连配地榆或地榆炭,清热止血,常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之大便频而便中带血。黄连配诃子,涩肠止利,治疗日久滑脱证。黄连配厚朴,出自连朴饮,主治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职所致之霍乱吐泄。
黄连配枳实,黄连配木香、槟榔,黄连配陈皮、砂仁、肉豆蔻等,出自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健脾丸、肥儿丸等,为诸多健脾消食药与黄连配伍,具有消积导滞,去食积所生之湿热。
病案举隅
患者,男,47岁。患者腹泻半年余。5年前因多饮、多食、多尿查FBG:12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予注射胰岛素治疗,现FBG波动在6~7mmol/L。刻下症:大便一日五行,呈水样便,味臭,肠鸣,偶有恶心,纳可,下肢冰冷,双足麻木,眠可。舌红,细颤,苔黄厚腻,舌底瘀,脉细涩。
西医诊断考虑为糖尿病合并胃肠病变,中医诊断为泄泻,根据症状、舌脉,辨证为肠道湿热,气虚血瘀证。处方:葛根60g,黄连30g,黄芩30g,生姜5大片,制川乌9g,制草乌9g,川桂枝15g,鸡血藤30g,何首乌藤30g。服药1月余,大便减为1日2次,稍成形,下肢冰冷、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按 语 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协热下利的经典名方,肠道湿热为其基本病机。现临床常用其治疗多种疾病属于肠道湿热证者,例如糖尿病胃肠病变、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泻等。临床中常以臭黏便、黄腻苔为主症。同时,此案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现代药理学证明葛根芩连汤具有良好的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糖的作用。方中用生姜佐制寒凉。
05
心 悸
黄连入心经,善清心火,安心神,常用于治疗心系疾病。如用黄连配伍白茅根,白茅根甘寒,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黄连配苦参,苦参苦寒,能清热祛湿疗疮。
仝小林教授常用上述2个药对治疗心律失常,其中苦参剂量为20~30g,白茅根剂量为30~60g,黄连10~30g,并配伍生姜或干姜佐制苦寒之性。
黄连配炙甘草,黄连配生地黄,均能治疗脉结代之症,其中生地黄剂量为30~120g;又此两个药对还用于心火亢盛之口疮、牙龈肿痛等疾病,能清热导赤,此时多用生甘草。
黄连配升麻,出自清胃散,升麻甘辛微温,散火解毒,两药相伍,善清阳明胃火,主治胃有积热,牙龈肿痛。
病案举隅
患者,男,66岁。室性心律失常1个月。既往患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曾门诊服用中药半年,血糖控制良好,现FBG:7~8mmol/L;PBG:<11mmol/L。刻下症: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腹胀、双下肢发凉,偶尔眠差,纳可,大便正常。晨起心率39次/min,室性早搏总数为23068次(18.2%)。舌红干,苔黄白相间,舌底瘀,脉弦硬涩。
中医诊断为心悸,根据舌脉,此例为痰瘀互结证,投以小陷胸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使用黄连和苦参对药。处方:黄连15g,清半夏15g,瓜蒌仁30g,干薤白30g,丹参30g,三七9g,苦参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天花粉30g,淫羊藿15g,厚朴15g,枳实15g,生姜15g,威灵仙30g,黄芪30g,盐黄柏15g,赤芍30g。
以上方为主方加减治疗3个月,室性早搏总数降低为167次(0.2%),晨起心率70次/min,恢复正常。
按 语 仝小林教授在临床上常使用黄连配伍苦参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对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作为基本方,以薤白配桂枝温通阳气;丹参配伍三七、枳实、降香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豁痰化浊分虚实,实者常以半夏配伍陈皮调理脾胃,虚者则人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和胃;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当注意培补肾气,根据肾阳虚、肾阴虚情况不同,可采用淫羊藿配枸杞子,或附子配伍熟地黄等;采用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之品酸敛气阴。
06
痈 疮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敛疮之功,常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皮肤病,《金匮要略》中记载用黄连粉疗浸淫疮。
黄连配连翘善清上焦之热,清热解毒,出自凉膈散、防风通圣丸,常用于治疗面部痤疮、鼻炎等。黄连配黄柏、或大黄、或黄芩、或栀子,出自黄连解毒汤,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用于疖痈疔疮。黄连配枯矾,枯矾收湿止痒,二药配伍外用,强于燥湿止痒。
病案举隅
患者,女,27岁。患者痤疮反复发作3年。3年前患者右脸颊发痤疮,色深红,局部反复出现。后经外敷药物治疗,当时好转,3个月前复发,痤疮面积扩大,不易消退,并扩大至左侧脸颊,无脓头。患者伴有经前手足发胀、冰冷,大便偏干,脸易出油。患者平素饮食、睡眠不规律,无痛经,量正常,有血块。舌红,苔薄黏腻,脉弦滑。
此为脾虚胃热、寒热错杂之证。投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处方:清半夏15g,黄连15g,黄芩30g,生甘草30g,酒大黄9g(单包),生姜5大片。服方14剂,痤疮面积缩小,颜色变浅,守方继进,继续服药1月余,痤疮痊愈。
按 语 年轻女性的痤疮,多是由于贪凉饮冷所致,脾虚胃滞或有胃热。治疗时可从调理中焦脾胃入手,仝小林教授常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可加生薏苡仁30~60g,作为治疗痤疮的靶药。若有脓头,可加蒲公英、土茯苓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