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速递丨伊沙8月作品:内蒙行 北京行

《内蒙行》(组诗)

《对话》

"上次全家出游
是在什么时候?"
"五年前
送儿子上大学"
"都怪你
老不去⋯⋯"

《美》

你也可以说
祖国的大地
不是那么美
或者说
它失去了美
为了养活人

《咏叹调》

绿皮火车上
一桶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引发的涕泗交流
开启了大学毕业三十年
小聚之旅
三十年酸甜苦辣
五味杂陈的岁月啊

《车过延安》

杨家岭
或是枣园窑洞里
一台老式发报机
在黑暗中
喘着粗气
瞪着红眼
它刚完成
向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的一次
秘密发报

《人民》

只有在绿皮火车上
我看到的人民
还是卅年前的人民
还会把一只烧鸡
固执地推向你

《车过榆林》

想起1995年秋
《诗刊》社青春诗会
在北京幼师招待所举行
李岩在自我介绍时说:
"闫安和我都来自陕北
但情况不一样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他来自延安,属于红区
我来自榆林,属于白区"

《车过包头》

22年前
我首次打这儿经过时
一家北京馅饼店很正宗
22年前
邓小平、金斯堡、我母亲
相继离世
香港回归

《诗神在惠顾》

延安
苏联电波
频传的城

包头
苏联专家
设计的城

从俄罗斯归来
在中国大地上
我还走在红色帝国的遗迹上

我当然明白
这是诗神在惠顾
为尚未定稿的《乌托邦》

《列车上》

夜半三更
咚的一声
睡在下铺的
一个蒙古族孩子
滚到地板上
自己爬起来
在黑暗中
抱着被子
哭了一阵儿
接着又睡

《同学》

在同学A的
追悼会上
传说中离世
多年的同学B
现身了

《评论家》

在呼和浩特观画时
想起有一年在长安
我见一位评论家
对一位画家说:
"你的画
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就是名字起得太差了
你交给我
我给你重新命名
你就是大师啊!"

《地平线》

有一年
飞机降落在
海拉尔机场
我由衷感叹道:
"这是我头一次见到
三百六十度的地平线"
在场的一个知识分子诗人
后来在其散文中
十分猥琐地
写到此事
自吹道:
"我的诗里
不缺地平线"
我读罢心说:
"你的诗缺人,缺你自己"

《诗人不返校》

母校北师大
120周年校庆
返校活动的主题是:
"归来仍是少年"
我在呼和浩特
对侯马、徐江同学说:
"我们一辈子的写作
就是跟这种幼稚的
少年气做斗争"
于是我们想象出
要去参加这次活动的
惟一的诗人——桑克同学
穿着一件文化衫,上书:
"归来已非少年"

《坟》

草原上
最小的蒙古包
是蒙古人的坟

《区别》

俄罗斯的天空
怎么画都是油画
内蒙古的天空
怎么画都是国画

《向大地艺术家致敬》

草原上的公厕
是蒙古包
这在我见过的
有风格的公厕里
只能排在第二位
去年夏天在延吉
我见过一个公厕
建在一棵参天巨树的
树洞里

《不返校宣言》

毕业三十年
"归来仍是少年"
身为天定的诗人
岂不是白写的脑残

《关于草原》

草原
是傻大黑粗的抒情诗人
和符号化的意象诗人
最为粗暴对待的事物之一
他们将缩微的森林
变成了刷绿漆的塑料布

《经验1975》

草原之中
绿草之下
全是牛粪
我毎踩一脚
便会想到
把内蒙古自治区的
小学生全都发动起来
把牛粪全都铲出来
堆成小青山
价值几头铁牛

《天机不可全泄》

在呼和浩特
侯马问我
那么多鬣狗诗
怎么写的
我说网上视频看的
他说网上视频
也没有那么多呀
我就又给他
讲了一个
家养小鬣狗饿了
在厨房里
等不及主人
把肉切好
吃掉了一块抹布

《删除》

通过《新诗典》诗人
侯马的介绍
我决定把蒙古国
从典人外访名单上
删除
该国的精神风貌
与我等追求之现代诗
严重不合
《乌兰巴托的夜》
原本是一首喜唰唰的情歌
被中国吃饱了撑的
小资与公知填上了
扮纯美或伪沧桑的词
变成了现在这种调调儿

《热爱美但反对唯美主义》

一个月内
从俄罗斯到内蒙古
这北半球大北方的
旅行可以概括为
一次美的震撼
美的洗礼
美的教育
美的升华
但也不要说
美高于一切
就算美真的高于一切
一切也在那儿

《悲欣交集》

我的一位
定居海外的
大学女同学
问在该国留学的
我的大学男同学
和另一位女同学的儿子:
"在北师大诗人中
我唯独读不懂伊沙的诗
怎么才能读懂他的诗?"
"你就照字面的意思理解"
后者对前者说

《呼和浩特》

公园里
一场露天诗会
正在进行中
台上的诗人
在朗诵歌词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瑠歌二事》

瑠歌出生了
侯马打电话
到老G办公室
通知我们
我本来有个笔会
在河北开
原本打算开完会
去北京
但怕给
欢天喜地的这家人
添麻烦
开完会
就从河北回来了

第二年夏天
我去北京
给《文友》组稿
徐江也去了
我们去租住在首师大
的侯马家
见到了一岁的瑠歌
忘了谁给我开了罐
可口可乐
一滴可乐溅到了
罐面上
我递到瑠歌嘴边
他一舔
表情复杂
随即绽放微笑
这是他平生的
第一口可口可乐
对一岁儿童来说
等于喝了一杯
意大利浓缩咖啡

《我的童年和少年没有参加过夏令营》

在呼和浩特
返回长安的列车上
满车箱统一T恤的孩子
我问其中一个小美女:
"你们夏令营的吧?"
回答:"是"
"什么夏令营?"
"内蒙古夏令营,不是国家的"

《车停延安》

奇怪的是
火车站上
竟然没有
在俄罗斯大地
也不会消失的4G
(顶多偶变3G2G)

《念咒》

清晨
火车上的鸟鸣
是夏令营的孩子
起来了
叽叽喳喳
像念咒语:
"洪秀全,加油!
洪秀全,加油!
洪秀全,加油⋯⋯"

《事出有因》

我刚才纳闷儿
火车上这些夏令营的娃儿
说话口音怎么都像赵大爷
然后便看见他们T恤上的
字样:绵阳日报征文

《谁曾归》

从呼和浩特到长安
胡不归,谁曾归
王昭君的魂

《车站》

游客急匆匆
回家的人
不着急

《见证》

我是见证者
老G从来没有
哪怕在一瞬间里
为她是中国人中
布考斯基的发现者
与首译者
而感到
一丝一毫得意
但是对吴雨伦
诗内诗外
她有千百种
得意

《颂歌》

从内蒙古归来
我对长安同仁说:
"草原比大海好玩"
这是我对内蒙古大草原
自然流淌的最真实的
颂歌

《长安的活力》

从呼和浩特
回到长安
我明显感受到
一种活力
这也暗含了
与我一月之内
到访过的
北京
莫斯科
圣彼得堡
之比较
我的诗
利用好了
这长安的活力了么
也许是
我的诗
本来就是这活力
最大的体现者

《北京行》(组诗)

《风景》

在去机场的路上
有一座很像
监狱的酒庄

《邻座》

在机场
候机楼
我不得不
看邻座一眼
他对着手机喊:
"老吴!⋯⋯"

《年轻真好》

飞机落地
前排坐的两个
年轻人才醒
其中一个
对另一个说:
"梦见在开法拉利
开得真爽
就是腿使不上劲⋯⋯"

《见证过多少历史时刻的1号航站楼》

飞机少见的
停在首都机场
1号航站楼
此前我只来过
这里一次
1993年7月的一个黄昏
与侯马、徐江一起
来接自美返国的父亲
母亲突然查出尿毒症
在阿拉斯加工作的父亲
中断合作
匆匆赶回
那年我27岁
心情比今天还要苍老
我知道我家的好日子
要告一段落了

《对话》

"这世上有没有
不相信缘字的人?"
"有,都抑郁了"

《日出》

在酒店的房间里
我喊徐江看日出
说:"今天的太阳
为你升起!"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
浪漫主义
而是在我们共同的母校
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
校庆返校日这一天
不返校的徐江
将捧得磨铁诗歌奖

《肖像画》

经过很多年
沈浩波终于
长出了头发
新长出的真发
像鲁尼植的假发

《打不死的口语诗》

昨夜聊诗
脱口而出:
"如果没有口语诗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将诗无对证!"
"口语诗刚好是
中国比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多出来的部分"

《城》

北京
我与我家族
良缘善结之首都
五十有三
认识不到这一点
就是白活了

《稿务》

昨天下午
在言几又中关村店
磨铁诗歌奖
颁奖朗诵会结束后
一个女生
来到我面前: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
我是中国戏曲学院的
在校生
向您投稿
您多次回信问我要资料
我都没给您⋯⋯"
"哦,想起来了⋯⋯"
"实在对不起
当时我有严重的
情感双向交流障碍症
现在可以再发给您吗?"
"当然可以
你马上发给我"

《告诉你》

我站在我诗歌创作
真正的起步之城
站在我青年时代
求学与热恋的地方
告诉你
据说这不是诗歌的时代
但是在所谓诗歌的时代
没有人
像我们今天这样
对诗歌如此疯狂

《速写》

磨铁读诗会
正在进行中
主持人沈浩波
点将轩辕轼轲评点
四车诗人
恼羞成怒
声色俱厉:
"我在选诗!"

《随身携带》

我没有钱包
也没有充电宝
现在有了一个
钱包模样的
充电宝

《首都》

在北京的饭桌上
只讲八卦不谈国事
你都不好意思

《酩酊大醉或悲怆进行曲》

王小龙
写作口语诗
37年了
37年
没有得过奖
最近一月之内
得了两项大奖
都是后辈中的
实力诗人
评的奖
王小龙
大醉一场
醉到不认识
眼前人
醉到狂飙
上海话
醉到丢了
身份证
醉到惊动
派出所
醉到必须
调监控录像
醉到次日清晨
不知酒醒何处

《才财两旺不沾帅》

沈浩波在饭桌上
发起女诗人评帅活动
在场女诗人
各说其心中最帅男诗人
(注:只限于在场者)
有人说盛兴最帅
有人说轩辕轼轲最帅
甚至于有人说蒋雪峰最帅
(将江油同来之蒲永见刺激疯)
更有甚者说我最帅
(将我大学同学徐江刺激得满嘴胡交待)
到了《皇帝的新装》中的孩子——姜二嫚出场
说出真话:没有最帅
还是没有人说发起人沈浩波最帅
我私下动员我学生磨铁员工里所
里所一本正经道:
"我们女生在审美上不会委屈自己"

《江湖这一隅》

在饭桌上
每次沈浩波
跟我谈论
大争之年
构局划分
战略对策
以西娃为代表的
女诗人以及个别
小鲜肉男诗人
都要一脸纯真
摇摇头:
"不懂,不懂"
真的不懂吗?

《好人与小人》

"谁对我好
我就对谁好"
说这话的人
一定做不到
于是变成了
"别人对我好
理所应当
我对别人好
痴心妄想!"

《江湖这一隅》(续集)

沈浩波刚阐述完
自己的三分天下论
并进而指出:
"知识分子已经完犊子了!"
我正兴味盎然地准备听
他描述民间与官方之争
被假天真西娃打了岔
两天来
从北京回到长安
我一直在想剩下的问题
民间拿什么去和官方争
答案有了:
人类现代文明背景下的
好诗如山

《海派》

这一幕
我未目击
是听诗人们
转述的
王小龙
是举着衣架
从上海
到北京
来领奖的

《半个上海人》

因为老娘是上海人
所以从血统上说
我是半个上海人
王小龙说我微词他的诗
不像上海人所为
说我唯一像上海人的地方
他呜哩哇啦说了一串
上海闲话
大意是——
与其看你们玩
不如我自己玩

《天算》

食指的第一个奖
王小龙的第一个奖
都与我有关
其实诗歌史不必
让我如此重要
甚至伟大

《正常人老唐》

两年前
唐欣就去过俄罗斯
好像没怎么写
让我误以为
他没去过
上个月我们组团去
看我们在前方写
他又有了灵感
补写了几首
还不错
这就是老唐
没那么多
复杂心思
心态健康
人很正常
所以第三代
已经呼哧带喘
气若游丝了
他还能继续向前

《家》

观音之千手
为身心按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