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应大写的人 ——记华县子仪中学创办人杨书成 2024-03-16 09:09:25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个应大写的人——记华县子仪中学创办人杨书成作者 郝庆年这个人就是华县子仪中学董事长、第三届渭南市人大代表杨书成。杨书成君,中等偏矮个儿,略胖,圆脸庞,黑中透红,高兴时会“嘿嘿”大笑,很带些憨气。 子仪中学董事长杨书成 我认识书成君是2001年暑期的事。一天,他和子仪中学的校长由一个朋友领着到我家,邀我共事。其时,他仔细谈了华县教育背景和形势,谈了他何以要办子仪中学以及子仪中学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显示了他的睿智和胆识。书成祖籍河南,抗战时其父母逃难到陕西,他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陕西出生的。“书成”名字就是父亲起的,这里深藏着一位几近文盲的老人对文化人的仰慕和对儿子的期望。书成这一代人是解放后经历较悲惨的一代,在十一、二岁到二十六、七岁这一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恰遇上新中国史上最饥饿、最颠乱的年代。他们中很多的人身体瘦矮,腹内空虚。但书成牢记着父辈的苦难和教导,在不多的有效时间里刻苦学习。1962年华县咸林中学高中招生缩减至两班共100人时他仍以相当好的成绩考进了这所名校,依靠不多的助学金很好地完成了高中学习。后大约因视力问题高考未被录取,这成了他终生的一大遗憾,但却也成了他心灵深处的一个强烈的激发点。2002年12月,我应邀到子仪,出任顾问,主抓教师队伍建设。前两三年我们经常促膝长谈,谈彼此身世,谈文化革命,谈时势,谈看人看事,当然更多的还是谈教育和学校的工作。有时备点瓜子、花生米常常谈到深夜一两点,兴致很高。他说,获益良多,“相见恨晚”。书成说,办子仪是他人生最大的幸事。让更多的孩子不再有自己的遗憾而圆大学梦,是自己发自心底的强烈愿望。他仰慕咸林中学的创始人杨松轩先生,崇敬赵玉玑校长,深觉办学校培育人才事业的崇高。他很想在人生最后一站有所作为,希冀着有朝一日把子仪办成一所像样的学校并把它交予人民,说能如此自己就“功德圆满”,心满意足了。我们多次谈到,学校应是人才的摇篮,而不是敛财的“摇钱树”。他说,学校的钱来之于民要用之于民,主要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发展。几年来学校以大量资金新建扩建校舍,购置教学仪器、图书,改善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在华县民办学校中,子仪是最早实现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的,订购的教学参考资料和供师生阅读的刊物100多种,在民办学校中也是少见的。“03. 8水灾”子仪主要生源区灾情最严重,学校大量减免学费,没有一个学生因灾而辍学。此外,子仪的奖学金量在民办学校也是很突出的。 对如何看待与职工关系这个较根本的问题,书成不像多数董事长那样,认为自己是东家,让大家赚钱,大家应感恩戴德,俯首听命。他诚恳地说,“我衷心地感谢广大教师,没有他们的支持,子仪是办不成的,一些老教师若不来子仪,他们在家会消闲舒服得多。”所以子仪教职工的工资在华县民办学校中是最高的,福利待遇是最好的,老板和职工关系是最融洽的。在学校建设问题上,书成很赞同当年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先生的精辟见解,“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他说不只大学,中学、小学好教师也是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所以他不惜重金,三顾茅庐,延聘名师。书成喜欢喝酒,有一斤的酒量。每当请到一位好老师,他就视为珍宝,到华城酒楼宴请。席间殷情相敬,难以自禁,常常带醉被掺扶回家。由于他求贤若渴,慕名者纷至沓来,所以一时间,渭南地区乃至西安一些特级教师、国省级教学能手云集子仪,造成了群星灿烂的教师队伍。在教师的管理上,书成说,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根本是尊重人,关心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这样自然就会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和热情。在这方面书成可以说是“能手”,但这于他更多的不是出自于“管理术”,而是宽厚的仁者天性。为了防止教师“跳槽”,大多数民办学校都要教师写保证交押金,书成不这种做,他相信自己和子仪的魅力。对有些确系需要离开的教师他不仅不为难,还多发一个月的工资。关于教学管理,他说当然要有规章制度,“无规矩难以成方圆”。但规矩要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他一直不很看好时下许多学校过分量化的许多规定,从不同意用考勤扣工资。他很赞赏北京一些名校领导的管理观念,说他们理解老师,懂得教师工作的特点,“大多数人晚上备课改作业都到11点多,这是8小时工作制单位不可能的。”所以上班时间应给他们一点自由,有事给教研组长打个招呼就可以。他不像许多民办学校校长那样,上班时在街上、在校门口虎视眈眈的盯人,而是避人。有时上班前他在校门口站一会儿,向进校的教职工微笑致意,上班铃打后却有意离开,他说“不要给人难堪。”对教师的一些缺点过失,他很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与工作无大碍就不必多所指责。”书成不仅尊重关心教师,对工人也如此。大约是2003年7月的一天中午,他和我谈工作到下午1点半,其时是午休时间,学校锁了大门。只见他到看门工人门前和窗下侧耳静听了几次,最后不得已才轻敲门叫醒了工人。出校门后他立即说“以后我们也一定要遵守作息时间,不要轻易打扰人。”在书成的感召、濡染下,子仪中学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呈现出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集中又有民主,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奋力工作的生动局面,教学质量在渭南全市民办学校居领先地位。一时在华县街头巷尾出现人人都说子仪好,“人气最好数子仪”,学校招生爆满的盛况。 原文来源:网友推荐《乡愁 少华山下》 原文作者:郝庆年 赞 (0) 相关推荐 为什么,当年只有差生才去的民办中学,现在招生如此火爆 "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文章,得到了近7万粉丝的青睐.本公号发表的教育.服装等广告,都经由胡老师的认真审查.眼下,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的时尚,大家可有限度地尝试.即使广 ... 【封面故事】百年愿景,一所民办学校的生长力 嘉祥创始人向克坚始终坚持办"百年名校"的愿景.嘉祥教育开创于2000年,几乎和中国教育产业化同时开始.嘉祥的二十年,不仅代表着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二十年,其不断地创新和裂变,更是中国 ... 2012年暑假,华县子仪中学宣布停办!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个应大写的人(续) --记华县子仪中学创办人杨书成 作者 郝庆年 在学生的教育上,书成很注重德育:"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也成不了才." ... 每当听到童音朗读“a、o、e”时,我们不应忘记这几位华县人!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人与新文字 作者 史悦 拉丁化新文字是汉语书法之拉丁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创造,为汉语拼音文字之先导.汉语拼音字母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的.新文字 ... 关中的“阿庆嫂”——记华县龙潭堡人乔仙叶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关中地下女交通乔仙叶 作者 任志诚 雷中强 雷中民 乔仙叶,陕西华县少华乡乔堡村人.在烽烟滚滚.乌云压境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从1939年1月到1949年5 ... 我保存的“医国医人”木质牌匾——记华县龙潭人杨叔吉 现代著名医学家杨叔吉 作者 杨钟善 杨叔吉,名鹤庆,1884出生于龙潭堡,为松轩之三弟.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跟兄长读书. 杨叔吉 1908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同文学校就 ... 致毕业生:做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四年前,给2017级同学写了一篇文章,讲了五句话.第一句:在大学里,校园生活仍将继续.第二句:在大学里,做学问是你最重要的事.第三句:在大学里,做人是修养的最终目标.第四句:在大学里,做事是一个人成长 ... 那些毕业于华县咸林中学的大荔人! 毕业于咸林中学的大荔人 文/王成 有过一次,村里的老人们说苏村乡槐园村12队王喜言老人年轻时毕业于华县咸林中学.我还觉得有点特殊,今天无意中打开<张家地区当代群贤录>一书,看着各个村的名人 ... 嘹亮的水库军号声——记华县桥峪水库司号员范庄村人孔繁林 邮箱:3125136050@qq.com 嘹亮的水库军号声 作者 杜明科 "避炮了,避炮了!" 嗒嘀嗒嘀嗒嗒嗒嘀嗒嗒嗒! 随着一阵急促嘹亮的军号声,桥峪水库准备下班的水利战士,拉着 ... 闫广勤:魏野畴在华县咸林中学的革命活动 邮箱:3125136050@qq.com 魏野畴在咸林中学的革命活动 作者 闫广勤 魏野畴(1898-1928),陕西兴平县人,西北地区共产主义启蒙运动中的英勇战士和旗手,中国共产党陕西地方组织的创始 ... 华县最美中学,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母校投一票 回忆 注 华县新闻资讯 你多久没回过华县母校 是否想念那里的某个人 是否记的它曾经的容貌 岁月如斯已成往事 愿记忆中的美好可以重现 再回母校,为它点赞 曾经,有一个学校,有一个班级 ,有一群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