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有源头活水来
董传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那是1984到1985学年度的事情。董老师身材魁梧,身高约一米八,头发一丝不乱地向后梳拢。他言谈文质彬彬,举止温文儒雅,虽然他只教了我一年语文,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讲真话、道真情,让我终生受益。
在董老师教我们语文之前,写作文多数是命题作文,语文老师给一个题目或给一份材料,为了有效防止我们写作文偏离主题,确保作文多得分,还会给出一个作文的思路。其时应试教育如火如荼,老师们这样做可以理解。董老师则不同,他布置的作文题目比较独特,只给一个要求,题目自己确定。如有一次作文要求是“写一篇道前人之所未道的文章,要求文章巅覆人们的思维定势,提出独到见解。”有一次作文要求是“为你最喜欢、最熟悉的物件写一篇说明文,要求具体、有序,让不知其物者读了文章如见其物。”有一次作文要求是“写一写你春节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或见闻,题材不限,体裁不限,要有真情实感”。毕业前最后一篇作文要求是,“把这一年最难忘、最感动、最深切的感受写成文章,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当时,同学们写惯了命题作文,不习惯接受这样的作文任务,免不了相互询问:写什么呢?现在想来,第一例作文在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与批判精神;第二例作文是让我们观察熟悉的事物并描述出来;第三例、第四例作文是让我们用心体验生活。在那个年代,董老师面对激烈竞争的高考,能广开言路,不拘一格地进行作文训练,确实需要胆识与远见。
非常喜欢董老师写的作文评语,因为喜欢,至今保存当年两本作文本。他的评语,不像是一个师者高高在上的评价,恰如是一位朋友在恳切地商讨。他对我的作文《卒颂》的评语是:“条理性强,语言精当。每段末之对偶句似太长,自我作古,又要求工,得无自找苦吃乎?”问得贴切也问得俏皮。我的说明文写的是最钟爱的语文书,文章第一段强调自己对书的爱,中间是关于语文书的说明文,最后一段又吹了几句牛,问读者是否因我的说明而了解了我的语文书。董老师在班上念了我的说明文部分,对说明的条理性与可读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的评语是:“帽子和靴子颇为漂亮呢!如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则更显得自然之美吧?”把他的喜悦与建议很风趣地表达出来。
毕业前的最后一篇作文,我的题目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写一年来自己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种种帮助,以及内心感念。董老师给我写了大半页纸的评语。他先肯定我的作文情意浓厚,思想开阔。接下来给我三点建议,一是题目改为《一片冰心出玉壶》,理由自己体会。二是全文中老师、学生不能都用“你”来称呼,他根据我文章中你的指代对象给我几个称呼的建议,说这样文章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三是高考临近,我的文章中回避谈到升学是不明智、不可取的。其实,董老师心里也惦记着高考,只是他不愿意我们的作文训练,因为高考而变得机械、枯燥,更不愿意我们为应试写作文,凭空想象,而失去真情实感。读董老师的作文评语真的非常享受,总是从他恳切而幽默的语言中悟出很多很多。那呕心沥血的点拔与交流,尽管隔着几十年的时间,每读一次都会在内心激起深深的敬意与感动。
一位名师说过这样的话:老师最欣慰的事情是,“我的学生带着我的精神基因看世界,在看待世界的维度中有我对他们的影响。”董老师也许不知道,他的学生我一直带着他的精神基因坚持写作,在生活中自主发现素材、恰当拟定题目、流畅地形成文章。写作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成就了我的人生与事业。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切,得益于董老师当年美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