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腹部CT图像好,肠道准备很重要!
来源:影像科的小圈子
胃肠道CT 造影剂主要有三类:
高密度造影剂,又称阳性对比剂
主要是泛影葡胺、硫酸钡混悬液。目前常用的以泛影葡胺应用最多,在腹部扫描时,为确保对比效果,应维持胃肠内造影剂浓度为0.6-0.9%之间,CT 的密度分辨率甚高,检查时的窗口技术选择适当,有2-4 个Hu 的微小差别即可显示出来。考虑到胃肠内消化液的稀释作用,一般应口服1%的造影剂,以不超过1.5%为宜,这种造影剂能产生良好的对比。
等密度造影剂,又称中性对比剂
以水的应用较为广泛。水流动性好,借助其重力作用在体位变动下可使观察的各部胃壁,利用水为小肠腔内造影剂显示小肠轮廓;但是,水不能降低胃肠道的蠕动,常常快速通过肠道,不能均匀填充整个胃肠腔,导致肠腔扩张较差,充盈不均,而且水与胃肠壁密度差小,所得图像产生的组织间对比差异较小,临床上可用于胃的检查,而小肠检查则不满意。
低密度造影剂,又称阴性对比剂
为植物油等脂类和气体,常用于小肠的CT 检查。
检查方法常规是平扫:
食管
空腹,检查前10 分钟可以应用低张药物。上检查床后服用发泡剂,或口服1.5%的泛影葡胺50ml。扫描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骨切迹至食管胃交界处,必要时包括全肝。扫描层厚及层距为10mm。
胃和十二指肠
禁食6-8 小时,使胃完全排空,避免食物残渣的影响。检查前10 分钟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或654-2 等低张药,服造影剂800-1200ml 水,使胃充分扩张。病人常规取仰卧位。如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病变改用右侧位,如为气体造影则为左侧卧位,目的是使病变部位尽量充盈造影剂。从胸骨剑突扫至脐部,也可视需要扫至盆腔,层厚和层距1cm。如病变范围局限,可在局部区域加3-5mm 薄层扫描。
小肠
检查前2-3 小时口服造影剂水或1-2%泛影葡胺500ml,只要病人能够耐受,服用的量越多,小肠充盈扩张的情况就越满意,越利于病变的发现和避免假象。若同时口服甘露醇250ml,可加快胃肠道的充盈过程,大约1 小时即可。病人取仰卧位,在扫描前10-20分钟时注射低张药物,CT 机的扫描时间应小于2 秒钟,以减少肠道的蠕动伪影。病变部位明确者可只作局部扫描;如病变部位不明确,应做全腹扫描。
直肠和结肠
检查前1-2 小时口服1-2%泛影葡胺500ml,临CT 扫描时,再用1-2%泛影葡胺或等渗氯化钠溶液300-500ml 灌肠。用造影剂灌肠显示直肠、乙状结肠较好,其他部分结肠的显示也可于检查前一天晚口服1%的泛影葡胺500ml,于检查前1-2 小时再服500ml造影剂,以便充盈好结肠与小肠。一般采用仰卧位,扫描主要为可疑病变区域,高度拟诊或临床确诊为癌者宜全腹扫描,以了解盆腔、腹膜后淋巴结及肝有无转移。通常扫描层厚5-10mm,病灶处层距为5-10mm,余处层距为10-20mm。
编者注:
原文作者欧阳林,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175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内容节选自《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小肠CT造影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