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记忆之十四】湿雨仓街听风寒

  雨中的仓街,在这个冬天显得有点孤冷。

  已是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的印象异常冷清,稀少的行人,残旧的小巷,感受不像是在一个城市,倒有几分农村集镇老街的寂寥。

        

  小巷的两侧是低矮、破落的老房子,斑驳碎陈的小巷把古老的记忆染得深深浅浅,深深浅浅的还有我踩在雨中的脚步,静默中有行人和我交汇,行旅匆忙中偶尔会有老人对我绱徉一番,好象瞧我对老街的神态有点疑惑,多看几眼之后,又返身去走自己的路。

  

  孤寂的雨日,充满寒意和衰老的仓街,让我行走的步履显得心神不安。

       

  对仓街的深刻印象,是好多年前的那场大火,将仓街最北边的转角楼给烧得烟消云散,那段关于老楼糊的记忆因为仓街有存在变得清晰起来。

      

从来就觉得那是苏州老街中最为经典的房子,曾经在黑白电影里看到过它迷人的身姿,因为祝融的到来,才让记忆定格在仓街的历史由来。

        

  在《平江图》上,仓街被称为威果二十八营。还是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仓街的地理位置,这条始建于宋代的老街在苏州古城的东部,和相门运河并行,南出干将东路,北穿白塔东路,经桥湾街、石板街至东北街河,全长1286米,古名“东营街”,街名的来历和当时的部队驻防有关。

  据王謇的《宋平江城坊考》中记载:“宋代吴中军制,以雄节为南营,全捷为北营,威果为中营。清宣统的《吴县志稿》也有记述:仓街南首之顾亭桥在东营门口。

  至于这东营街如何会变成仓街的,这里就有一段历史的典故在里面。据说在元朝未年,张士诚的起义军攻克平江府后,就开始割据江南这边的宝地称王,想要另立山头。

  后来,朱元璋的大军压境,将苏州城团团围困,造成苏州城外的道路交通断绝,致使城内的粮食供应发生危机,当时为解决城内军队和百姓的粮食问题,张土诚发动城内居民在南园、北园一带垦荒种植水稻,以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为了方便稻谷的储存,便在东营街修建储粮的仓库,用以在秋割后存储稻米,从那时开始便有人将东营街说成仓街的了。

       

  后来,苏州府辖的长洲、元和两县为了方便,均在这里陆续修建各种官仓,先后建起了“豫顺”、“青邱”等诸多的仓库,这“仓街”之名就显得顺理成章的就被大家给叫开了。

  从明、清二代开始,原先驻扎部队的仓街,随着许多仓储的建成,便渐渐有居民开始筑屋居住。那里的仓街沿城靠河,冷落荒凉,为城市的下只角,以破房子、茅草屋居多,更多的是直不起腰的“滚地龙”,为贫困百姓的聚居地方,一条近二里地的仓街上竟然连一家饮食店也没有,故民谚又有“饿煞仓街”的说法,可见仓街的破败没落,但这条老街对苏州丝绸的贡献却是重大的。

  

明朝立国时,苏州丝织手工业在国内巳经是很发达了,据《苏州府志》记:“明万历元年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织户,因有东半城万户机声”之称。这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中心既以仓街为主,那时就有织机户数千。

        

  当时苏州的丝织都以家庭式手工生产为主,被称为“机户”,主要为官人和商户织丝纺绸。这些丝绸木机户全部靠织稠编锦来维持每天的生计,因为贫困只能不分白天黑夜的轮流在“嘭嘭”机声中来赚钱生存,虽然那时的苏州丝绸以其色泽艳丽、柔软滑爽而行销国内外。

  但是织户的生活却是极为贫困,假如一天不织丝,那么这一天的生活就没有着落,因此,在仓街上又有“梭子两头尖,歇工呒铜钱”这样的民谣传唱。

  行走在曾经织机穿梭满耳的老街上,历史的回首和猜测混杂在一起,静默中多少有了一点穿越时空的感觉。

        

  其实,在苏州城每一条街巷的历史年轮中,很多的故事和连接都相差不多,不用猜也能感受其中的平缓和无奈,厚重的历史夹杂在诗词赋比中的沉积,不仅仅是烟雨江南的婉约,也有风霜飘摇的艰苦。

  只是我有一点想不明白,曾经得益于满街粮仓的“丰裕仓街”,到最后竟成了“饿煞仓街”,这样的过程和结局多少让人有所感慨和叹息。

  而在仓街曾经苦难的历史上,人们更应记得的是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省立苏州监狱,在当时它被称为“模范监狱”,又被称为狮子口监狱,因街南口东端地名为狮子口而得到沿称。这所著名的监狱至今还在,高高的围墙里写着近百年的历史篇幅。

  说它著名,是因为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陈公博、缪斌、陈壁君等一批恶名昭著的大汉奸曾经关押在这里,直到几年后被公判,而陈公博、缪斌二人更是在这座监狱里被执行了抢决,将那些历史的一瞬间定格在仓街写满风雨的日记里。

       

  几年前,我曾穿过这道道铁门,来到至今仍为关押犯人的地方,在这座充满历史悬念的监狱之内,仔细看了保存完好当年关押汉奸的牢房和执行死刑的地方。

  那段曾经写着历史风雨的岁月,因为保留着最为原始的印痕,让人在重温历史抚今思旧的日子里,依然感到心情的沉重,尽管当年的牢房和执刑的地方,如今巳被隔为凝固历史的院落,却是能够让人在此重温耻辱的静思。

    

如果说监狱、汉奸多少让品味苏州小巷的历史来得沉重一点,那么还是让价值的记忆回到这深深的老巷里来,比如去看老房子和老井。

  建于清未民初的姚君玉祖祠就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历史建筑,四进大开间,门厅、客堂、书房,加之高高围墙和二株饱经沧桑的古柏,让这处保存不算完好的老宅,仍然显示了老街古韵中的味道。

        

   而仓街31号门前那口“洙泗”古井更是让感念这座城市的人,多了一道怀想的风景。“洙泗”是中国古代儒学的代称,苏州城内从前有二条“洙泗巷”,这里又有一口“洙泗泉”,这多少印证了这个城市的文风之盛。

  民间相传,在古时如果读书人能饮用此井之水,就有助于考中进士,因为在吴方言中:“井水”与“进士”的读音极为相近,如今坐在水质依旧清澈的石井沿上,我一直在想,究竟有多少苏州人来这里喝过一口“洙泗泉”……

  冬雨中行走在仓街记忆的粮仓中,石桥静静地卧在碧波涟漪的河道上,斑驳的院墙,古朴的街巷,没有了砖雕门楼的显贵,没有了飞檐斗角的浮华,有的只是黎民百姓谈泊宁静的生活。

  怀旧,能给现在的都市人群带来一份内心的宁静,也能让人在娴静中思索,伴随吴侬软语的百姓生活,感受城市变化的真实感受。

  有时候一条街的历史,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也许当历史和现实,在交替转承中撰写未来,我们更能在这时,感受到阳刚和阴柔的虚实互换。

       

(0)

相关推荐

  • 苏州百巷(190)东、西善长巷

    苏州百巷(190)东.西善长巷 年轻人对西善长巷是半陌生的,他们更熟悉附近的道前街.即便去小巷深处的古迹遗存,去满地金灿灿的"黄金大道"上人挤人拍照,也很少有人会留意到身后的这条西 ...

  • 周进军:高桥老街记忆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投稿邮箱 1019474369@qq.com [作者简介]周进军,湖南邵东人,两市镇三中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曾在<湖南教育>.<教学与 ...

  • 地图都搜不到的苏州小巷,我逛了一下午。

    苏州小巷-第02期 不识苏州小巷,就等于不识苏州 关于苏州的记忆,是从小巷开始的. 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有雅致韵味,或有人间烟火气.每一条巷子的背后,都藏着说不清的故事. 我们也曾带大家走进过不少小 ...

  • 中山街记忆

    解放初期,中山街是驻马店仅有的一条用水泥方砖铺设的道路,其他街道都是土路,中山街是当时最繁华的街道.1953年,政府把中山街修成水泥路,这是驻马店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开创了驻马店市街道路面硬化的先河. ...

  • 【小巷记忆之三十二】深酌浅饮丁香巷

    在苏州,提起小巷,总会想到很多美丽优雅的事情,总会有很多经典浪漫的故事. 穿行在丁香巷纤长细弱的巷道里,是在夏季的某个夜晚,清风徐来,太阳将白昼的酷热慢慢消去,此时的深巷,便有许多种风情扑面而来. 丁 ...

  • 【小巷记忆之三十】三生醉梦太监弄

    人过中年的我,闲适站在太监弄口的神情,多少有点别样. 五芳斋里,艾叶的清香隐约随风而来,让我感到某种日子正在渐渐靠近记忆,是端午的棕香和怀旧之情交织在一起,让我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夜晚,去呼吸着太监弄繁华 ...

  • 【小巷记忆之十九】白塔西路竟风流

         初夏的雨,稀疏而又韵味. 西圃还是那样的寂静,仿佛从来就没有过都市的繁华,透过园中那棵百年黄杨的虬技苍骨,一个王朝的背影仿佛就在眼前. 辉煌的落寂,对于白塔西路来说,这样的慨叹是最适宜不过的 ...

  • 【小巷记忆之十八】嫩花涵露西美疏

        江南于我,有一种温润的感觉, 姑苏于我,是一种湿涵的感受. 于是,在春天的某个时段,在春天的某个日子,绱絴在温润和湿涵的记忆之中,去找寻那首载满历史的诗歌. 西美巷给我以这样的渴望和心情. 清 ...

  • 【小巷记忆之十五】穿越人文观前的繁华  守望跨越历史的永恒

    记忆中的苏州就是一座建立在历史深厚堆积上的园林.水巷.寺塔和河桥的合奏,而观前就属于这人间天堂里最美丽明亮的眼睛. 六十年前的苏州没有公共汽车,只有四个轮子的马车停在阊门.胥门和察院场.玄妙观前供人搭 ...

  • 【小巷记忆之十二】曲雅蒲林梅韵香

    踏进蒲林巷的幕秋,踏进江南的晨雾,幽长的弄堂给我一个清丽的老梦.没有风的日子,古巷在漾漾的记忆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走在深巷残缺的记忆里,我一直努力去还原原本属于蒲林巷的这个清晨,在邻家大妈生煤炉 ...

  • 【小巷记忆之十】书香墨韵悬桥巷

     一条老街深巷,一座旧居古宅,让人们追忆起往昔的人文荟萃,隔着早巳长出鲜苔的黛瓦粉墙,这老巷里不起眼的老墙门里,随处都有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我耳边轻轻回响. 洪钧.顾颉刚.叶圣陶.黄丕烈.钱佰煊.徐波 ...

  • 南京记忆(十四)

    南京记忆 (十四) 我们用了整整两篇文章的篇幅去介绍了明故宫的历史.建筑形制和建造风格.利玛窦曾言:此一城市之(北京)规模,其房舍之布置计划,其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工事等,均远逊于南京.南京明 ...

  • 【大荔文学·散文·杨梦宏】金华研学游 ——温馨大中记忆之十四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53 金华研学游 --温馨大中记忆之十四 文/杨梦宏 大荔中学的青年才俊李志忠可谓数学奇才,智慧超群.所带班学生高考成绩突出,荣获大荔县高考突出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