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型实景剧《鼎盛王朝•康熙大典》

晚饭后,我来到了承德元宝山南麓,准备观看《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大型实景演出,这是一部以皇家文化为主题、演绎康熙大帝传奇经历的实景演出。听人说:“到承德,不看《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就等于没来承德。”凡来承德游玩的人,大都来这里体验一把穿越时空的大型实景演出。全剧通过最奢华的灯光特效、最奢华的舞美设计、最奢华的演出阵容将那段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复活传奇的康熙大帝。

圆月东升,夜色降临之际。随着一声号角打破了山野的宁静,马蹄声由远而近,威武勇猛的八旗大军从舞台两侧浩浩荡荡冲杀而来,揭开了《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序幕,观众的热血一下沸腾起来。《序·逐鹿》——鹿,古人将之隐喻为天下。随着八旗兵纵马逐鹿,呼啸奔腾,一场在皇家木兰围场上的围猎开启了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然而,就在少年康熙张弓射鹿之时,他突然悟到这只象征天下的小鹿,非弓箭能驯服,而清之鹿如何不失?

带着如何能振兴大清江山的设问,开启了演出的《第一幕·天问》。大清这个马背上征服天下的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后,如何统治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开创大清兴盛的大局面呢?随着一幕幕经典画面徐徐打开,生动展现了嗜书好学的康熙努力学习汉民族文化,研修儒道修身治世之学,寻求治国之道的心路历程。

《庄子·杂篇·渔父》曰:“孔子游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它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少年康熙对儒家学说中的治国之道充满了浓厚兴趣,他来到了古杏树下,潜心学习汉文化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并在儒学中寻求治国之本。在康熙的影响下,崇儒重道成为了清朝的基本文化国策。

舞台上一只只蝴蝶在翩跹飞舞,如梦如幻。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进行了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这故事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康熙望着身边飞舞的蝴蝶,似有所思所想,他将自己与庄子静虚无为、物我互化、天人合一的主张,蕴涵于飘渺生动、天真浪漫的梦境描述中。从此,大清的治统与汉学的道统合二为一,结束了清朝内部持续数十年的文化之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白居易《忆江南》的反复咏唱中,《第二幕·天籁》又将人们带进了如画的江南。那烟雨之中那一抹浅绿,水墨间那一点桃红,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少女们从唐诗音律中款款走来,顾盼生情。江南的美丽,曾让年轻的康熙帝数次阅读,一个诗画的天下,从此在他梦中萦绕。

江南的秀丽在这一幕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舞台上一名持伞的妙龄少女缓缓的从小桥、瀑布、流水中穿梭,江南水乡的小船从舞台两侧向中间蔓延开去,皇帝在小船上指点江山,欣赏着秀美的风光,整个实景以水墨色彩为基调,更加衬托出江南风光的秀美和江南少女的清新淡雅。这些使我想到,为什么康熙一生之中要这么多次巡游江南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风景秀丽、美女如云吗?

谁读懂了江山之美,才有美的江山。一代千古帝王绝不会流连于这些外在美的表象的。康熙帝每次南巡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治河、导淮、济运。另外,江南富庶之地,也是大清工商聚集的地方,汉族人集中的地方,为了博取社会的信任与尊敬,抑制“反清复明”的呼声,亲身了解江南民众的想法,在巩固统治的同时实现民族的融合。康熙帝的南巡体现了一位伟大君主追求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求实人格。

一条星河纵横开来,《第三幕·天命》将观众置身于银河之中。过了天命之年的康熙,夜观星象,阅尽古今,和大臣们一起探讨宇宙星辰的奥秘。中国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术数中。外国天文学家将天空划分为12星座,康熙甚至问身边的外国大臣自己是什么星座,由此可知,此时的他对西方先进科学的渴求不减当年。

当大臣们告诉他人死后会化作天上的星辰时,康熙开始了他一连串的提问,他问道哪颗星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哪颗星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哪颗星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哪颗星是女中英主的武则天?哪颗星是我钟爱的孝诚仁皇后?哪颗星是我早逝的皇额娘?这一连串的提问不仅使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皇帝对历史上千古帝王的敬仰,也体会到作为一个男人对妻子母亲的追思。面对浩远深沉的星空,康熙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星辰,也不在天上。所谓天命,就是要在地上做一个百姓心中的好帝王。

《第四幕·天下》,文治武功,英明一世,康熙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日趋巩固,康熙开始了将台湾收入版图,完成统一中国的战争,经激战攻克澎湖后,郑克塽被迫修表交印投降大清,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上百匹战马在场内奔驰,前方传来葛尔丹叛乱的消息,康熙帝三次亲征,打败了猖狂一世的葛尔丹,报捷的快马不断奔来,铁蹄之下大清的版图实现了空前的壮大。

当前线的硝烟散尽,大清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实现了多民族的融合。一代明君康熙帝,将儒道的书简藏入袖中,大清于是有了牢固的基石;把江南的烟雨纳于胸襟,大清便有了美丽的檐宇;用洋人的望远镜把星球拉到眼前,大清便有了科学的门窗。为了发展大清的文化,康熙降旨编撰了汉字辞书《康熙字典》。该书达到了“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之境,因此命名为《字典》,意为古今字书的典范。这是第一部以国家之力编纂的官修字典,在中国辞书发展史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对以后字典的编纂有着深远的影响。

民心是水,社稷是舟。与其堵水,不如排水。为了大清朝今后不再有战火和杀戮,作为一代皇帝,康熙帝用佛教和信仰,建构了民族大融合的辉煌殿堂。体现出了大清统治者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给予其信仰的自由,就等于给人以精神的自由,这种宽松的民族政策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为了加强朝庭对宗教的管理,团结宗教人士,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粉碎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图谋。康熙帝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政权的册封,利用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并在承德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庙,使得修建一座庙便挡住了塞外的百万敌兵。

《尾声·满汉全席》更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天上人间的视觉盛筵。顷刻间,华灯尽放,鼓乐齐鸣。舞台上一道又一道的满汉全席,阅尽人间春色。在灯光瞬间齐齐亮起之际,周围整个山体上间现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满汉全席是满清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满汉全席实乃包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之意,它是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最后,时间再次轮回,老年康熙走下宝座,走向远方;青年康熙继续前行,走向光明;少年康熙徜徉在山峦之中,走向避暑山庄。只剩下舞台上空空的、巨大的金銮宝座,这时主题曲《天下》如梦般响起,在场演员向舞台中央靠拢。突然,剧场中所有照射灯光在瞬间举起,金銮宝座显得辉煌而苍茫。

此时,整个画面定格,人与自然完美融合。那一刻,没法用镜头去表现,那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震撼场面。没法用言语去描绘,那是怎样一种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历史情感,唯有亲眼目睹,唯有亲身感受。观众的情绪被燃放到了极点,人们不由得纷纷站起,为曾经的中华盛世鼓掌喝彩,同时也在心中积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点点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