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王营
据说,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成绩不好的孩子,就像是沉睡在石块里面的狮子,需要父母和教师将其从蒙昧中唤醒,激发孩子的天赋潜能和内在力量。
由此可见,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教育本身就像是一个雕刻石像的过程,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唤醒孩子首先要求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幼小的种子,要求父母用自己的表率行动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因此,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有一天,孩子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激情与力量的时候,教育也就触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质——“唤醒”。
唤醒孩子还要求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笨,教也教不会,请问老师:你真正了解你的学生吗?你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吗?如果你做了这番工作,你是否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了个别化的教育和引导?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组合,使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有的人语言智能强,适合于从事作家、记者等职业;有的人节奏智能强,适合于从事作曲、演奏、歌唱等方面的职业;有的人数理智能强,天生喜欢运算和推理,则适合于从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职业……
事实证明,除了极少数学生因先天因素智力低下外,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儿童只要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几乎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因此,发现学生的智能特长,采取科学的方法引导他、激励他,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也许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
现实的情况是,教师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要求所有学生,当有些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表现出特长时,教师不是去鼓励,而往往指责其“不务正业”。为了使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家长和老师不惜一切代价,将学生禁锢在文化课学习的狭小圈子里,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造成许多学生厌学、弃学。
在这一方面,台球天才丁俊晖的成长经历也许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发现他有台球方面的天赋,就竭尽全力培养他,倾其所有让他拜师训练,参加各种比赛,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曾一度放弃学业,在文化课学习上,他也许不是一个尖子生,也没有考入清华、北大,然而却在父母的激励下成了台球世界冠军,这样的人生不也是很精彩吗?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曾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个孩子都是无法复制的孤本,都是一颗等待唤醒的种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孩子的潜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抛弃你所认为的差生。
北师大教授肖川说:“在我们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对待暂时在某方面后进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是与对人性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相联系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就是等待,教育就是唤醒每个孩子的无限可能。作为教师和家长的你,如果有一天你让他找到了自信,激发了他的热情,唤醒了他沉睡的潜能,他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