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上自习,让学生看天”的老师是个好老师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

看到一个新闻: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在山东潍坊的一所中学里,一位地理老师让同学们放下笔,看看天上,去欣赏彩虹和晚霞。东边是彩虹,西边是晚霞,学生们连呼“哇塞”。这位颇具“浪漫情怀”的老师,也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称赞。

这个举动之所以受到广泛称赞,说明了这种现象稀少而可贵,否则,司空见惯的事情引不起大家的兴趣,这无疑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问题。

什么问题?

四个字:分数至上。

在学校,只要你教的学生成绩高,一般就可以一俊遮百丑。我们的老师太急于让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成绩,竟然忘记了学生作为人的本质。人该是追求真善美的,作为彩虹、晚霞这样美好的事物,也是不多见的美,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去欣赏、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应该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的。

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对此的点评也很到位:

彩虹和晚霞转瞬即逝的美丽值得珍惜,人生有许多美好瞬间值得欣赏。学生埋头学习,往往忽略了很多美好瞬间。在紧张忙碌的学业中,抬头看看窗外的风景,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放松,也是另一种“学习”。作为地理老师,甚至可以借此景观为学生拓展相关知识。梁老师也表示,用一节晚自习,换这美好的瞬间,值。

老实说,现在的教育环境,让很多老师也无暇去欣赏身边的美,更不要说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了。在求美的过程中去求真,这应该是最理想的学习方式,我们希望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人。

正像人民日报点评的:生活中处处有知识。除了教授课本上的内容,教会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多角度去感受人生的精彩,并最终成长为热爱自然、懂得生活的人,也应是老师的育人情怀。

即使是从提高学习成绩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可取的。据心理学家分析:记忆中存在的自我中心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实际意义,对书本材料进行记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所学的知识与个人的经验(所见、所听、所感)联系在一起,最好是运用到自己身上。

设想一下,如果学生在欣赏了彩虹、晚霞之后,在这种对美的感受驱使之下,去探寻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去学习相关的物理、化学、地理的知识,怎么可能会没有对这些知识深刻的印象呢?也许就此会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的学习,也不是没有可能。

学生在学习中最怕的是丢掉了好奇心,老师如果能够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保持对自然、对社会、对人、对事物的好奇心,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在好奇心驱动下的学习,才是更有效率和价值的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为潍坊这位教地理的梁老师点赞!

由潍坊的这个地理老师,我还想起了两年前山西的另一个地理老师,那是一个更加令人敬佩的老师。

我还能马上记起他的名字——兰会云,山西朔州朔城一中的地理老师。高考过后,兰老师根据之前自己的承诺,带领一部分学生,骑着单车,从山西朔州到上海,骑行了1800公里,沿途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质地貌,补上学生在高中缺失的实践内容。

当时,年仅31岁的他,能够有这个胆识和勇气,真的令人佩服。我相信那11 个跟着他千里骑行的同学,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次经历,不仅对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的意义。

当然,这样的壮举必定是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安全问题,虽然不可盲目效仿,但是这种教育理念确实是应该值得每位老师学习的。

有情怀的老师,还必须是智慧和有胆识的老师,如果仅仅是有些浪漫情怀,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像兰会云老师这样,在骑行前做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工作,尤其是安全方面的工作,最终才确保了安全到达,没有遗憾得完成了自己和学生的心愿,也兑现了自己对学生的承诺。

我也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一些看似有情怀的尝试,但是明显胆识不足,智慧不够。我希望学生多到户外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但是从安全考虑,也仅仅是局限于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某个地方去上上班会。我们学校很大很美,总觉得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有些可惜。

即使这一点尝试,也有了很好的效果。户外班会的好处多多,学生走出教室都会很兴奋,户外的自然环境给了学生宽松的氛围,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也能够让同学们更加畅所欲言。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校园里的设施,搞一些教室内完成不了的游戏或者活动。多年以后,这些户外班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大环境,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我们的教育需要那些有情怀、有胆识、有智慧的教师,需要更多像这两位地理老师一样的教师来引领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充满希望,我们的学生才能担当起未来的重任。

点个在看,一起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