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玩转掐丝珐琅彩:掐丝珐琅彩鉴定轻松学
掐丝珐琅工艺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非常早。尤其在首饰制作工艺中。用细扁的铜线凹出图案造型,然后焊接到铜底胎上,珐琅粉调成膏状填入每个小的花纹区域内分多次煅烧成型。最 后还有一个镀金的程序。
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 无 前 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把书画作品题材巧妙地运用到掐丝珐琅制品中,是中国古代珐琅器生产中一种新的尝试。这类作品在明代和清初期尚属初创阶段,在同一个掐丝图案框框内使用同样的釉料,填釉拘谨平板,没有使用晕染技法,所以釉色没有浓淡之差别,如前文提到的明晚期掐丝珐琅鹤塘纹盘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初掐丝珐琅花鸟荷塘图缸。
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首先在铜胎或者金胎上用铜丝或金丝掐出图案,再填上不同色料的珐琅,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百道工序制作完成才得以面世。它不仅运用了青铜和瓷器的工艺,而且把传统绘画和雕琢技术也融入其中,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掐丝珐琅作为一门“舶来”工艺,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备受皇 家贵 族喜爱,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明清两朝,分别在大内设立御用监和珐琅作,制作珐琅器,专 供皇 家使用,600年间从未走出皇宫,寻常百姓难得一见。
掐丝珐琅,汉族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有金胎掐丝珐琅等。
掐丝珐琅以明代宣德、景泰为代表,因此,也被民间称为“景泰蓝”,但规范叫法为“铜胎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当时称之为“大食窑”器,我国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掐丝珐琅景泰蓝。明代景泰蓝受到皇帝青睐,它用薄而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因当时釉料多呈蓝色,故俗称“景泰蓝”。景泰以后,这一工艺品种至乾隆时期达到了又一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