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要被点燃的火种。

美健MJ2021-01-22 22:20:52

科学技术与中国未来

Richard N.Zore

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是怎样衡量的呢?我认为应该要看两个因素。第一,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和其人民的想象力。第二,这个国家构建未来的方式以及使想象变成现实的方法。

⊙观众:我想问两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喜欢科学的。到底是由于个人的迷恋,还是出于爱国情绪,使你能够精力充沛地把大量时间放在科研上?

▲理查德·扎尔:稍等下再提第二个问题,等我先回答完这个问题。我致力于科研是因为我爱它,因为我在进行科研时感觉非常快乐,如果我能解决科学方面的一些社会问题,我将非常高兴和兴奋。我不想放过任何科学方面的难题,这就是我致力于科研的动力。我不想像有些人一样去洗车,有些人喜欢,但我不喜欢。我对于这个未知的世界有着一份狂热,而且我认为,在未来我们有能力做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许明天有机会我将详细地谈这个问题。比如说,未来的某种药物是如何让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并且了解它们的药性,怎样更好地使用它们,这就是我每天想的问题。所以对科研,只是我的兴趣所在,并不是我的爱国情绪。

⊙观众:扎尔博士,我们都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你认为首先要具有哪些条件才能成为一位科学家?

▲理查德·扎尔:我认为,必须具有批评探索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取得科学上的成功很有帮助。你必须用批评的眼光看问题,判断是否正确。当有人告诉你某些事情,你应该意识到,虽然书上是这样说的,但是书上的就一定正确吗?这种批判的态度对于进行科学研究很有帮助。如果你不具有这种能力,你就不能进行创造与评价。因此,具有批评探索的能力很重要。

⊙观众:我是来自北京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你的演讲令人鼓舞,我很欣赏您的风度和阐述问题的方式。希望有机会坐在教室再次聆听您讲课。我的问题是,作为教师我经常面对一种困扰,这就是如何激发许多对于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的理工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理查德·扎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力图解决的问题。投资甚微、收效甚大。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5~12岁的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科学研究后继乏人。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我认为我们要设计许多孩子能自己动手的简单试验。当你一边思考,一边亲手去做并看到试验的结果时,将十分令人兴奋。我本人就深有体会,我对于科学的兴趣就来自于小时候做火药、花、串串糖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即用电池、铜片和锌片形成电流这些很简单的试验。如果我们借此培养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就不用担心科技的未来,他们将继承我们的事业。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杨福家 王柯敏

知识经济与创新意识

我有幸接待了被暗杀的拉宾,是在1993年。拉宾有几句话我终生不会忘记的。他说,我们以色列是个小国家,550万人口,90%是旱地。你们要学如何治理旱地,到我这里来(确实教育部派了好多学者特别是西北的学者到以色列去学习)。他说,我国60%是沙漠,但是我们是农业强国,农业是出口的。现在讲北京缺水啦,这里那里缺水啦,与以色列不好比的,它缺水的程度严重得多,但是它成了农业强国,而且是高技术的强国。我就好奇地问他其中的原因,他只回答几句话,我就不必再问下去了。他说,我们三个男公民中,有一个是拿博士学位的,1万个人中,有135个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50万人口里,有7所世界一流大学。同学们,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哪一所大学进入到世界200强。有人预测,到2020年的时候,有两所大学可以进入到世界200名之内。但是以色列这么一个小国家,就有7所世界有名的大学。所以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经济是千变万化的经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要做好准备,应对这千变万化的经济。讲到这里,我想起比尔·盖茨与我的一次谈话。比尔·盖茨是1955年出生的,他31岁结婚时,记者祝贺他,恭喜你结婚啦!明年你可以喜得贵子,你的事业后继有人啦!他说,我儿子长大了,我的公司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在报纸上看到,他有种哲学思想非常不错。他说,人在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是创造。如果我把我的东西传给我的儿子,他就没有创造了,我害了他的一生。我感到很对,我希望今天的青年同学,千万不要这么想:我要靠我的父母拿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都得靠自己,靠自己来争取来创造。

教育的误区:专业分化太细

但是千变万化之中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变的。一个叫博学笃志;一个叫敬天爱人;一个是爱国精神;一个是艰苦奋斗。

我想讲其中几个要点:一是博学。1997年,我有幸被邀请参加美国所有大学学院的校长会。3688所学校,分五种不同的领域来发奖。有一个非常小的、好像是大专学校—纽约时装学院也拿了个大奖。人家说每个学校都像哈佛大学,美国的社会要崩溃的,单靠一架大钢琴是奏不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这所时装学院培养出的世界级服装设计师,一点也不比诺贝尔奖得主差,不管名气、薪水,都不比诺贝尔奖得主差。所以我感到,一个学校要明确干什么、发展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明确了这一点以后,才能考虑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

像王柯敏校长告诉我的,今天的湖南大学在发生转折,希望成为一所研究型的、综合型的大学。那么我认为,要实现这种转折,必须要体现你们学校的结构是怎么样的。结构就像一个居间,又像一个棋盘,有纵向的、横向的。纵向的是教学,横向的是研究。如果想成为一所综合型的、研究型的大学,那我的劝告是:这个居间不能是方的,不能像北京城的结构,要像美国的曼哈顿。曼哈顿是什么结构?长条形。这个方向只有12条大街,第5条大街是世界有名的大街,各种新型的服装都在第5条大街上。我们很多学校喜欢新名字,今天成立了一个名字好听的学院,明天又成立一个名字好听的学院。我首先问一个问题,这个学院是干什么的?如果是搞研究的,没关系,交叉嘛,成立吧。如果是教学型的,而又想成为研究型大学,就大错特错了。几年前我调查复旦大学,有48条纵向专业,学生一进去就进了一条小胡同。上海交大也不落后,有57条。去年教育部叫我去北大参加211工程评审,一问问下来,59条。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但是非常高兴的是,现在大家都在改正。今年的复旦大学就是两块,北大也宣布了,同学进大学不进入专业。这都是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的道路。

哈佛大学高中生进去只有一个口子。很多人不了解,以为哈佛大学的学院很多,商学院、医学院,什么学院都有。你搞错了,这些学院都是大学毕业以后的事情。我今天没有时间直接问问同学们,我曾经问过同学,你是什么专业的?同学们经常非常得意地说:我是电子商务的,我是什么管理的。这就是一个误区!进哈佛大学也好、康奈尔大学也好、耶鲁大学也好、芝加哥大学也好,你问大学生:你是什么系的?他对你说,我没系。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你们要了解这种状况。我有亲身的实际的例子。水平高的同学,如果进了我们的高校,水平差一点的,如果进哈佛大学,两年以后,这两个同学的素质完全不一样。不是我们的同学不优秀,我们的同学非常优秀,但是这样的体制下培养不出创新的人才。

怎样使得学生有广博的知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复旦大学过去20年培养的那些人才中间有一位优秀人才,他是世界银行第一副行长,第一个华人副行长,第一个40岁不到的副行长。现在还是世界银行第一副行长。那你会说,他肯定是哪个学校学银行专业的,可复旦大学没有银行专业;那他至少是学经济的,而他在复旦大学不是念经济的。经济、银行,他都是自己去学的。香港的汇丰银行第一次到上海来招生的时候,很荣幸主要在复旦招人。他们到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来应聘的毕业生首先问他们,你们需要什么专业的?汇丰银行的人说什么专业都没有关系,我们不管专业的。毕业生说,我是学银行的。学银行的有什么了不起,我录用你以后,送你到英国去培训一两年不就完了吗。

我在做学生的时候,上面教育我们要“热爱专业”。我就劝复旦大学的学生不必热爱专业。我还讲过一句话复旦人的字典里没有转行两个字。董建华在香港回归以后的第三天作了一个教育问题的报告,我很荣幸地去听了。他说,香港的大公司每年要招大学毕业生,老板最讨厌的是公司希望一个大学生做什么事时,他讲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你要我做的事,没学过,你怎么叫我改行呀!听到这话,老板说你走吧。老板希望听到什么?I try,让我试一试。青年人面对今天千变万化的世界,就应该说:我能做,我试一试。美国人经常就讲: I think I can.不要把自己学的专业看得那么重,没有必要。

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可以在68个系里任意地选科。今年复旦大学有一条新闻:学生可以任意地转系。很多人自由地转系,原来转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复旦大学过去20年培养的最有名的最有钱的一个人叫何华,现在是耶鲁大学的教授,是物理系毕业的。毕业以后,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念高能物理,研究夸克,刚才我讲到夸克。谁也没想到在麻省理工学院拿了博士学位以后,没几年他就进了索罗门证券公司——美国有名的一个证券公司。进去的第10个月就为公司赚了2亿美金,升为研究部主任。我碰到他,问他怎么赚的?进了证券公司,你既不是学经济的,也不是学证券的,你是学物理的,而且念的是抽象的高能物理。他说,我用高能物理的夸克理论算股票,谁也算不过。所以你想念经济吗?物理、数学和经济是没有一个严格的鸿沟的。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改革了。几年前540个专业,1982年到了671个专业,后来下决心,减到249个专业。2001年1月31号开始,各个学校有自主权了,自己来决定。

不努力就将被淘汰

我最近一直在比较国外的大学与中国的大学。两者有很多差异,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我有两个学生是过去20年培养的最优秀的学术人才都是40岁不到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正教授,我非常佩服。当时我感到这种人在我们的大学里恐怕找不到。他们每个人下面有20个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一个礼拜工作100个小时以上,拼命地干。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拼命?他说,如果我不努力工作我明年恐怕会被淘汰的。你看看我的师兄们,他们研究的都是世界上最前沿的问题,都在努力奋斗,很多人拿了诺贝尔奖。即使不拿诺贝尔奖,我在这么有名的学校拿了博士学位,也很光荣。因此,我的学生那位斯坦福大学的正教授告诉我,他的学生一周工作140个小时时,我简直不太相信。一个星期7天,一天20个小时都在拼命工作。在座的博士生、研究生,你们工作多少个小时?

现在我们讲,华人中自然科学奖多年没人拿了,诺贝尔奖更不用说了。不经过艰苦奋斗是拿不到原创性的结果的。所以吴剑雄讲:什么叫一流?你可以想象,像哈佛这些大学,都是半数以上的人、一大批人拼命地在干。我们再聪明,不艰苦奋斗,不拼命地干,凭什么去与他们竞争?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大学一年能出8000多篇论文的原因。我们中国一年出多少论文?他们800多篇论文绝大多数是研究生做的。

我在北大演讲的时候,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总结为八条,第一条就是我刚才讲的:各学校要各发其音,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后面三条是已经熟悉的: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研究探索、丰富人类知识的宝库;面向经济,服务于社会。我上午参观岳麓书院,非常有兴趣听到的:岳麓书院不仅要求念书,还强调服务于社会。1998年联合国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各国的教育部部长去了,陈至立部长也去了,会上强调的也就是我要讲的后面四条:要终生受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个体化的;经济要全球化,教育要国际化;学术要自由,学校要自主。

我经常引用3000年前的一位哲学家的话:人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要被点燃的火种。英国有名的剑桥大学也有一句话,使我很感动。是说导师的作用。导师经常抽烟(我不主张抽烟),不断地抽烟,也不断地将烟吹向学生,烟使同学心灵中的火花点燃。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火花是不一样的。教师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同学自己的责任,就在于怎么把这火种点燃。点燃了,同学的潜能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前不久法国有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北京答记者问时,讲了一句话:学校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天才发挥出来。

王柯敏:今年暑假,我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有17位知名大学的校长参加的大学校长论坛。我觉得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在大楼,刚才讲的这些投入和资金方面,实际上,一些大学的一些学科实验室和基础设备跟国外的大学已经相当,有的甚至可能还好些,但是却出不了最好的成果。我们的管理、我们的环境,关键是人存在问题。管理不好,好的人才进不来;进来了也留不住;留住了,他也用不上。勉勉强强留在你这个地方,不能把他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发挥出来,也不能够为学校做什么事。所以我们学校现在提倡三句话:一要引得进,二要留得住,三要用得上。

1922年,德国科学家为了庆祝玻尔获得诺贝尔奖,特地举行玻尔节”,邀请玻尔演讲。在听众中有一位21岁的大二学生海森堡,海森堡有备而来,准备了一些尖锐的问题。玻尔一听就知道打中了要害。玻尔的理论有很多缺陷,比如,我举个例子,玻尔说电子要么在这个状态,要么在那个状态,中间状态是没有的。那么人家就问了,相对论说速度是有限的,最大的速度是光速,电子从这个状态跳到那个状态,不管距离多么短,一定是需要时间的。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电子处于什么状态啊?玻尔回答不了。会后,玻尔邀请海森堡去散步。玻尔不“捣糨糊”,他既然回答不了就向年轻人请教。1964年我在哥本哈根听海森堡领取“玻尔奖”时的演讲,他说这次散步是决定他一生命运的散步。他大学生毕业后就到玻尔所去工作,夜以继日地奋斗,终于提出了量子力学中著名的不确定关系,也是波粒二相性的理论基础。海森堡在10年后(1932年)获诺贝尔奖,时年31岁。

我记得在1998年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院士大会上列举了20几位科学家和发明家,包括22岁发明微积分的牛顿,32岁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22岁开始环球航行的达尔文等等…依此,江泽民主席作了概括性的结语:“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性规律。”

诺贝尔奖100年的历史证明了这条规律的普遍性。

考古学与全中国古代文明之美

怎样具体来说明考古学,特别是考古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改变了我们对于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怎样具体来说明考古学是透视我们的古代历史、揭示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的这样一门科学?下面我举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因为今天我们正好坐在湖南省博物馆,而且2002年正好是马王堆1号汉墓发掘的30周年,所以趁这个良好的机会,我们用马王堆汉墓这个例子来作一个说明。马王堆汉墓这个重大发现是大家所公认的,可是关于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一般我们认为在挖掘1号墓时发现的一具女尸是很重要的发现。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器物,如漆木器、丝织品等等,当然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之所以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可以主要归纳为下面三点。

第一点,马王堆汉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观,就是说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的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西汉初期是怎么样一个历史时代呢?在座的各位女士先生都能想象也都能了解,秦始皇兼并了六国之后,进行了焚书坑儒,而且进行了十几年的暴政,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了广泛的人民起义,又有若干年的楚汉战争,一直到汉高祖五年之后才逐渐平静下来,走进了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恢复和继续发展的时期。过去历史上可以说从西汉的司马迁、班固等人记载的史书看来,很长时期我们的一个印象就是西汉初年是一个休养生息的恢复时期,而这个时期应该说进行了比较长。而按过去我们读的教科书,在这个时期之后真正谈到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到了汉武帝的时期,中间所经历的时期是比较长的。所以我们对西汉初年的印象并不是像马王堆汉墓所展示的那样。而通过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展示出了一个惊人的景象,这个墓葬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准。那些精美器物的高度的美术水平,使我们能够认识当时的社会。虽然在马王堆汉墓所处的那个时候离楚汉战争的结束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可是社会经济已经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文化也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因此才能够向我们展示像马王堆一号墓、三号墓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宝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于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一些看法,这就是马王堆汉墓之所以是一个重大发现的很重要的原因了。

其次,看马王堆汉墓还能够有一点很突出的印象,我们看到了它所反映的西汉占主流的文化传统和我们过去的理解有一些相当大的不同之处。因为过去一个传统的认识是汉承秦制,一般都认为汉代各方面的制度和它的文化基本上是从秦来的。而秦在战国晚期逐渐兼并了六国,完成了中国的再统一,因此秦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占主流地位。因此大家一直认为汉代的制度及文化各个方面,主要是从秦国的文化脉络包括春秋战国时代传流而来。可是马王堆汉墓所展示给我们的这样一个文化图景,使我们认识到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这样。很明显马王堆汉墓里在我们眼前展示的是楚文化这样一个文化的传流,这一点也是我们过去没能够充分认识到甚至说是完全想不到的。因为大家都认为楚国是被秦国所占领,所排斥,可是没有想到楚文化在这里遗留了这么鲜明的影响,造成了汉朝初年新的艺术高峰,这是我们过去所想象不到的。可是在看到马王堆汉墓以及其他有关的发现之后,我们仔细一想其实道理还是很明显的,其实从汉代的政治方面来看,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到。汉朝的时候,从皇帝直到将相,当时从起义一直到建立汉王朝的主要力量其实很多就是楚人。刘邦就是一个楚人,跟他同时起义的包括项羽也是楚人,刘邦左右的、项羽左右的那些人,比如张良、韩信、萧何等等都是楚人。所以在汉朝建立的时候,楚国的文化传流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主流的地位,这是完全不出人意外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马王堆汉墓这样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是怎样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古代文明的一些看法的。

在外国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something are everything,everything are something”意思就是说,你对于知识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慬一点,这是说一个普遍的知识的面,而对于自己专业的学问就应该特别深入,什么都应该知道,有关这方面所有的知识都应该通,要不怎么算一个专家呢?所以说,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科学家的态度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应该有一种无尽无休的好奇心,这样对他的学科有深厚的兴趣。这个兴趣的特点是好奇,就是要不断地揭示新的东西,也就是说有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我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大家一般都知道做科学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如果这方面有一点勉强或者是故意的话,就会脱离科学的轨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