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汉朝大半江山的韩信的天才和愚钝,从“假齐王”事件已有伏笔

实际韩信之死有一种必然性,只不过韩信的军事能力太强,死了太让人惋惜了。刘邦是一个统一王朝的皇帝,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王朝如何延续下去。而自己的家庭出身注定刘邦必须除去韩信,那怕韩信没有权力欲望。

韩信在当时是军事能力最强的人,可以说是军事天才。天才往往都是极度偏科的,作为军事天才的韩信毫不客气的说,在政治上是智力不足。讲一个近代欧洲的故事吧,一个统帅手下有两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一个人非常有能力,打了许多胜仗,但是没有政治头脑,时常因为军事问题顶撞统帅。而另一位将领则故意说错自己的观点让统帅批驳,让所有人看到统帅的智慧。从韩信的经历看,他并没有篡位的野心。但他曾经让刘邦很不舒服。第一个不舒服是他的军事才能比刘邦强,这种强是压倒性优势的强,刘邦没有机会。如果韩信能够聪明的把弱点暴露刘邦,让刘邦通过在观点上战胜韩信,来取得军事威信,这样的韩信会更安全。

而第二个不舒服是在刘邦最危难的时候,韩信要假齐王。对于这个事件,历史上评论不一。笔者觉得提出想做假齐王,韩信并没有错,他的功绩足以封王。但是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属于危难的时候,韩信要封赏的时机不对。如果刘邦当时不同意,韩信有反刘邦的可能,这个行为无异于一个下属要挟自己的领导。刘邦很生气,张良出来劝了刘邦,告诉他现在是用人之际,不能惹怒韩信。为了拉拢韩信,让韩信做真齐王。韩信这个王不是刘邦真心封的,是要的。客观的说,韩信应该封侯,王是被迫封。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单位,这个领导会怎么面对要挟自己的下属呢?不搞他才怪。

韩信另一个劣势是他的年龄,不是他太老了,是太年轻了。如果韩信和刘邦年龄差不多,刘邦完全可以不杀韩信,原因很简单,刘邦活着就有足够的实力制服情商低的韩信。但是如果刘邦比韩信大太多了,刘邦的出生年不确定,现在普遍争议在公元前256年和247年,而韩信出生在公元前231年,韩信至少比刘邦小15岁。两个人属于差了一辈人,这意味着韩信会是刘邦儿子刘盈的威胁,而刘盈出生在公元前210年。大概率存在刘邦去世,韩信正在壮年,刘盈还很稚嫩。一旦韩信造反,刘盈很难对付得了。

如果刘邦像后世的杨坚、李渊出身世家,完全可以依靠家族的力量,制衡韩信。可惜的是刘邦出身在一个平民家庭,除了他,其他人都是种田出身。套用现在的话,家族底蕴不够。只能出去功臣。而韩信非常不幸的是,被人举报参与了谋反。在刘邦晚年,出现了杀功臣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封王和侯的谋反情况。这不仅仅是刘邦在为儿子清除威胁,也是打败项羽后,刘邦和曾经的同盟反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韩信有过和别人暗通款曲的事,还有过抱怨。这是韩信性格的体现,政治上的侏儒。刘邦已经把他由王变成侯了,他就应该收敛了。

刘邦杀韩信是心狠手辣吗?杀一个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真不是那么容易。刘邦自己没有动手,怕理亏吗?并不是,杀韩信的理由千千万。刘邦是不忍心,其实刘邦和韩信是汉王版的项羽和范增,只不过这个亚父是刘邦,韩信即使他的得力干将,也是在他身边成长的青年。如果不考虑血缘,刘邦完全可以选择韩信做继承人。然而家天下让刘邦和韩信只是君臣,在喜爱和天下面前,刘邦只能选择后者。

在刘邦去世的前一年,刘邦选择除掉自己的爱将韩信,韩信此年只有35岁,一代将星就此陨落。是悲剧吗?没有刘邦,韩信或许泯泯众生,或许死于战乱,或许无疾而终,然而历史又有多少人知道韩信。韩信或许就是为楚汉相争而活的,这段历史过去了,一些也就黯淡无光了。英雄落幕时,油然想起一行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剧亦是人生,经历就是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