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果然价值不菲

  唐三彩看釉面,尽管是出土器,但,一般也具有一种莹润光泽,绝不刺眼,而仿品做旧,光泽暗沉,呆滞。由于,唐三彩是用沿做为低温助溶剂,因而,器身一般都会有薄薄地一层返白(返沿),由里至外,分布自然,而仿品返铅则表现为片状,浮在表面,看上去不舒服!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

  从鉴定的角度讲,唐三彩的鉴定难度似乎比瓷器更大一些。为什么呢?辨伪的关键是看造型,器物的造型能否融入到它所标榜的时代中去,手工拉坯的瓷器造型是在瞬间完成的,仿制者想做到与原物毫厘不差是非常困难的。唐三彩有很多是模制品,不用拉坯成型,如果用旧器翻模就可以做到与原物相差无几。

  

  唐三彩还有一个作为建筑材料的用途。在古时候,人们习惯将玻璃称之为琉璃,把用低温铅釉陶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也称为“琉璃”,而琉璃这种建筑材料常用作于皇 室的大型建筑之上。

  唐三彩鼎盛的时期也正是我国丝绸之路贸易鼎盛的时期,因此我国唐三彩可以说是最早远销海外的畅销产品之一,如今在朝鲜、日本、埃及、伊拉克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有出土过唐三彩的记录。可见唐三彩在当时的国际上有多么的抢手,这也让唐三彩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唐三彩的颜色丰富,以黄、褐、绿、蓝、白等颜色组成,也有一些是单色釉的,它用低温烧至而成,胎土白色偏松。

  唐三彩, 中国 古代 陶瓷 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 彩釉 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 最多出土于 洛阳 ,亦有“ 洛阳唐三彩 ”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 邙山 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唐三彩,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之泛称,后来学者视为一种陶瓷分类上的术语。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一般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头,最 具艺术价值。三彩器正表现出唐代各种实际生活所应用的器物,而在这些器物中,却把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很完备的呈现出来,由此获知殉葬的明器与其他器物的形制与数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阶,以及门第的大小而定。例如唐礼明器之制,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挺马偶人高一尺。其他音乐队、童仆之属、威仪服玩,亦各视其生前之品秩而定之。初唐之末期,始兴厚葬之风,其后自盛唐至中、晚唐,厚葬之风益甚,舁明器而行街衢,陈墓所,奏歌舞音乐,张帷幕,设盘牀,以造花、人形、饮食施路人,殆如祭祀。因为唐代讲究以三彩明器作为陪葬品,所以,从清末建筑河南汴洛铁路以来,在洛阳北郊邙山等地之唐墓中,先后发掘为数颇多之三彩器与俑像。唐三彩不论其形制与色彩之施化,均具极高之艺术意匠,乃引起日本、欧美各国人士之注目,而以高价购藏,从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艺术之一部分。以上引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唐三彩》。唐三彩制作最盛之时为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公元七一三~七六六年)。其艺术成就是震古铄今,闻名中外的。唐三彩是由一个健全强明的朝代所启毓而成,同时,它也具体而活跃的反映出此一健全强明的时代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