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的方子!肝火消,淤血化,头痛除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文老师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
我笔下这些医案故事、验方,都是我记忆深处的一个个老朋友。
每一次温习,我都会忆起当初,和它们初次相见的感觉。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这样,红尘你我,都会有一颗初心,一辈子不变。
现在要跟你见面的这位“老朋友”,是治疗神经性头痛的高手。我来和你从头说起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5岁,医案记载姓庞。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在过去几年里,经常发作“阵发性头痛”。就是说,脑袋疼一阵一阵的,没啥规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疼起来。一旦发作,还伴有恶心。
每次发作持续多久呢?少则两天,多则三天。
当时曾有医院诊断,说这是典型的“神经性头痛”。但是经过治疗以后,发现效果很一般。
结果,有这么一次,此患因为工作劳累,脑袋疼的毛病又犯了。好家伙,疼得他死去活来,根本无法支持。这才想起来,看中医试试。
刻诊,见患者舌红,少苔,脉象弦数,面色发青,在剧烈头痛的同时,恶心、欲呕。细问得知,他还多梦,睡眠不安,尤其是胸闷心烦之感,十分明显。
当时,医家平衡再三,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天麻20克,钩藤25克,川芎25克,赤芍15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夏枯草15克,白芷25克,细辛5克,蜈蚣2条,甘草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应用4剂之后,头痛大为好转,其他症候基本消失。后来经过加减调整,此患最终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经过,也没什么特殊之处啊?
我跟你讲啊,这个小医案,记载于老早年的《吉林医案医话选评》一书里头。它揭示了一条中医治疗神经性头痛的重要思路,这就是平肝熄风,加上活血化瘀。这两个手段配合,治疗顽固的神经性头痛,一度在中医圈子里十分流行。
什么意思呢?
你发现没有?有很多经年不愈的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患者,脾气不好,容易着急上火,一旦劳累或者情绪波动,他就容易犯头疼病。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你想想,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对这样的人,一个,需要平肝熄风,再一个,就去化瘀血。两件事儿都做好,他的问题就解决一大半。
我们分析一下上头医案里的患者吧。
你看,他舌红,少苔,脉象弦数。脉弦,这没啥说的,意味着肝郁。脉数,说明有热,热迫血行。肝郁化火而生热,舌体失养,阴津无法上潮舌面,所以舌红少苔。
肝主疏泄。现在肝郁化火,疏泄失常,患者就胸闷。肝藏魂。肝魂不安,所以患者少寐、多梦。肝木生心火。母病及子,所以患者心烦易怒。肝气克伤脾土,令脾胃气机失常,所以患者恶心、呕吐。
接下来, 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
肝郁化火,耗伤肝阴。阴不敛阳,患者就肝阳上亢,肝风内起。在这个状态下,身体内的一些伏邪就容易被引动起来。什么是伏邪?就是患者早已形成、经年未愈,同时又深藏在身体里头,难以被触及的邪气。
对上文医案里的患者而言,他的伏邪,就是淤血。因为什么?别忘了,这个患者都头痛好几年了。久痛入络,患者就容易形成淤血。肝郁化火,肝阴不足,肝风内起的状态下,这个伏邪被“唤醒”了,仿佛混世魔王被解开了封印,于是患者就开始头痛。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顽固头痛患者,容易在生气、上火、发怒的时候发作的原因了。我这么解释,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这个时候怎么办?一方面,要平肝熄风,疏肝去火,一方面还得活血化瘀。这两件事儿,缺一不可。
好,我们看看当时医案里的用的方子——
天麻20克,钩藤25克,川芎25克,赤芍15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夏枯草15克,白芷25克,细辛5克,蜈蚣2条,甘草10克。
这个配伍,是天麻钩藤饮和血府逐瘀汤合方的加减。其中,天麻、钩藤用于平肝、熄风、清肝火。夏枯草,善于疏肝气、清肝热。白芷、细辛、蜈蚣,这三味药祛风止痛,蜈蚣还能通络,搜剔体内伏风。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这四味药用于化瘀血。
你看,通过这样的搭配,患者身体里出现的异常,基本就都被解决了。
这就是通过疏肝清热和活血化瘀之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典型案例。我希望你能将它看懂、看透。可以说,这是中医在治疗头痛时,常用的小招数。
当然,我们绝对不能说,有头痛的毛病,就一定可以用这样的方子。我个人认为,如果离开头痛病史较长、容易在劳累烦怒时发作,以及舌红、少苔、脉弦数这些基本要点,就不能随便用。血虚失养、痰浊阻滞、寒邪郁滞等因素导致的头痛,更不可以用。所以说,对文老师讲解的这些中医经验、科普知识,非专业读者一定要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不要盲目尝试。
总之,你记住,越是头痛毛病时间长,越要警惕着急、生气、上火。因为肝郁化火,肝风上扰,是可以把淤血引出来,产生剧烈头痛的。这个是中医语境下的一般规律,咱们一定要重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为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