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现在找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就像大海捞针
一个人在学艺时,人生第一口奶很重要,第一口奶是好奶。我很庆幸自己在少时学艺时,遇上了很好的老师,不仅学到了绘画本领,更学会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当年随叶浅予先生学艺时,先生对用纸用色都十分讲究,他用宣纸除了手工制的宣纸一律不用,并告诉我怎么区分机制纸和手工纸的区别。为此,我在几十年从艺过程中,一律不用机制纸、化学色,更不用现今的书画纸。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在九十年代初期,正宗的手工宣纸在各地的文物商店可以弄到,一些文物店都有库存的民国前的宣纸。颜料一般是用苏州姜思序堂及京城王定理先生的那个颜料厂的。我还去过泾县的小岭村,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宣纸作坊,生产纯手工宣纸。从小岭村的一些老艺人们那里,又学到了不少辨别宣纸的经验。颜料辨别,我曾讨教过中央美院教授王定理前辈,他是制色世家出身。文革结束后,曾受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黄镇委托,筹办传统颜料的制色厂。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这方面的很多知识,以至我后来鉴定字画用上了这个“绝招”。别人看画,第一眼是先看笔墨,技法,当然对这些我也懂,而我鉴定字画,第一眼是先看纸,看所用颜料。有很多仿冒字画,笔墨技法都很到位,但在用纸、用色上往往露出马脚。我对什么年代的宣纸、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民国的、清朝的、明代的,打眼一看就立马判断出来,徐邦达和史树青,秦公先生都很是惊叹。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我这人做事坚持真理,不怕得罪人。对于宣纸,社会上存在很大的误导、忽悠。有宣纸厂家称,只要价格低于一千元以下的纸都不是宣纸,是书画纸。这里我实话实讲,现在的宣纸都是机制纸,这种纸与传统手工宣纸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发墨效果能稍比书画纸强些,但寿命活不过百岁!现在泾县那地方的青檀资源有限,沙田稻草因为是一季稻,农民种它是赔本生意,国家又不补贴,所以从九十年代末就退出市场了。
△成忠臣书法作品
传统手工宣纸制作复杂繁琐和耗时长,足有一百多道手工工序,有“寿纸两年得”之说。它之所以“纸寿千年”是因为要在大山中浸沤, 用自然漂白与踏碓春捣等纯手工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把传统手工制纸引入了化学漂白剂和机械制浆这些加工工艺,将复杂的耗时长时间工序周期缩短为几天,特别是用化学漂白剂后只需三五天即可得到“白皮”。古老工艺制作的宣纸纸张经久不变色,不发脆,耐久性强。而机制的宣纸由于用了化学漂白剂,使纸张呈酸性,传统手工纸是弱碱性,寿命千年以上。可酸性纸不超过百年,而用机械打将使檀皮纤维损伤更大,化学漂白和机械制浆把纸寿千年缩短到纸寿百年。让我们看一下传统的制浆工艺,是用木碓切断纤维,而且晕化效果好。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那么机制纸和手工纸到底怎么区别?用显微镜观看,可以发现机制纸的短纤维是搭在一起的,而手工宣纸由于充分的分丝晕化和润涨,是长短交织且彼此“纤维搭扣”着的。正是这个结构,大大提高了纸的强度,特别是适合于纸帘抄造。传统手工造宣纸的耐折性曲线是一座“驼峰”,通过相关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漫长岁月和干湿变化中,宣纸纤维经过反复发生润涨和干燥收缩,这一特殊的结构使得纤维之间的结合点,每次增加的比破坏的要多一点,这就决定其耐折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岁月里能神奇性地“与日俱增”。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从唐代诞生宣纸之时起,它就成为历代书画家们的知音,水墨与这种润墨性极佳的纸张相遇,每张纸都能焕发出“墨分五色”的华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画家们对它的忠诚和溺爱,不仅是它声名日盛的动力,更是其历经磨难而光彩不灭的生命力量。它在世上所有纸中寿命是最长的,其百折不挠历时千年仍如新的品质让世人惊叹。据了解,世界各国都发生了图书危机,而在我国,许多珍贵的资料和书画真迹,如清《四库全书》等古籍因为宣纸而安然无恙。安徽博物馆珍藏的南宋时期张即之写经册距今已八百多年,细观纸面仍是光滑洁白,完好如初。有研究者通过在实验室中以人工加速老化的办法让各种纸进行了一场时间对决,随着虚似岁月的流逝,那些新闻纸、铜版纸等酸性机制纸白度明显下降,其寿命到三百年即“寿终正寝”,出现筋断骨裂。而宣纸坚持到一千零五十年后,丝毫不受影响,仍是“青春焕发”,在显微镜下观看青檀韧皮纤维几乎没有半点变化,显出“老当益壮”之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