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家,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 | 论语浅说

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鲁国乐师“挚”,在堂上鼓乐升歌,三曲过后,吹笙、鼓瑟相和,又三曲,唱《诗经》,曲终。孔夫子因感其乐典演奏与唱和过程,和谐有序,而赞叹其美。

如此一番和美的景象,似乎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其实如果能做到“和”、“美”,不仅可以生活得更快乐,学业与修行也会是渐增长。那么,如何才能“和美”呢?

孟子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美常与秩序相关,与乱相远。屋子整洁与脏乱相比,总会让人感觉更舒畅。穿着素净与邋遢相比,总会让人感觉更得体。举止有礼有节与无所忌惮相比,总会让人感觉更愿与其亲近相处。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与秩序,太阳东升西落,水流自西向东;人世有人世的伦常与天理,父慈子孝则家和,君义臣忠则事成。科学家们发现并总结自然的规律,如万有引力、电磁波,从而创造发明,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圣贤先哲发现天道的规律,教导我们当以修身为本,则万事自成。

孔子讲:“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圣贤早已身体力行地为我们总结出了规律,只要循迹而行,自能人事皆顺。比如曾子讲:“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如果我们常说伤害他人的话,必然会有人拿类似的话伤害我们;如果我们所获取的财物是不义之财,必会因为各种原因再流出去。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当知道何为正道,依正道而行。

然而,凡事有度,太过固守,又容易变得刻板迂腐。孔夫子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事事有度。而人常是 一“从心所欲”,便“逾矩”;一“不逾矩”,便不能“从心所欲”。不过,事有难易,由“不逾矩”到“从心所欲”易,由“从心所欲”到“不逾矩”难。正如懒散地躺在沙发上容易,端坐在椅子上难;玩一天容易,学习半小时却难;由奢入俭易,由俭入奢难。所以守矩是开始,由此才能次第而上。

犹如人刚开始学开车,需要牢记步骤和规则,一步步地反复练习。然而等到操练得娴熟了,自然自如,看似轻松随意,实际处处合乎规则。但自如的前提总少不了刚开始的认真与严肃。

朱熹弟子黄勉斋曾回忆说,朱子在作《四书章句集注》时,曾因一字用得不够精准,一句话讲得不够流畅,连续苦思几日直至深夜。一次,两人对坐至四更天,朱子说:“今日灵感枯竭了,算了吧。”于是黄勉斋退下去休息,没等合眼,便有下人拿竹简来说:“先生又改动了几字。”可见其根本没睡。

做事如此,做人亦是如此。春秋时期,政治家季札一次出使徐国,佩宝剑拜访国君,徐君见佩剑不凡,嘴虽未说,但面色中尽是对宝剑的喜爱,季札看在眼里,心中已将宝剑暗许给徐君,但因仍需出使他国,暂未赠送。不料出使归来时,徐君已逝,季札于是解下宝剑,郑重挂于徐君墓前。

人若能在为人处事之时,全然不苟且、敷衍,才有可能于毫发微末处亦不失方寸,在看似束缚重重的规则当中,挣脱出自由。

然而守矩也需度,不能死守,须可灵活变通。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知所取,知所舍。

本浅解记录,取自虚空先生直播的音频,由于直播中穿插有听众问答,稿件冗长,虚空先生未能过目,编排和整理是在确保先生解读原意的基础上,由热心听众完成,舛误难免,恳请读者海涵指正。

整理 | 虚空婷婷

校对 | 虚空婷婷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