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的证伪说——科学与伪科学的量尺
波普尔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提出了一个被现在科学界广为接受的原理:科学理论必须具备可证伪性。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似乎有点儿难以理解,在我们的心目中,科学往往代表着正确,怎么反而说科学理论需要具备可证伪性呢?实际上,“可证伪性”和“可证伪”是有一些区别的,如果我把“可证伪性”改为“可验证性”,你就会容易理解的多了。
比如说,有人提出:天下乌鸦一般黑。怎么证明这个规律呢?只能到全世界去抓乌鸦的样本,每抓到一只都发现是黑的,然后我就跟你说:“你看,我从全世界抓了那么多的乌鸦,无一不是黑的,这下你总该相信我关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理论了吧?”你说:“不,你又没有把地球上的所有乌鸦都抓来给我看,你怎么就知道没有一只白色的乌鸦呢?就算你把地球上所有的乌鸦都抓来了,你怎么知道宋朝的乌鸦也都是黑的呢?你怎么知道以后会不会生出白色的乌鸦呢?”
如果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将某个理论推翻,我们便说该理论具备“可证伪性”,也就是可以被验证的意思。我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大胆地做出一种预言,哪一天你跟我说你又在非洲的某个丛林里面抓到了一只乌鸦,我不用去看,我就敢说那只乌鸦是黑的。你每抓到一只黑色的乌鸦,我只能说给“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规律增加了一分可信度,直到我们有一天发现了一只白色的乌鸦,则这个规律就不攻自破了。因而科学理论之所以能称之为科学,首先他要能做出一些预言,而这些预言恰恰是要能够被“证伪”的,也就是说这个科学理论做出的预言是有可能被实验所推翻的。只有满足了“预言”和“证伪”这两个条件,我们才能为其冠以科学之名。
反过来说,如果你提出的一个理论并且做出的预言是永远不可能被实验推翻的,那么这个就不能称为科学理论。比如说,你给出了一个理论:有一种汗是香的。哪怕我们把全天下的人的汗液都收集过来闻一下,发现都是臭的,但也没法推翻该理论,因为我们并不能证明你说的那种香屁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另外,你的这个伟大理论也不能做出一个准确的预言:在何年何月何地会诞生一个香汗的人。因此,当一个理论只能“证实”而不能“证伪”,并且当他无法做出可靠的预言时,我们暂不能承认他是科学理论,而只能当作一种“见解”来对待,又比如“某些人能与死者的灵魂对话”之类的说法。
波普尔认为所有的物理规律都能只能算作一种“假说”,他可以做出大量的预测,指导我们的发明创造,但总有一天会因为找到一个不符合理论的反例来要求我们修正理论,不过在没有找到反例之前,我们仍然认为该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相对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