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条微博热搜激荡起了女孩们之间的共鸣:#女性应有不完美的勇气#有的女孩拥有身材焦虑,却抵抗不了美食的诱惑,不惜采用催吐的方式来惩罚自己。
但也有人看穿完美谎言的背后,暗含着过度的要求,比如职场妈妈总被质问“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很多女孩,即使深知完美的不可能,但依旧找不到接纳自己的勇气。
回顾女性的一生,不是在完美的嘈杂声中突围,就是在变得完美的道路上挣扎。
因为自从青春期开始,这份接纳自我的自信,就长期处于缺位。英国Girlguiding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7-10岁的女孩中,有25%的人认为自己有必要表现得完美。相比起男孩,对完美主义的执念,更普遍地显露在女孩身上。在一些重男轻女的非独生子女家庭内部,长辈对男孩的偏袒是向外四溢的,张扬并且理直气壮,并不会因为女孩的在场而收敛。童年饭桌上永远要留给弟弟的鸡腿;醉酒后父亲的脾气只撒在女儿身上;女儿犯错被狠心责骂,而儿子却被宽容对待;男孩的名字是外公亲自在《新华字典》里挑选的,而女孩却只能活在“招娣”的阴影下。在这种从不被看见的环境里,不犯错误只是为了少挨一些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也只为博得父母转瞬即逝的关爱。她们被教育成只能做一个乖乖女,不能犯错,不能叛逆,不能逾越规矩。但她们心甘情愿,因为完美从来不是目的,而只是获得「爱」的工具。不少成年女性在追忆起青春期阶段的羞耻心事时,无不提到同龄人之间缺乏同理心的容貌羞辱。“你成绩好又怎样,小腿那么粗、青春痘好丑、皮肤好黑啊。”长相普通的女孩掩饰着自己的表现欲,不敢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自视甚低;而长相姣好的女孩也并未因此获得性别红利,因为她们需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只靠外表而内在肤浅的「花瓶」,需要不断打破由女性外貌而带来的质疑和轻蔑。青春期阶段对女孩容貌的过分关注和打压,容易导致女孩在建立自信和自尊的时候,外貌这类先天优势成为其中占比最大的因素,而抑止了对心灵美的呵护和滋养。英国Girlguiding研究里的数据,就出现了这种隐忧:35%的7-10岁的女孩认为,比起能力,女性更多会因为容貌而被认可,有36%的女孩认为外貌是最重要的属性;38%的同龄女孩认为自己不够漂亮,普遍出现低自信的情况。男性找工作时,只要符合六成的条件门槛时,他就会去应聘;但女性只有在符合100%的要求时,才会去应聘。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社会默认了女性的试错成本很高,不倾向于培养女孩如何在错误中了解自我。父母会推荐女孩选择一条稳妥、风险低的康庄大道,比如选女生居多的文科,说服她们选师范、护理学、公务员等基础类的职业。因此很多女孩会天然地对错误耿耿于怀,自认耻辱,几乎很少敢做出缺少把握的选择。相比起来,男孩却被教育成更勇敢、更具冒险精神,犹豫、忸怩的姿态不符合男性气质;他们被赋予更高的期待和目标,但却并不会因犯错受到过度苛责。当他们长大成人后,无论是在谈判加薪还是扩展人脉,他们习惯于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他们也为此获得回报和奖赏。社会中高精尖行业里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已经在警醒社会,有意识地培养女孩的完美主义倾向,并不是来自过来人的帮助和祝福,反而是一种诅咒。因为这种狭隘的、消极的完美主义,会成为毁掉女孩获得更多机会的不二帮凶。适当地追求卓越,谨慎小心,注重细节,的确会有助于形塑一个人严谨和靠谱的行事风格。但倘若把握不好完美主义的尺度,对自我的伤害也可能会是极致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Lev Brie分享他教授编程课程上的经历,他发现当男孩们艰难地应对一个作业的时候,他们会过来说:男孩与女孩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恰好属于《克服完美主义》一书中提到「消极完美主义」与「积极完美主义」之间的区别:消极完美主义者会不断追求过高的目标,并以目标的结果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意思是说,女孩们倾向于将自身的价值投射到眼前着手的事情上,这会导致自尊始终处于不够稳定的悬浮状态;倘若结果不尽人意,就会否定自己在过程中的进步和努力,批判自己一无是处。再加上完美主义者会制定比常人更高的要求,更难抵达的自我满意的阈值。一项研究发现,在12-13岁的孩子中,有18%-45%的女孩会给自己制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比如:不许失败,遵守规则,获得更多的荣誉等。但由于期望是不切实际、难以抵达的,避免不了落空的时刻,就会进一步导致女孩丧失掉自我信念,形成恶性循环。在追求高标准的同时,却又对失败提心吊胆,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不断侵蚀着她们的自信,有时甚至还会形成逃避和拖延的习惯。1980年代,心理学家Carol Dweck观察研究了五年级学生如何处理一项对他们来说太难的作业,她发现,智商越高的女孩,放弃的可能性会更大。而男孩们,将困难的材料视为挑战,他们为此精力充沛,更愿意投入双倍努力。女孩们并非出于能力不足而放弃难题,许多调查发现,中学阶段女孩的成绩普遍要比男孩更好。但由于不愿接纳自己尝试后却失败的沮丧,导致她们不敢迎接挑战,错过了许多磨炼心智强大的机会。这种围绕表现完美的焦虑,阻碍了女孩从舒适圈向外跨出一步,进一步削弱了她们的野心、创新和冒险精神。即使成年后在职场上凭借一己之力站稳脚跟,但在识别和消化完美的焦虑时,仍然可能会由于害怕失败而将过往的成就付诸东流。心理学家詹妮弗·斯图尔特(Jeniffer Stuart)研究了一群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女性,发现她们在工作后选择回归家庭的可能性并不低。因为她们对工作和家庭都有完美主义倾向,既想要事业又要做母亲,所以面临的风险非常高,尤其容易引发焦虑和压力。一旦达不到理想状态,她们很可能会彻底地往后退——从职场完全回到家庭。即使分析了完美的潜在危害,很多女孩可能还是无法真正抛弃完美的执念,甚至在迎合完美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模糊和丢失了“我想变好”的初心,是为了取悦自己,还是他人?如果完美对你来说,是一件太有压力的事,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不如先找到一个稳定的支点,安放自己的情绪和自尊,倾听自己的真我。即使整个过程充满纠葛,但依旧有机会一步步地走向自我。与其凭借难以为继的高要求来鞭挞自己,不如先停下,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达到这么高的目标,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还是受到外界价值观的施压。而当自己意外地没能达成某个目标时,别急着批判自己,失败并不是一个「我很糟糕」的信号,而是「我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的讯息。尽管完美的态度有助于刺激人的实力不断迭代,让工作和生活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但每一个女孩都需要和完美主义里的消极面做断舍离,比完美更能激励人变好的,是接纳自我的勇气,和自我关怀的力量。
作者:感觉的蜉蝣 / 责编:陈沉沉 / 值班编辑:阿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