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建专家带您领略南宋建筑之美

政治方面,按照封建都城的规格,建立宫廷区及中央行政区,增辟宗庙、郊坛及城防等区域。宫廷区的总体布局基本遵循“前朝后寝”之制,其他各区按各自功能结合地形配置在周围。经济方面,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城市规制,坊巷制代替里坊制,宫廷、行政、商业、仓库、码头、手工业、文教、居住、城防和风景园林等区功能布局井然有序。都城布局“南宫北市”, 即“以皇城为中心,太庙、三省六部等中央官署集中于城市南部,市集集中于城市北部,在钱塘江和西湖之间形成了腰鼓状的城市形态,为城市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南宋临安城与郊区市镇及海港配置关系图

需要指出的是,南宋临安城及周边郊区市镇良性互动,发展成类似当代城市发展的规划,初步形成了以临安为中心、周边卫星城市环绕的格局。临安在郊区临江濒河建置了十几个市镇,如江涨桥、旷平等市镇,这些市镇的规模、大小不等,有如众星拱月,环列临安城周,使周围市镇与都城连为一体,形成以临安城为中心的水上交通网络。

02

美不胜收的园林胜景

南宋皇城遗址坐落在杭州凤凰山东麓,因山就势,气势浑成。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室南渡抵达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以州治为行宫。绍兴八年(1138),南宋王朝正式定都临安,历代帝王推崇自然湖山之美,醉心于优美的园林景观,把南宋皇城营建成中国最美丽的山水花园式皇城,规模宏大,建构精美。

南宋临安城园林规划结构图(1.桃花关一带别业小圃,如壮观园等; 2.华津洞赵翼王园; 3.西林法惠之小圃;4.真珠园; 5.湖曲园; 6.大麦岭畔之卢园; 7.小麦岭之梅坡园; 8.万松岭之别业小圃,如富览园等; 9.环碧园; 10.玉壶园; 11.水竹院落;12.云洞园; 13.水月园; 14.集芳园; 15.养乐园; 16.嬉游园; 17.斑衣园;18.香林园; 19.择胜园; 20.梅冈园; 21.北园; 22.桂隐园;23.赵公堤之小隐园等别业小圃及里湖之内侍诸园)

据《武林旧事》卷四《故都宫殿》所列宫内殿堂名称,南宋皇城共有大殿30、堂33、阁13、斋4、楼7、台6、亭90。临安四面各开一大门,南称丽正门,北名和宁门,东为东华门,西是西华门。整个皇城气势恢弘,皇城内殿、堂、楼、阁、台、轩、观、亭等建筑鳞次栉比,金碧辉煌。丽正门是皇宫的正大门,吴自牧《梦粱录》卷八《大内》即载“其门有三,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大庆殿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庆典礼的大殿,“正殿正对大门,漆式相同,金柱承之,天花板亦饰以金,墙壁则绘前王事迹”。东宫“入门,垂杨夹道,间芙蓉,环朱栏”。出东宫,经锦胭廊,直通廊外即达后苑。周密、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卷四载“梅花千树,曰梅岗亭,曰冰花亭。枕小西湖,曰水月境界,曰澄碧。牡丹曰伊洛传芳。芍药曰冠芳……以日本国松木为翠寒堂,不施丹雘,白如象齿,环以古松,碧琳堂近之。一山崔巍,作观堂,为上焚香祝天之所。”后苑内人工开凿的“小西湖”,柳堤环抱,六桥横枕,层峦奇岫,“亭榭之胜,御舟之华,则非外间(西湖)可拟” 。其他各门各殿、亭台楼阁,百态千容,精巧奇绝,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正如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赞:“春草池塘太液旁,水精宫殿牡丹香。”

《咸淳临安志》所载临安皇城图

除大内及北内(德寿宫)的宫廷园苑外,皇家尚经营了不少别馆园囿,如富景园、聚景园、延祥园、翠芳园、玉津园等。贵戚、功臣、权臣、内侍、富室乃至寺院等亦相继营筑园林。名园瑶圃,盛极一时,一代菁华荟萃于此。据文献记载,除御园外,私家名园可稽考者不下百处。其中如云洞、水月、梅冈、真珠、湖曲、隐秀、养乐等园,都是精心擘划的佳构,规模亦很可观。至于别院小筑更是不可胜数。南宋西湖的开发建设,更是园林建设、寺观建设与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典型。苏轼为此曾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三《委巷丛谈》也有“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的感叹。

03

浓郁十足的生活气息

南宋都城临安,商肆林立,坊市密布,处处可见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城市的中心区有综合商业区、塌房区和各种行业性的专门分区,特别是其中的各种“行业街市”,即按行业特点组成的各种商肆区。如洗浴业的称“香水行”,饮食业的叫“酒行”、“食饭行”。手工业分工虽一般称“作”,却也有个别称“行”的,如“做靴鞋者名双线行”,“钻珠子者名曰散儿行”。各坊巷也处处有茶坊、酒肆以及各种日用品店铺。除各种商店外,城内还设有瓦子(剧场)、浴室等,为市民生活提供服务。在江河码头,即江干湖墅一带以及城北白洋湖,建有不少货栈(又称塌房),专供商贾往来贮货。

南宋临安城商业网点分布图

《清明上河图》中的街景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所绘宋代住宅

宋画《小庭婴戏图》

南宋临安居民生活极为安逸,南宋词人姜夔曾有灯词六首,描写元宵灯会之盛况,官巷到朝天门内外,无处无花灯,各式舞队跑街表演,极尽热闹。从歌舞到静坊人家,从佛刹张灯到天街小吃,应有尽有。词曰:

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

沙河云合无行处,惆怅来游路已迷。却入静坊灯火空,门门相似列蛾眉。

游人归后天街静,坊陌人家未闭门。簾里垂灯照樽俎,坐中嬉笑觉春温。

珠络琉璃到地垂,凤头銜带玉交枝。君王不赏无人到,天竺堂深夜雨时。

贵客钩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簾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04

禅寺宫观的方外桃源

南宋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战争频仍,上自帝王、官员,下至黎明百姓,多醉心方外,奉行“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之道,故而朱熹曾说:“今老佛之宫遍满天下,大郡至踰千计,小邑亦或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其势未已。”其时佛寺土木功力之精湛,仅次于皇家宫殿、园林。

庆元府保国寺鸟瞰

据郭黛姮教授总结,此时的佛教建筑有四大特点:其一,平面布局丰富多彩:建筑群体布局丰富,群组中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艺术效果多姿多彩,令人叹为观止。佛教寺院的布局有以塔为中心型、以高阁为主体型,还有佛殿与双塔型、七堂伽蓝型等,这些佛寺建筑不仅保留了前代常见类型,而且能结合宗教本身的发展推陈出新,宗教个性更加鲜明,如以南宋五山为代表的十字轴式七堂伽蓝,是禅宗“心印成佛”思想的建筑表征。

广东肇庆梅庵大雄宝殿立面

临安径山寺法堂立面

其二,重视环境塑造。自唐代始,寺院建筑即注意对前导空间的加工和对环境的改造,到宋代,更致力于寺院建筑群组本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其三,个体建筑追求宏伟、壮观。为满足信众需求,在寺院中建造“高”而“大”建筑一时风行,并成为寺院荣誉的标志。据说禅宗五山寺院中有“千僧阁”一类的大型禅堂,能列千僧案位于其中,每当举行法事活动时,场面之壮观空前绝后。五山中的径山寺还曾建起九开间的五凤楼式山门,比北宋宫殿大门宣德楼还大。天童寺山门曾为三层高阁,其主旨是要“高出云霄之上,真足以弹压山川”。

灵隐寺冷泉亭

其四,技术水平高超。宋代寺院木构建筑对斗栱的“铺作层”体系进一步改进、完善,以加强建筑的整体性。而砖木结构物建造中,宋代砖、石塔虽以木构为蓝本,但对砖石结构体系作了多种尝试,为了符合砖、石的材料特性,而不拘泥于忠实模仿,更重视探索砖石结构本身的特性。

保国寺大殿前檐铺作

保国寺大殿室内藻井

05

第一部官颁建筑管理典籍《营造法式》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是不同的。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较着重科学技术方面……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宋代被誉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在建筑史上的突出亮点是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的刊行。

《营造法式》书影

《营造法式》是官颁的建筑管理典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建筑技术标准和建筑工料定额标准。这不但是对中国长期流行于建筑行业的“经久行用之法”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对当时高标准、高质量的建筑技术的展示。《营造法式》编成后,曾降旨颁行全国,从而使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建筑技术得以改善,而且指导着以后的城市建设。如《营造法式》在控制工料定额的同时,给工匠留有创造的余地,凡关系建筑之坚牢、工程质量之高下者,通过用材制度严格控制;而关系到艺术效果者,则可由工匠按照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建筑尺寸“随宜加减”;对于色彩“或深或浅,或轻或重,随其所写,任其自然”。因此在《营造法式》中看不到具体的对于建筑开间、进深、柱高等尺寸的规定,正是把建筑艺术看成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这也正是今日所见宋代建筑遗物无一雷同的原因所在。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图样要略

06

建筑形态的全面创新

两宋时期的商业、娱乐、教育建筑,呈献给世人崭新的面貌。例如商业建筑从“市坊”中解放出来并占据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商业店铺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从功能安排看,既有仅仅满足单一商业交换职能的,也有与“作坊”结合的;从空间安排看,既有直接面向街巷的,也有带院落及花园的;从外观形式上看,既有单层的,也有两层、三层的。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特别重视装饰,或于立面缚彩楼、欢门,或挂招牌、幌子,还有的在门前设红色杈子、绯绿帘子、金红纱桅子灯等,形成了中国商业建筑的独特风貌。

《清明上河图》中的临街商铺

又如文娱建筑“戏台”的出现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正式形成的标志。在宋代,由于城市中瓦舍勾栏不断涌现,使戏曲演出的舞台从皇宫中或祠庙中的“露台”发展成木制的舞台,并于台上加盖房屋,形成“舞亭”或“舞楼”,完成了从露天之台向正式舞台的转变。教育建筑中的书院建筑更是一种新出现的建筑类型,可谓中国古代的“研究生院”。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平面

建康《府学之图》

建筑群与个体建筑更加多样化。宋代建筑群的组合形式既有单一轴线贯穿的,又有多条轴线并列的,还有以十字形轴线组成的。群组之中建筑高低错落、连绵起伏、层出不穷,如宗教寺院布局既有层层殿宇平面铺展者,又有以高阁穿插于殿宇之间者。个体建筑造型多变,建筑平面即有十字、工字、凸字、凹字、曲尺、圆弧、圆形、一字等多种形式,在复杂平面之上又以多个高低错落的屋顶互相穿插,覆于平面之上,如黄鹤楼、滕王阁,其造型之绚丽多姿是前朝无可匹敌的。

这一时期的建筑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如书中所总结的:“诸如木构中结构类型的划分,科学的木构模数和梁方断面形式,建筑施工管理的法制化等。另外在砖石建筑方面,如砖塔采用高层砖砌双套筒或筒中柱的筒体结构,并以砖发券砌筑各层楼面从而代替木楼板,同时还创造出多样塔梯构造形式,其结构方式竟与现代高层建筑中的筒体结构异曲同工。桥梁建设中的浮垡基础、蛎房固基、开合式桥梁、大跨度拱券式木桥等更属世界领先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

朔州崇福寺弥勒殿两列内柱升高的厅堂式梁架

应县净土寺大殿带天宫楼阁的藻井平面

综而言之,南宋建筑之美,美在理念先进的城市规划,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在市民生活的安居乐业,美在禅净合一的心灵皈依,美在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形态……发现南宋建筑之美,著名古建专家郭黛姮教授《南宋建筑史》为您开启。

(说明:本文专业内容、图版均摘引自郭黛姮教授《南宋建筑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8月,定价128元,书号978-7-5325-8818-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