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我的姐姐 ( 文/巩凤军)

郁氏文化

我的姐姐

文/巩凤军

我的姐姐叫巩凤英,今年78岁,出生在旧社会,那时我家的境况十分的窘迫,主要靠父亲给地主“扛活”(给地主打工)为生,她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一个穷苦农民的家庭里,意味着日后注定要过吃苦受累的日子。

父母生养我们九子女,姐姐排行老二,是其中唯一的女子。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都不假。姐姐五六岁时就能照看弟弟们,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收拾屋子,洗碗刷锅等。据母亲讲,姐姐小时身体瘦弱,个子矮小,但很聪明,由于身高不够,刷锅够不着,自己想了个法子,怕弄坏锅台,先在锅台上垫一块小木板儿,然后蹲到板子上刷锅。

当姐姐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去了朝鲜战场,母亲带着大哥每天上山干活忙,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儿,还有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弟弟们的事情,全都落在了姐姐的身上,姐姐成了父母不在家时名副其实的小总管。我想,如果是现在,姐姐很可能被评上少年道德模范。

姐姐读书时品学兼优,小学毕业后,本应该继续读中学,如此,也许后来会有个更好的前程。可是,在那个还比较贫穷的年代里,姐姐考虑到家里的困境,大哥已参军,父母缺少了帮手,弟弟们有在读的和待读的,为了让弟弟们能够持续的安心的读下去,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姐姐承担起了家中“老大”的责任,选择了自我牺牲,放弃了学业,成了父母的得力助手。

姐姐小学毕业的同年九月,被安排到公社所在地的一个牧场做了一名小学老师,从此,年仅十五岁的她,拿起了教鞭和粉笔,耕耘于三尺讲台。

多少年后,由于姐姐天资聪颖,再加其勤奋努力,她逐渐成熟,并强大起来,由一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从一名一脸的稚气,一身书生意气的青少年教师,慢慢地成长为一名全公社的名师,正因如此,后来得以提拔并调回我们村学校任校长。

姐夫在旗里工作,所以姐姐与姐夫过着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姐姐是既要照顾三个孩子,又要忙于学校的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姐姐与姐夫两地生活的实际困难,便将姐姐调到旗石油公司负责政工工作,分管人事和党建,几年后,由于姐姐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得到了组织上和单位同仁们的认可,经单位推荐和组织考核,得以提拔重用,先后任副经理,书记兼副经理,并在此职务上一直干到退休。

期间,几乎每年度都要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要么是“先进个人”,要么是“模范工作者”,要么是“优秀共产党员”等,姐姐是实至名归的职场上的强者,工作中的楷模,是大家公认和羡慕的女强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姐姐中年时期的生活过得很不顺,接连经历了两次令常人难捱的家庭不幸。

一次是姐夫突发脑溢血去世,那年,姐姐还不到五十岁,姐夫刚过五十就丢下姐姐和尚未成年的孩子们匆匆离开,姐姐受到的打击很大,好长时间才从悲痛中走出来。

姐姐膝下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孩儿,老二老三都是男孩儿。姐夫走了以后,姐姐辛辛苦苦的拉扯着三个孩子,艰难地努力生活着,孩子们都很懂事,相继高中毕业后,都没有继续读书,主动要求找份工作,为其母亲分忧。上天保佑,姐姐还真的都给找到份像样的工作,随之也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之后的孩子们结婚生子,搭屋盖房子等,都由姐姐一人操办,而我们这些兄弟们有在外地工作,鞭长莫及;有的在农村,忙于农耕生产;有的虽然在跟前,但还不怎么成事儿,一没经济实力,二没社会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

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是无奈呀,好没用啊,在姐姐最需要安慰和帮助的时候,自己却像个废人,什么都做不来,什么也帮不上,每每想起此事,总是感到好惭愧呀!好在姐姐自身很强大,里外张罗着,使孩子们都有了个安稳的工作,有了各自温暖的家,先后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姐姐也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享受着退休金,跟着老儿子,过着三代同堂,衣食无忧的生活,姐姐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她那颗劳碌的心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正当姐姐要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的时候,谁承想又一个不幸正在悄悄地逼近她。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闷得使人透不过气来,我突然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说我的大外甥病重住进了旗医院,我急忙赶了过去,当我到了医院的时候,大外甥已不省人事,确诊为脑溢血,正在做术前准备,医生们手忙脚乱地在给吸痰,可这痰就是吸不出来了,足足折腾了大约有两三个小时,贻误了最佳手术时机,大外甥实在经不起这番的折腾,便憋回了最后一口气,停止了呼吸,就这样,扔下一个三岁的女儿,撒手人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俗话说,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姐姐又一次沉浸在万分的痛苦之中,一夜之间白了头。老天有时真的不公平,竟然让这生离死别的大不幸,接连两次降临到像姐姐这么个善良之人的身上。连续两次突如其来的无情打击,致命的灾难性和家庭变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可姐姐硬是挺了过来,擦干眼泪,放下痛苦,继续前行。

其实,姐姐这一段凄风苦雨的人生经历,是亲人们的痛点,平时是最忌讳提起的,别说提起了,就是想起来心里都隐隐作痛。那么是否将姐姐的那段风雨人生作为素材写进文里,说实话,我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写进来,因为这必定是姐姐的亲身经历,虽然我们总是做着善意的回避,不想触碰它,但它毕竟是不可掩饰的存在,同时我也想以这种方式来怀念逝去的亲人和记载姐姐的那一段风雨兼程的艰难经历。

姐姐经历了那段凄惨的风雨历程之后,她后来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孩子们都很孝顺,一双儿女工作稳定,收入可观,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姐姐让儿女们读书考大学的愿望在隔辈人身上得以实现,外孙子和孙女孙子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外孙子在南京大学读博士,孙女在呼和浩特一所职业学院读大四,孙子在武汉理工大学读大三,姐姐看着后代都很优秀很有出息心,她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姐姐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政治活动和娱乐活动,同时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每月农历的初一,十五自愿去寺庙参加公益劳动,吃斋念佛,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每年春暖花开时,都要出去游玩一次,跋山涉水,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人间美味,观赏人间美景。

如今,姐姐跟着她的老儿子,享受着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一家四口和和睦睦,高高兴兴,无忧无虑,生活殷实,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安享着快乐、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

父母在世时,尤其是父母到了晚年的时候,姐姐经常回去看望,她回去的次数比我们兄弟们任何一个人都多,隔三差五就回去一趟,主要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如何,有没有哪儿不舒服;其次是带给父母一些爱吃的东西,换季的服装;再有就是帮助父母搞一搞个人卫生,洗洗涮涮等,每年春暖花开时,姐姐都要接父母过去,先给做个体检,然后再住上一阵子,让二老充分享受一下小城的幸福生活。

姐姐的孝心令村里人钦佩和羡慕,他(她)们纷纷称赞道:“老巩头老巩婆养了个好闺女,既有出息又有孝心,像这样的好闺女,给十个儿子都不换”。

常言道,老姐如母。这话放到姐姐的身上十分的贴切。大哥从军后,姐姐就成了众弟兄们的老大,照顾弟弟们就成了她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到穿衣戴帽,大到人生大事,诸如学习考学,就业成家,建房买房等,她无所不管,面面俱到,可以说,我们这些弟弟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得到了姐姐的关照。

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每遇到解决不了的、或拿不定主意的事情,父母总是那句话,去问问你姐,看看怎么办好?长此以往,姐姐渐渐地成了我们心中的老大,成了我们的主心骨和依赖,直至现在,我们依然如此,家里有什么大事难事,都要先请示姐姐,只有这样,处理事务时才感觉心里踏实,久而久之,就形成为了一种改不掉的习惯。

无论我们弟兄多大,走多远,姐姐总是像母亲一样牵挂着我们。就在前年的十月,我来上海不到一年,有一天我突然接到老外甥打来的电话,说姐姐和外甥女要来上海旅游,先在我家住两天,我当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在电话这头一个劲儿地说好。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姐姐的来意,她不单单是来旅游,更主要的是想过来亲眼看看我们过得好不好,是否习惯这边的生活,她弟媳(我老伴)的脑梗病情怎么样了,康复的如何;孩子们的工作都好不好,累不累,顺利不顺利;小外孙发育成长的如何,健康不健康,快乐不快乐等。

姐姐她们来的那天,我早早就等在了浦东机场,急待着她们的出现。等人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左等不出现,右等也不出现,心里开始犯嘀咕,怎么了呢?看航班时刻表已到了一会了呀?不会有什么事吧?正在左思右想的时候她们出现了,我高兴地接了她们。下午三点来钟到了家,吃饭时,我又情不自禁地把停了好长时间的饮酒习惯重新捡了起来,捏起了小酒壶,端上了小酒盅,一盅接一盅的喝了起来,边吃边喝边聊,这种与亲人们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喝酒的氛围,已经好久没有了。我想多维持一会这种久违的场面 ,不知不觉已喝了两三壶了,也许是高兴的缘故吧,喝了这么多的酒,不但没有喝多的感觉,反而觉得余兴未尽。

随着姐姐她们的游程一天一天的过去,回程的日期一天一天地临近,那难舍之情,让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天,我借着酒劲儿力争挽留姐姐她们多住些时日,来一趟不容易,既来之则安之,上海没去过的景区还很多,都走走。姐姐说:“景区那么多,那还有个走得完,几个重点景区都去了就行了。这次我就是想趁着自己还能行能走,来看看你们 ,来了看了,都挺好的就行了呗,我回去也就放心了。再说,家那边也离不开我,你老外甥工作忙,你外甥媳妇身体又不太好,我还得帮助他(她)们做些家务活呢。以后歘时间再来”。我很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嘛。

她们回程的前一天晚上,看着姐姐和外甥女儿,忙着收拾行囊的背影,我的不舍之情阵阵涌上心头,但我还是故作镇定,表现出很平常很爷们的样子,我想,此时此刻,也许姐姐的心情也与我相同。所以,不要再给姐姐增添情感纠结的负担,宁愿自己一宿不得安睡,也不要搅了姐姐的好梦。

第二天早上,姐姐她们要启程了,我没有亲自送行,委派女儿女婿送往,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与亲人分别的场面,我怕到了机场,在她们踏入安检口的那一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流下一串串难舍难分得泪水,不但让他人见笑,反而还使得姐姐她们一路的心里不好受。

可是,待姐姐她们走后,我还是没有留存住那所谓自尊和爷们儿的泪水,自己躲进洗手间偷偷地抹了几滴眼泪。我发狠,等姐姐她们下次再来,我一定留她们住到我心满意足为止。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用手机微信视频给姐姐拜年,姐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流泪,搞得我们全家人也都泪流满面,实在无法再进行下去了,就草草的结束了视频聊天。我知道,这是姐姐太想念我们了。

明年春节一定回家,带一瓶好酒,带一些好礼,去看望我那亲爱的大姐。

END

(0)

相关推荐

  • 【王凤贵】以孝治家传后人

    <宁夏日报>:nxrblps@163.com 以孝治家传后人 王凤贵/文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祖祖辈辈的传承.在我家,父母一直把孝放到修身.治家的首要位置,他们以身作则 ...

  • 我找的男人,是愚孝还是没断奶?结婚6年多了,我还跟着还债!

    文:寻找幸福的雪儿 图:部分来自网络 今天在这里,我就想问问各位已婚男士:在你们的眼里,究竟是父母兄弟姐妹重要,还是自己的妻子孩子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让你选择,你会偏向哪方?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 ...

  • 我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接到姐姐电话,我问有何事情,她说:"家里有人送几条鱼,你过来拿点去吃."我问什么鱼,她说是昂刺鱼和鲶鱼,我说:"我不要,我不会做,也不会杀这种鱼.& ...

  • 男友身高一米九(一)

    [阅读贴士] 作者:莫世安 编辑:小   野 配图:网   络 张振恒换了件灰色羊绒大衣,搭配一条黑色围巾,许久不穿正装的他换上西裤和皮鞋还感觉有些不适,犹豫了片刻终是敲了林浩家的房门. 今天是元宵节 ...

  • 父母越宠爱并舍得付出代价的孩子,他大概率不懂孝敬和回报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胡子宏生命日记(1524) 父母越宠爱并舍得付出代价的孩子,他大概率不懂孝敬和回报  (一) 在极多的家庭里,最多得到父母 ...

  • 【郁氏文化】乡愁(文/巩凤军)

    郁氏文化 乡  愁 文/巩凤军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几年未归乡,乡愁之情与日俱增. 离乡这几年,我愈加对乡愁有了些切身的感悟和进一步的理解,我肤浅地认为,她是久违故乡的游子们,对故乡及故乡的亲人,朋友, ...

  • 【郁氏文化】我家那只大公鸡 ( 文/巩凤军)

    郁氏文化 我家那只大公鸡 文/巩凤军 在我小的时候,我家有只大公鸡,起名叫大红,它勤劳勇敢,坚守"家族",效忠主人,家人们都很喜欢它. 它长得高大帅气,长脖子高腿,走起路来神气十足 ...

  • 【郁氏文化】我的父亲(文/巩凤军)

    郁氏文化 我的父亲 爸爸辛苦了 文/巩凤军 平凡的父亲,不平凡的爱 我的父亲叫巩长青(原名巩子双),生前是位朴实的农民.虽然已离开我们多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依然如昔:他那爽朗的笑声和 ...

  • 【郁氏文化】我熟悉的路 (文/巩凤军)

    郁氏文化 wo shu xi de lu 我熟悉的路 文/巩凤军 在我看来,熟悉的路就是常走的路,走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便称之为熟悉的路.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有不少自己熟悉的路,我也不乏深刻 ...

  • 【郁氏文化】母爱(文/吉忠华)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母爱 作者 || 吉忠华 有一种爱, 像温暖的阳光, 养育着世上稚嫩的生命. 有一种爱, 像一首动人的歌, 醉人心间婉转深情. 有一种爱, 像春天的甘霖, 滋润着儿女们的身心. ...

  • 【郁氏文化】江堤(文/蔡炯)

    郁氏文化 江堤 巨龙般在长江岸边蜿蜒伸展 长城般在长江边坦荡巍然 你是雄伟的长堤 屹立在故乡的江边 站在江堤之上 江水涌动白浪 驶过艘艘轮船 大桥飞架两岸 游人如织徜徉江边公园 故乡美如画卷 令人心潮 ...

  • 【郁氏文化】戒烟(文/平凡)

    郁氏文化 戒  烟 文/平凡 周仁局长的烟是安葬完他的老父亲回来后戒掉的. 过去的周局长,那是机关里的头号大烟囱.有人统计过,从上班到下班,周局长嘴里的烟很少有歇灭的时候.这样算来,周局长一天至少得抽 ...

  • 【郁氏文化】煎饼(文/郁万杰)

    郁氏文化 煎饼 作者:郁万杰 走遍了南北西东,品尝了无数的美味佳肴,可总是忘不了家乡的味道--煎饼. 煎饼在当地也叫"加宁",也有人叫"亚宁".想起煎饼舌下生津 ...

  • 【郁氏文化】方向(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 方 向 文/刘剑辉 如果我是一棵树 只想在你的土壤中成长 如果我是一朵云 只想在你的天空下飘荡 如果我是一片叶 只想在你的季节里流浪 如果我是一弯月 只想在你那静谧的小港发光 如果我是一泓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