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转变的契机
抓住孩子转变的契机
文‖ 窦小四
我还是先来说一下我自己。
飞霞拿着数学书来到了我家,找我二姐给她讲数学题,二姐就将正在扫院的我叫过去,让我和飞霞一起听,我就赶紧跑过去。
二姐不知道,那几天的我,正处于因为数学差被骂的很惨之后,立志要把数学学好的情绪关节点上。
讲的内容是关于体积和函数。
她没有用粉笔,也没有用黑板。
她拆掉了一个火柴盒,动作干净利落,然后,她就拿着那个满是线条和空间的、上下左右横七竖八的纸东西,给我和飞霞举一反三地比划、分析、讲解。
我豁然开朗,几下就给出了合适的答案。后来,高考数学没有拖我的后退,和这次的讲解脱不了干系。
之前,我对书本学科里的一切东西的认知和理解,都是平面的,没有弧度,没有棱角,也没有空间,一加一就等于二,绝无第三种可能。
可是,姐姐的这个拆掉的火柴盒,把一个很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了,很明白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个被拆掉的、具象的火柴盒,给我的思维,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有纵横交错,那里有立体感,空间感,有思维发现和发展无限的多种可能性。这个被拆掉了的火柴盒,是个浓缩了的多视角,多维度的新世界。
我敢肯定,我在学校因为数学差被骂这件事,姐姐是不知道的,可是,就算是一种偶然,姐姐的讲解正好于无意中抓住了我“想学好数学”这个心思的关节点,从而促使了我后来的在数学学习上的向前走。
第二件事情是,高一的时候,王永科老师的英语课,有一个同学就头点桌子地打瞌睡,王老师很幽默,说:“看,防着,把祖国的花朵摔疼了。”我们全班就笑起来。
看到那个同学在笑声里醒来之后,王老师就说了几句话,意思是,英语是一门语言,是和我们的汉语一样,就是要张开嘴说的,就是要用的,Open your mouth! Please!!
我不知道别的同学听进去没有,我很在意王老师这句话。
我无条件的相信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者的忠告和良心。
很及时的,姐姐给我们买了《疯狂英语》回来,《罗马假日》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的外国人说的英语。
于是,每天早上和晚上吃完饭,不管是风是雪,我总要拿着英语课本,真的就张开嘴巴大声地朗读一两个小时。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西大时候。
我们的制度大家都知道,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找工作,出国留学,以至于后来的评职晋级,这一生,无不和外语牵扯在一起。
所以,当我后来一路走来,感受到也享受着学好这门外语带给我的好处之后,我确定王老师的这几句话,是我发生转变的第二个契机,真的,必须张开嘴,才能把语言学好。
第三件事情是,高三的时候,张佩老师给我们讲完课之后,讲了一点课文之外的东西。
他提到了两部文学作品,一是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二是刘恒的《狗日的粮食》。
我记得很清楚,当他说到第二部作品的名字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都红着脸低下了头,张老师自己也很羞涩。
我就很好奇,就想方设法地看到了这两本书。
恰恰就在那个暑假,姐姐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一本崭新的《平凡的世界》。
那时候,书籍是奇缺的,很匮乏,于是,这三样东西,被我翻来覆去地看了无数遍。
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发现了我从前对一些东西的误解。
从前我认为,能入高贵的艺术殿堂的,只有金碧辉煌、且高且大的宫殿和帝王,比如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比如孔夫子和司马大夫。
可是,张老师提到的《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让我意识到,原来,布鞋旧衣和穷孩子,也可以成为很伟大很光辉的文学形象,孙少平孙少安也可以被载入文学的史册。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在纯粹的美学意义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美和意义,是同等份量的。
后来,在西大读书的时候,我总是会下了彩虹桥,在去往天奇广场和回来的途中,在老舍先生和赵清阁坐过的石凳上坐许久。
在触摸到先生余下的冰凉的同时,我更深的感受到了,书上的东西,和我离的这么近。
那么,离我很近的东西,能不能也被抒写,而成为书上的东西呢?
这就是后来,我能够写马关和四中的缘由。
有读者说,我们老家那么穷,那么落后,有什么可写的。
我说,不怕,高天生来辽阔,值得被抒写被歌颂,可是,一片落叶一抔黄土,同样值得被抒写。
连沃尔夫,不也是在写她墙上的一个斑点吗?还写的还那么地长篇大论,那么地富于深意而与众不同。
我们的故乡马关,也可以成为第二个王安忆笔下的“老上海”,也可以成为第二个贾平凹笔下“商州”。
这需要我们无数张川人和马关人的自信和努力。
有的人说,你的文字,地域性太强了,建议我不要再写马关了。
以我的理解,地域性是个特征,任何作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
作者和读者分层,是个很自然的现象。
这第三件事情,是我的转变的又一个契机,是张老师给我的指引。
千万不要忽视和小看这些小事。
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个碎片组成,恰恰就是这些看似无意的小小碎片,千千万万个它们拼接,连接在一起,才组成了我们宝贵生命色彩斑斓的巍巍大厦。
教育的作用有多大?
就拿我自己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如果不是当时把数学补上去了,把英语学好了,也把语文学好了,我肯定考不上大学,也就没有后面的这些事。
那我会是什么,用我们那儿的人的话说,就是“赶着牛屁股走的”野丫头了。
当然我现在还是个野丫头,可是,现在的这个“野”,是令我自己满意的,另一个层面上的“野”。
宏观地看,人的一生很漫长,像一条连续不断的长河,可是,真正关键的路,只有那么几步。
中国历来是个农业大国,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我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从古到今,和我一样走“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的,不是一代,是世世代代无数的人。
所以,教育很重要。
所以,教育中抓住孩子转变过程当中的契机很重要。
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Skiptomylou在他的《十四岁那年被抛弃》一文中写到,说他本来学习很好,可就是因为暗自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而成绩下滑,他母亲很愤怒,对他说:“老师说你没戏了,再努力,也就是考个四十多名的水平,被落(la,去声)下了,回不到前三了。”
Skiptomylou说,后来,整整一个学期,他就活在老师的白眼和母亲的数落里。
“你不行!”老师和母亲的这三个字,像一颗钉子,把他对成绩本来想要捡起来的努力和人生的自信,全部就钉死在他那一颗冰冷的心里。
这个教训很痛。
好的人生,就像钱塘江的涨潮,只要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和勇气,迟早是会来到你的身边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的老师、父母、长兄、长姐们,面对一个正在迷惘年岁里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一些关注,发现,并且搭建他们人生发展和转变的良好契机,用我们温暖的双手,在背后推他们一把。
往期荐读:
窦小四
原名窦娟霞,甘肃天水张家川马关人,80后,现居重庆,从事教育行业。生性自由闲散,无拘束,钟爱山野乡村,偶有心绪,小结成文,视爱和文字为生命。探索爱与人性的奥秘,深困其中又淡然其外,从流如水!
本公众号二维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