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虚弱,内部派系相互妥协是唯一出路!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0卷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 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匈奴呼韩邪单于嬖左伊秩訾兄女二人;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长曰且莫车,次曰囊知牙斯;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曰雕陶莫皋,次曰且麋胥,皆长于且莫车,少子咸、乐二人,皆小于囊知牙斯。又他阏氏子十馀人。颛渠阏氏贵,且莫车爱,呼韩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车。颛渠阏氏曰:“匈奴乱十馀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创艾战斗。且莫车年少,百姓未附,恐复危国。我与大阏氏一家共子,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曰:“且莫车虽少,大臣共持国事。今舍贵立贱,后世必乱。”单于卒从颛渠阏氏计,立雕陶莫皋,约令传国与弟。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单于。复株累若单于以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匈奴呼韩邪单于宠爱左伊秩訾的两位侄女。长女为颛渠阏氏,生二子:长子且莫车(老三)、幼子囊知牙斯(老四)。幼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子雕陶莫皋(老大),次子且麋胥(老二),二人都比且莫车(老三)年长。三子咸(老五),四子乐(老六),都比囊知牙斯(老四)年幼。此外还有其他阏氏所生的儿子十余人。颛渠阏氏的地位最高,长子且莫车(老三)也深受单于喜爱。呼韩邪病危将死,打算立且莫车(老三)为继承人。颛渠阏氏说:“匈奴内乱十余年,国家命脉象发丝一样勉强维持,依赖汉朝的力量,才重新转危为安。如今平定未久,人民畏惧战争。且莫车(老三)年少,不能令百姓心服归附,立他恐怕又会给国家带来危险。我与大阏氏是亲姐妹,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儿子,不如立雕陶莫皋(老大)。”大阏氏说:“且莫车(老三)虽年幼,但可由大臣们共同主持国事。如今舍弃高贵的嫡子,而立低贱的庶子,后世必然要发生内乱。”单于最后采纳了颛渠阏氏的建议,立雕陶莫皋(老大)为继承人,并立约,命令雕陶莫皋(老大)将来传位给弟弟且莫车(老三)。呼韩邪死,雕陶莫皋(老大)即位,称复株累若单于。他任命且麋胥(老二)为左贤王,且莫车(老三)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老四)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按照匈奴的习俗,再娶王昭君为妻,生下二女:长女云公主,嫁匈奴贵族须卜氏;小女嫁匈奴贵族当于氏。

【解析】

和汉朝打了几百年的匈奴,在呼韩邪手上算是对汉朝彻底称臣。
此时的匈奴经历的五单于分裂和长期的内战,国力是极度衰弱。
而呼韩邪自己这个单于位也必须紧紧跟随汉朝,所以数次觐见长安,请求和亲,最终娶了王昭君。
现在呼韩邪立继承人出现了大问题。
颛渠阏氏(皇后)的两个儿子是老三、老四,而另外一个大阏氏(相当于贵妃)的四个儿子,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五、老六。
虽然老三是嫡子,但是不是长子,而老大虽然是长子,但是却不是嫡子。
常见的继承人选择办法通常有这么集中,立长、立嫡、选贤、兄终弟及。
而匈奴这次继承人选择,呼韩邪从最初的选老三,改为立老大这个转变,反应了这么几个问题。

1.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这话就是字面的意思,如果国家的新君年纪稍微长一点,对于国家而言是好事。
当然,年长不是七老八十那种,
而是说相对于小年轻而言,年长一些的性格稳定、成熟,经历的事情多,想事情会理智一些。
君主这个位置又恰恰是需要理性的位置。
呼韩邪要立老三时,老三的母亲也就是皇后就出来劝阻了,理由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2.继承权之下的人性纠葛

这里当真是颛渠阏氏的大义凛然?
诚然,颛渠阏氏自己说的理由是一方面,其实更多还是一个利益之争的问题。
老三年纪小,镇不住场面,就算有大臣辅佐,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乱权、篡权的事。
而且因为立了老三,让本来最有希望争一争的老大没了机会,那么老大心里会怎么想?
随着老三年纪增长,对老大的忌惮也会加深,而老大的兄弟也不少,彼此会不会有矛盾、有隔阂,甚至激化造成新的内乱?
所以这些混合在一起,都极有可能在未来对匈奴稳定造成破坏。
到那个时候,就不是选谁做继承人的问题。
而是匈奴又爆发内乱,被别人捡着机会给灭了,到时候谁都没得机会玩。
与其这样,不如让老大继位,换来整个匈奴的稳定。
关于这一点颛渠阏氏和大阏氏算是有一定的政治敏锐度和预见性。
在看到这个可能之后,利用自己都是亲姐妹的因素,因此形成政治联盟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妥协。
风水轮流转,单于大家有得做。

3.隐性问题埋下伏笔

到这里,原本呼韩邪想的立老三,变为立老大,从立嫡变为立长。
紧接着又做了一个补丁,即老大死后,传位给弟弟,这下变为兄终弟及。
在原文中是“约令传国与弟”,而在译文中,这个“弟”则变为了直接指老三。
这里“约令传国与弟”其实有三个可能。
其一,就是约定继承人选立的规矩即兄终弟及
其二,可能是译文中的老三。
其三,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老二。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会有这么四个情况发生。
首先,作为本来就要被选为继承人的老三,现在没了位置,将来还要再等几年,鬼知道能不能到手,这时候内心会极度不平衡,尤其是自己的母亲不向着自己。
其次,约定规矩之后,老大的儿子,本来也有继承权的而且这个继承权不比父辈兄弟弱,现在因为这个约定在,将来老大死后,老大的儿子不能继位,反而要传给自己的叔叔,内心也会极度不平衡。
再次,基于如果这个约定中的“弟”,的确是说老三,那么被跳过的老二,心中也会窝火,兄终弟及,自己比老三年长,按照顺序也必然是自己。
最后,按照人性,基本上都是自己死了要把东西留给子孙后代,而基于这个“约令传国与弟”的约定之下,如果某天,老大、老三,突然想把位置传给儿子,那么这种破坏规矩的行为势必会造成后面等着继位的弟弟们的联合反抗。
针对这个情况,中原王朝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商朝,原本兄终弟及要改父死子继,结果爆发了九世之乱。
宋国,原本父死子继要改兄终弟及,结果爆发了五世之乱。
不过宋国本来就是原来商朝被周朝灭掉的商人后裔,如此乱搞只能说传统艺能。
所以在一个长时间维度之下,匈奴的这种继承人制度,大概率会导致后面因为这个而爆发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这样选择,其实是基于当前匈奴的虚弱状态,以及内部的势力而决定的。
基于人性,利益都想自己独吞,不愿意分享。
现实的无奈,使得此刻的匈奴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有所妥协。
包括呼韩邪、颛渠阏氏、大阏氏、以及他们的六个儿子的个人情感与利益对部族稳定的妥协。
某种程度,也正是有了这种妥协,匈奴后面才有数十年稳定不动刀兵的安定局面。
而后面匈奴单于继承人也的确按照兄终弟及这条路走了下去,直到最后呼韩邪的第八子想传给儿子,造成匈奴再次分裂。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现代社会也有个国家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没错,就是沙特。
这个国家世界少有的君主制国家,而且从第一代国王死后,就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
直到第七位君主,直接违背原有的继承方式,废掉原有储君直接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继承人,并授予大权。
而后开始了针对沙特王室一系列管控。
这个不多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启发】

严格来说没有什么启发。
感触倒是有的,虽然说这次匈奴单于继承人是多方面妥协的因素。
但是却为其中参与的人,能够真的妥协而佩服。
尤其是需要牺牲自己利益的时候。
其实,个人感觉,很多时候一个组织能要强大,不光是组织中所有人劲朝一处使,更关键的是,在组织内部中的人,有时候需要有一点点妥协的谨慎。
而恰恰,所有的矛盾、纷争,就是来源不愿妥协,或者看到别人妥协却得寸进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