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股肱之臣,为何陈玉成封王却比李秀成早?李秀成一直耿耿于怀
【太平天国系列559,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相信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后期的两个名将——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这两人都是天京事变之后被群臣举荐给洪秀全,洪秀全一开始虽然对他们大力提拔,但是并没有将这两人封王,他俩能够先后封王,其实是乘了洪仁玕的东风。
1859年4月22日洪仁玕到达天京,与分别十多年的族兄洪秀全相见。洪仁玕的到来简直是解了洪秀全的燃眉之急,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已经能够不信任外姓人,提拔陈玉成与李秀成不过是迫于家族中没有有能力的人。洪秀全就下诏封洪仁玕为干天福,半个月后洪仁玕被封为干天义,两天后直接封为干王。洪仁玕到天京不足20天,寸功未立,直接封王。一直为太平天国苦战的陈玉成、李秀成肯定有意见,“武官众口沸腾”,洪秀全心里清楚,洪仁玕自然也明白。
洪仁玕是聪明人,多次向洪秀全推辞,洪仁玕曾在口供中记录此事,言说自己的担心,“予恐军心散乱,具本屡辞”。他向洪秀全提议把陈玉成也封王,洪秀全同意了,陈玉成就这样成为了当时太平天国除出走的石达开之外,唯一的异姓王。
有朋友可能会问,同为股肱之臣,为何陈玉成封王却比李秀成早?这难道是洪秀全在陈玉成与李秀成两人之间还有亲疏的选择,亦或是说洪仁玕与陈玉成有什么私下交易?小佛个人觉得大家可能想多了,对比陈玉成与李秀成的经历,我们其实不难发现两人之间的差距。
陈玉成虽然年纪比李秀成小十多岁,但是陈玉成却是太平军童子营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1851年,“父母早亡,没有兄弟”的陈玉成加入太平军童子营,与李秀成差不多同一时期进入太平军,但是陈玉成的表现明显比李秀成优秀。1854年,在西征军中出任左四军正典圣粮(督办粮草的官员)的陈玉成,靠着自己机智,只带了500人就拿下了武昌城,获得连升四级的奖励。而这时的李秀成尚未成名,同一时期内,陈玉成的官职都是高于李秀成的。
我们在清朝各方奏报中其实也能注意到,如果陈玉成与李秀成同时出现,陈玉成也是位列李秀成之前。
洪秀全前脚封洪仁玕为王,后脚封陈玉成为王,李秀成对于自己没有被封王,其实内心很不满,而这让跟随李秀成有段时间,后来投靠清军的李昭寿都能看李秀成对洪秀全的不满,借机煽动李秀成投靠清军。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距离陈玉成封王在四五个月之后,李秀成被封王,那时李秀成对太平天国的确贡献很大,不封王似乎说不过去——李秀成联络、组织了不少捻军队伍,转战于各个战场,着实壮大了太平天国的队伍,增加了太平天国的实力。这些其实被洪秀全看在眼里,但是李秀成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洪秀全是怕他投靠清朝,才迫不得已封他为王,我们在《忠王李秀成口述》中可以一窥李秀成的心理:
那时李昭寿有信往来,被天王悉到,恐我有变,封我忠王,乐我之心,防我之变,我实不知内中提防我也。
我为忠王者,因李昭寿之诱,而乐我心封之,恐防我有他心。
这两句话足见李秀成对自己未能与陈玉成同时封王耿耿于怀,其实,说句时候,就像前面小佛提到的那样,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是在论功行赏,毕竟那时太平天国真的还没有进入滥封王爵之时。何况我们从后来洪秀全对于李秀成的奖励可以看出,每逢李秀成为太平天国做了突出贡献,洪秀全都是有所表示的。一开始李秀成的忠王等级不过是属于三千岁,后来加到六千岁,再后来加真忠军师衔。
参考资料:《忠王李秀成口述》、《洪仁玕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