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 42 | UAL赋予我的,是学会在任何地方与室内设计“找关系”(内附采访视频)

YU FEI

LAC室内学术负责人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伦敦艺术大学)
MA Interior&Spatial Design
(室内与空间设计)

有着室内与空间设计,交互服务设计,数字化视觉设计的综合学科基础。在工作实践期间探索多媒体技术与空间功能的全新融合,并继续深造学习新兴领域技术与传统实体室内空间的结合方式,研究数字化材料在多尺度空间下的应用。

在三年多的作品集辅导经历中,辅导学生拿到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AA建筑联盟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爱丁堡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offer。教学过程中擅长引导学生发现日常中的惊喜与幽默,并用叙事化的图面来展示成果;倡导高效率的设计思考与快速反馈的设计方法,在项目应用中及时调整方向,迭代优化设计内容,注重项目的完成度并强调视觉化的成果表现。

W =  WANG CONOR
YU = YU FEI
本次很高兴能够邀请到YU FEI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0 1

W:除了做设计外,您的业余生活有什么爱好吗?

YU:我属于活泼好动的类型,平时游走在城市里各个地方。除了喜欢看展览外,对于城市各处新开的室内空间更感兴趣,会思考“其他设计们都在想什么呢?怎样提升室内空间中的服务性呢?这些材料造型都怎么施工的?怎样提升室内空间中的服务性呢?”等问题。

学生时代就对做首饰等小物件比较感兴趣,最近准备在业余生活中尝试一下。我还喜欢骑车,虽然是个半吊子,但非常喜欢骑行过程中沉浸在沿路建筑与风景中的感受。最近迷上室内单车,过程中看着环形屏幕上熟悉的概念场景觉得既亲切又充满动力。

The trip

0 2

W:为什么选择了UAL,UAL哪些方面吸引了你?

YU:是时候为UAL的室内与空间设计背书证明了!在很多描述UAL室内与空间专业课程的文章中,都会笼统地写“这儿的室内更注重概念的发展与艺术性表现“,这是我选择UAL的初衷。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会时常陷入自我怀疑“这是我所认识的室内设计吗?空间可以这样塑造吗?学校的教学风格如此纯艺吗?”

Chelsea graduation show

但随着学习的加深,答案也趋于明朗。相比起培养完整成熟的室内设计师,UAL的教育导向更多是“你可以在任何设计科目、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找到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联。”这让我开始对室内与空间设计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理解。

0 3

W:您在读书期间印象最深的一门课?
YU:我对“Open Classroom”印象深刻。那时候我刚到切尔西,对学校的workshop没还没理解透彻,并且还需要和许多肤色各异的同学频繁交流,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十分困难。随着项目的搭建,第一次在工坊做craft,与同学们一起实现“随做随设计”的模式,在一次次的设计迭代中,熟悉了workshop也熟悉了大家,这让之后的学习生活轻松了许多。

Chelsea 3d workshops

0 4

W:您认为国外教育与国内的不同点在哪?
YU:就UAL为例,老师们对课程主题的贯穿要求非常严格,比起每一个作品具体需要多少张图纸,图面表现有多精美或者炫酷,更关注的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做的每一步是否紧扣主题,图面或方案表现上能否准确的表达设计主旨以及整体逻辑是否能够自洽。(在达到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再去追求图面效果,这才能获得老师们的青睐,因为这是艺术素养和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

与此同时,国外教育包容度会更高。不同老师的组风格上会有所差异,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可能都会有新的想法诞生。老师们很少会把自己的想法与逻辑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给予极大的自由空间,随着自己每一次想法的变化与迭代,他们也会在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方向。这对我之后的学习方向以及职业规划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我会有一种感觉,在《室内与空间设计》这门学科学习的路上,面前有许多路可以选择往下走,每一条路都不是唯一的,也没有孰好孰坏之分,每一条都会引领学生踏上意想不到的未来。

0 5

W:方便谈谈您的研究方向吗?可以为大家分享一个你最喜欢的项目吗?
YU:最近很感兴趣数字化材料与体验式室内空间这个方向。当虚拟的多媒体内容被引入到实体环境时,它们的融合怎样能创造出更多维度的体验环境,而这与传统室内设计的美学又该怎么平衡。

我会对来自于日常视角的设计项目、能还原场景创造体验的空间设计、能承载情感的场所,无关它们是橱窗、平面作品、舞台设计抑或是工业设计、景观设计,都怀揣着无比的好奇心去细细观察。

作品《Pop-up Store》是我非常喜欢的项目。当时我正被Daniel Arsham的纯白雕塑作品所吸引,对“变异的未来建筑”这个方向很感兴趣。但也考虑到想要创造实用性功能空间的初衷,加之自己当时对某个品牌的鞋子比较有好感,这个项目也随之诞生了。Daniel arsham把建筑变成好玩、有生命、没有固定形态东西的想法,创作了许多挑战人们固有认知的作品,这也是我脑海中还原我想象力的最简单、最触手可及的方式。

Pop-up store:“Containing Affect”
Dainel arsham: Knocked-through walls

我非常享受在任何设计项目、艺术作品中找寻与室内空间的关系。找关系”这三个字也贯穿了我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切尔西刚开学的时候,我还有些许不适应。暑期的毕业展让我觉得“过于艺术”,我开始思考这些到底和传统室内人在做的东西有什么关系?

但就如伦敦这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来说,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伦敦除了有许多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展览,作为设计类学生,相当一部分的知识汲取都来自于课外。并且室内设计不是一门闭门造车的学科,需要不断实践,浏览,亲身体验各方面的东西,比如liberty百货的圣诞节橱窗、Selfridges商场日常更迭的展示装饰设计,甚至路边演奏的悠扬管弦乐队等都能给予我不同的知识与灵感。

0 6

W: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给你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YU:我最喜爱韩国的装置艺术家Do ho suh以及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

学生时代就非常震撼于Do ho suh老师的大型空间装置,在伦敦上学期间也有幸参观他在伦敦第一次系列大展,亲身体验到装置现场的空间和回忆交错的视觉效果,让装置艺术与建筑学产生了最紧密和最深刻的联系。

Do ho suh: Home within home

而佐藤大老师指导下的nendo工作室的所有作品,算是打开我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他是一位擅于在一切日常生活瞬间与设计中“找关系”的设计师。贯彻他设计作品中的方法论,让曾经不断怀疑是否有从事设计工作天赋的自己,真正意识到方法论和工作流的重要性,对我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Nendo: TV program studio

0 7

W:您是如何培养学生设计思维?
YU:人是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物种,我的性格与强势毫无关系,对我来说,我想把自己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包容理解也带给其他人。我遇到过很多古灵精怪的人,可能在专业绘画技法或者实力上,他们不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绝对各有闪光点。闭门造车上网冲浪首先不是培养设计思维最好的方法,我更倾向于引导大家把学习场所搬至城市范围内,比起通宵达旦执迷于局部方案的迭代,不如以更宽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项目。

随堂笔记

简单点说,如果爱好文学热爱写作,那不如多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惊喜瞬间,把重点放在主题深化与概念贯穿上;如果本身就是技术宅软件达人,那更要发挥好这个优势,将视觉的特性贯穿项目;而技术一般的普通萌新也没必要担心,虽然在初期没有技术优势,但摆脱了技术的桎梏,反而能在逆境中创造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培养出跨学科的兴趣,这是一件好事。总结一下,就是“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流,之后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0 8

W:您觉得室内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YU:官方说法是“室内设计是实用型艺术,他们的服务对象不同。”于我来说,室内设计是“营造空间氛围感与创造体验”。艺术也许存在灵光乍现的瞬间,室内设计更多偏向于多维度审视灵感、探究空间与创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特别体验

我始终觉得室内与空间设计,这是一门非常多元,并且值得学习的科目。它既有建筑学下的严谨与逻辑,也融合了艺术中的自由与趣味。它和其他设计专业的边界和领域其实已经模糊。视觉传达设计中常用的网格系统,给室内设计中的平面布置与立面关系梳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论。而室内设计培养的空间性思维、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创造,与其他新兴学科如交互设计、多媒体设计等都能双向赋能。

Dainel arsham: stage design
Microsoft fluent ui

而正如上面所说,学习室内与空间设计并不意味着你只能从事室内设计师这个职业。它带给你的设计思维培养、绘图方案建模能力的训练,足以让你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真正想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室内与空间设计就永远不会是夕阳学科。

更多导师信息可进入LAC STUDIO官网查看
http://www.lacstudio.com/teachers/

推 荐 阅 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