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调理取穴五大原则 !
一般针灸书上经穴学占很大篇幅,有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又有许多新穴,加起来在千数以上,人身几乎寸寸是穴。每一个穴都有一定的主治作用,有的一穴治疗多种病,和药物一样,非常复杂,要记住实属不易。只有由博返约,抓住要领,掌握原则,执简驭繁,临床使用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上说:“三百六十五络,所以言其烦也,而非要也。”“不得其要,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我们在这些经验的启发下,将复杂的穴道主治作用归纳为五条原则,以便于记忆,便于应用。
01
本经的穴道治疗本经的病
凡是属于一条经脉的穴道其主治作用是大同小异的,多数是可以治疗其本脏腑本经脉所发生的疾病;也治疗本经所主和本脏腑开窍的病候。
例如:手太阴肺经有十一穴。基本上都治疗呼吸系统的病。不论咳嗽、咯痰、气喘、吐血、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炎、胸痛、感冒、流鼻涕、鼻出血等一切呼吸系疾患均可选用本经的穴道。
又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经的穴大致上也治属于“肺气”范畴的病、在表的外感病、皮毛的病和鼻腔的病。
肝藏血,主筋、主风、肝气留于两胁,达巅顶。开窍于目。因此,肝经的许多穴可治因肝不藏血的出血性疾病,也治筋脉弛缓、筋急挛缩、中风惊厥、角弓反张,两胁疼痛、头顶痛和眼目疾患。这一系列复杂的证候皆责之于肝,都可以选用肝经的穴道。
这都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之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作为依据的。实际应用于临床也确实有效。也正是由实践经验的积累才形成了这套理论。所以,我们概括地认为本经的穴道就治本经的病候。
02
有表里关系经的穴道治有表里关系经的病
人体十二经脉是由十二脏腑发出的,每一个脏腑各领一条经脉,六脏六腑配为六对,即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有经脉联系互相沟通,称为表里关系。
也就是阴阳配偶的脏腑属络关系。每一条经脉都是属脏络腑,或属腑络脏,它们互相属络,加强了内在联系,而且相表里的经脉在肢体循行的道路上又有络脉互相联系,其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脏经的能治腑经的病,腑经的穴也能治脏经的病。
比如: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等,它们所属的穴道大多有互相主治作用,如脾经的穴可治胃经的病,胆经的穴可以治肝经的病,肾经的穴道可以治膀胱经的病。
特别是各经的络穴,更有兼治疗表里经病候的作用。因此,只要知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候,在临床上就可以按表里关系经取穴了。
艾灸公开课
长按下方二维码报名
进群立即学习,明晚开课
课程永久回听
0基础也能轻松学会用艾灸调理身体
03
局部的穴道治局部的病
人体所有穴道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均可治疗该穴所在部位、邻近组织器官及脏腑的疾病。所以,不论头面、颈项、胸腹、腰背、胁肋、四肢、关节、手足,那个局部有病,不分经脉,都可以在局部和邻近取穴。
如头面部的耳、目、口、鼻等周围各穴,都主治邻近器官的病;躯干部的胸腹、腰背上的穴道,都治其邻近各内脏的病。
如心、肝、脾、肺、肾、胆、胃、膀胱、大肠、小肠,等等,在胸腹部和背腰部都各有募穴、俞穴主治疾病,它们附近的穴道也都治该脏腑的病。
如腰痛可以针肾俞、三焦俞;面瘫针阳白、颊车、地仓;膝关节病可以针内外膝眼、梁丘、阳陵泉、足三里。
这些穴位不是属一个经脉,但可以取穴使用。即使内脏有病也可以取其相应体表上的穴位、压痛点、反应点、阿是穴及邻近处腧穴,都同样有效。如胃痛取梁门、中脘;胆囊炎取期门、日月;膀胱炎取关元、水道等。
此外,压痛点、反应点、阿是穴都可以应用。局部皮肤有痒、麻、冷、热等异常现象时就可以在局部皮肤上用针灸治疗。当然这是属于最简单、最简便、最易记的穴道主治作用,实际应用不能单靠这种方法,还要全面结合。如果只会用这种方法,那就未免要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弊病了。
04
经络所通,主治所在
凡是经脉、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等所通过、到达、交会,交叉、交接和联属的地方发生疾病,本经的腧穴皆可治疗。
只要是这些路线上的穴道,不论距离远近,路线曲直,只要“经络所通”,即是“主治所在”。也就是“本经穴位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疾病”。即一条经脉上的穴位,对内治疗本经脉所系脏腑的病,对外治疗本经脉所经过、所通达地方的病。
如肝经属肝脏,在足部的太冲穴,对内就治肝脏病对外就治两胁胀满和头顶痛。因为肝经的经脉循行路线是“留于两胁,上达巅顶”的关系,所以临床上常常用“明其部以定其经,循其流以导其源”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也可以用“以部定经,循经导源”的方法,来掌握经穴的主治作用。换句话就是:辨明病变部位和经脉的循行路线找出病变是属于那一条经的范围,取那条经的穴道效果就好。
例如上牙痛属胃经,取足上的内庭穴;下牙痛属大肠经,取手上的合谷穴;审察病候表现是属于那个脏腑的病,然后在那一经上取特要穴,疗效就会好。如心经发生病变,心烦,气短、卧不安,可取原穴神门。
还要注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问题,如胃皖痛,是胃经的病候,急则先取其郊穴一梁丘以止其痛,这是治标;缓则取其背俞——胃俞,募穴——中脘,下合穴——足三里,这是治本。
这就要求针灸医生必须熟悉经络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交接和十二经病候,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病候等。应用于临床取穴,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05
特定的穴道治特定的病
人们在千百年无数次的实践中认识到,特殊的穴位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十四经中的特要穴:俞募穴、原络穴、五喻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等,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临床应用时需要一一考究。
其次是经外奇穴,这是十四经以外的穴位,也各有独特的作用,如:百虫窝治痒疹,腰奇穴治癫痢,痞根穴治疗积食积,子宫、胞户治子宫病,四花穴治肺疲等
还有经验新穴,这是解放后,针灸疗法得到广泛的开展,群众掌握了针灸疗法,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有效穴位。如落枕穴就治落枕,强音穴就治失语,前进穴就治下肢麻痹,举臂穴就治上肢麻痹,喘息穴就治哮喘,安眠穴就治失眠等等。
治疗是把经络、腧穴、刺灸手法三大块知识等综合运用于患者,只要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此部分内容便可以做到灵活机变,随症运用。
你若喜欢,点赞
+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