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别再让语言暴力伤害孩子了

父母的冷言冷语,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有一个关于“好好说话”的公益短片,虽然很短,但是父母们看完之后,都沉默了,有多少人曾经,也是用这种方式在跟孩子说话?

拍摄的工作人员以试镜为理由,选择了几组家庭,对父母和孩子们进行了单独的拍摄。他们要求父母要模仿当初生气说话时的场景,父母看到孩子的反应后,开始慢慢反思自己的行为。

转圈圈篇:

第一次孩子兴高采烈地打电话给妈妈,“爸爸问你什么时候过来?”

妈妈不耐烦地说:“妈妈在忙,不要再吵了!"

妈妈这么凶地说话,孩子不敢再追问了,他默默地放下手机,一脸不开心。

孩子耐心等待了一会,妈妈还没有出现,孩子不得不再次给妈妈打电话。然而孩子还没有开始说话,妈妈就直接吼到,“不要再打来了!“

妈妈的冷言冷语让孩子更加的垂头丧气,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惹得妈妈生气了。那一刻,他情绪低落地在沙发上画圈,沉浸在自己悲伤的世界里。

在另一个房间的妈妈,看到孩子伤心的样子,她大吃一惊,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无心说的几句话,会让孩子这么难受。

心理学家法迪斯说过,孩子会在感情的氛围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

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孩子的情感丰富,他会特别的敏感,如果他察觉到父母不耐烦,厌恶的态度,那么他们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了,这种挫败和失落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父母的冷言冷语,会让亲子关系更加恶化

老王妻子早逝,他一个人苦苦把女儿拉扯大。他是一个外卖快递员,每天穿梭在街头上给客户送货。送货员虽然时间比较自由,但是因为订单比较多,所以他很忙碌。

有一次,他去女儿的学校参加家长会,虽然女儿跟他说了开会时间,但是他那一天,因为公司给他派了个急件,所以他要先忙完才能赶过去。因为老王相信自己不会迟到,所以他也没跟女儿提及这事。

第一次女儿打电话给他,他还在送餐途中,他骗女儿,“你不要急,我已经出发了!“

第二次女儿打来,他迷路了,还在找地方,他接起电话就喊道,“别催了,一会就到!“

第三次女儿打来,他刚刚在客户家出来,他怒气冲冲地说,“在路上了, 你不能再等等吗?“

虽然老王最后成功地赶到了学校,也参加了家长会,但是女儿却非常生气,不愿意搭理他了。平时父女沟通就很少,如今因为这事,女儿和他更加疏远。女儿主动示好邀请他去家长会,然而,老王却搞砸了,老王很疼爱女儿,却不善于表达。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他的冷言冷语,却把女儿推得更远,让亲子关系更加地恶化。

尊重孩子,从好好说话开始

1.父母在情绪稳定后,再回复孩子。

人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越亲近的人,我们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对他们恶言相向。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会认为不管我们怎么做,亲人都不会离开我们,而这个亲人,也包括我们的孩子。

不管我们有多么爱孩子,却总是对孩子没有耐心,忍不住对孩子冷言冷语。大部分的父母经常把孩子当作成年人,他们不会考虑到这只是一个孩子,也很难意识到自己说出的话,对孩子而言,伤害有多大。因此,如果父母情绪比较暴躁,不妨先冷静下来,再给孩子回复。

2.如果父母做错了,真诚地给孩子道歉。

父母不是神,也会犯错。如果是父母自己的做法不对,而迁怒于孩子,那么父母应该主动给孩子道歉,寻求孩子的原谅。孩子永远不会记恨父母,相反,他们渴望与父母平等交流。

3.拥抱孩子,跟孩子共情。

如果父母的言语伤害了孩子,孩子抗拒交流,父母可以静静地拥抱孩子,与孩子共情,等孩子心情平复了,他就会打开心扉跟父母交谈。

4.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说过,小孩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关于自己的话,还会把它变为自己的观念。

很多父母明明很在意孩子,但是却不懂得好好说话,反而经常用训斥的方式,跟孩子说话,久而久之,孩子会相信父母说的反话,认为父母并不疼爱自己,反而是处处嫌弃自己,导致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父母和孩子正确的交流方式,应该是说出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也会相应地给出回应。

结语

《挑妈妈》这首诗道出了孩子对父母的渴望,“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很卑微的态度,他们小心翼翼地跟父母说话,就是盼望父母多爱他们一点。好好说话,其实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既然孩子选择了我们,我们应该珍惜与孩子的缘分,别再让语言暴力伤害孩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