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了拿孩子当个宝,不高兴把孩子当根草,你究竟想把孩子养成什么样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每天絮叨家庭教育的涛声依旧。
有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或方式方法,都随着自己的情绪而变化,高兴了宝贝长、宝贝短的,会放宽对孩子的要求;一旦自己心情不好了,阴沉着脸,不管孩子有没有做错事,都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
如果我说这样的家长其实就是年龄步入成年、心理停留在未成年的大孩子,还没长大,可能有的家长还不服气。他们的理由是,不都这样吗?谁还没个不高兴的时候啊,这是正常反应啊。
其实,每一个成熟的家长,都应该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如果不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就会留下家庭教育的诸多遗憾,孩子出问题了,你都不知道根源在哪。
那么,这样忽冷忽热的家长,对孩子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首先,让孩子缺乏边界感
什么叫边界感?就是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孩子小时候辨别对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大人的反应来判断——家长高兴了,这就是对的,家长不高兴,孩子就认为做错了。
如果孩子做了同样的事情,家长前后反应不一样,那么,孩子内心就难以确立稳定的是非标准,做人做事就会无所适从,很容易行为失当。
第二,孩子没有安全感
边界感的缺乏直接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没有边界感的危害,心理学家打了一个比方:孩子在一座山上玩耍,如果知道悬崖在哪里,我们就可以在远离悬崖的地方放心大胆地活动游戏,这是边界感带来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不知道悬崖在什么地方,他在山上玩耍,会随时担心可能坠入悬崖。这种心态就是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不可能尽情玩耍,很容易出现焦虑。
如果家长平时不那么忽冷忽热,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像告诉孩子悬崖在哪里一样。让孩子明白,只要你不靠近悬崖,你就是安全的,这样孩子就可以减少焦虑情绪,安心学习生活。
第三,容易让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家长对孩子的忽冷忽热,让孩子没有了正误判断的标准,到底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是按照正确与错误来选择,渐渐地,孩子就会用努力讨好家长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因为孩子知道,让家长高兴了,自己做错了也不要紧,既然如此,那家长怎么高兴我就怎么做,家长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总之,只要讨好家长就有好果子吃。
当然,也有的孩子会更加叛逆,因为家长的行为让孩子失去了信任,他无法从家长这里得到判断标准,只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做。而孩子的标准肯定有幼稚的成分,于是就会增加与家长的冲突。
最后,一个让飘忽不定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家长,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是非不明,难以让人相处的人。因为他人感受到的是一个没有原则是非的人。
甚至孩子成家立业后,他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意识不到这是错误的教养方式,他会认为父母就是这样对我的,我再这样对待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在此奉劝家长,无论你在外面遭遇了什么,在孩子面前要尽可能平静下来,你有委屈可以和家人交流,有烦恼可以和他人倾诉,有压力可以想办法排解,但是,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喜怒无常,因为你为人父母,你是担负着教育孩子的家长。
这是我有感而发,如果觉得有启发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