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美容』上篇→二、中医饮食美容的理论基础
中医饮食美容的理论基础,除了中医学中的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理论外,还包括了美容学、饮食学方面的理论,包括了饮食合理调配、饮食的注意事项、饮食的禁忌、食物的四性五味、食物的功能等。这些理论长期指导着中国人的饮食,为饮食美容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人民饮食结构的主要理论来源,以下分别论述。
(一)中医学理论
1.五脏与美容美体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不但影响人体的生理状况,也同样影响人体外表容貌、皮肤、形态。
(1)心: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对美容作用是通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环运行而完成的。心与脉相连,形成一密闭的循环系统,依靠心气的推动作用,使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周流不息地运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头面五官、肌肉皮毛以及整个人体得以血液的灌溉,对美容的作用尤其表现在面部。中医学认为,“心其华在面”,就是说心血的正常运行对面部滋润,就可使容面焕彩。现代医学认为人的面部血管尤为丰富,心的正常运行,在面部尤能表现,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血脉就充盈,节律均匀,面部血管供血丰富,则面色红润光泽;反之,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影响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就可出现血液运行不畅,出现面部血管供血不足,或面部血行不畅,其必影响面貌,而出现面部皮肤营养供应不足,而出现面色憔悴;面部血管供血不足,而出现面色淡白;面部血管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面色暗紫。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与面容关系甚密,除了针对病因采用药物治疗外,对心主血脉功能不正常的人,我们可在饮食中配合益气、活血的食物以助心气,活心血。
心主神志,是指心能够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医学将人的精神、思维、意识的功能归于心。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反应灵敏,给人一个神采飞扬、精神振奋、目光炯炯的健美形象。反之,若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轻则出现失眠多梦,精神委靡、目光无神、反应迟钝;重则神昏、谵语、昏狂、痴呆。中医将心主神志功能正常称为得神;功能轻度异常的外在神、色、形、态的表现称之为神气不足;重度异常的外在神、色、形、态表现称之为“失神”。其中神的外在表现可体现在眼神、神色、神情、神态。具体得神的表现为目光炯炯,眼活动灵活;面色红润有光泽;表情自然,体态自如,对答切题,思维敏捷。得神是健康的标志,也是健美的体现。总之,中医学认为心的功能正常与皮肤,特别是面部的肤色以及人的眼神、神情有密切关系。饮食中具有养心安神的食物对调整心的功能、养颜润色、注神增彩有意义。
(2)肺: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与皮毛关系密切。
肺主气司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是通过肺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人体的浊气。这一吐故纳新不但与肺的张合有关,中医学认为肺的呼吸与附于皮肤的汗孔开合相关,而汗孔的开合又与排泄和气体交换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功能正常,不仅可使呼吸均匀、吐故纳新,而且可使皮肤致密光泽。反之,肺主气的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肺呼吸功能的减弱,出现动则气喘,音怯声低,精神颓丧,虚羸疲惫等症状,也可使卫表不固,不但可致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而且可影响皮肤的致密性和弹性,出现皮肤松弛起皱,毫毛枯槁。
肺主宣发、肃降,是指肺能降水谷精微及卫气等物质上输于心肺,皮毛和下降于肾与膀胱。皮毛位于人体肌表,具有保护肌表,抵御外邪入侵,维持机体完整的功能,皮毛需要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卫气与津液布散到位,以维持皮毛的充养,润泽与温煦,以达皮毛腠理的卫外功能。肺宣散功能正常的人,不但可减少外感病的发病率,而且可使皮肤光洁润滑。反之,肺的宣散功能下降者,不但卫外功能减退,而易出现感冒,而且皮肤易干枯发皱,易出现皮损性疾病,如肺气不宣,皮肤郁热可出现皮肤红疹;长期肺气不宣,而致肺热壅盛,可致痤疮、湿疹、酒糟鼻等皮肤病。肺主肃降,通调水道,是指肺可将水谷精微、水液等下输膀胱,而致水液代谢正常,使小便通利。肺主肃降功能减退,除可导致水液代谢异常,水液不正常积聚,酿痰生成水肿,出现咳喘诸症外,也可导致嗅觉失敏,鼻颊肿大,有碍容颜。
(3)肝:肝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疏泄调摄情志,促进消化、调畅气机的作用。情志对美容影响事关重大。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过昭关,就有“一夜须发皆白”的记载。情志的刺激可致人体的气机失调,气血逆乱。《内经》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的记载。气机失调不仅可致百病丛生。长期的肝气郁结,郁思不解,愁眉不展,性情乖戾,也会影响面部容貌,易出现乳房肿大、瘿瘤等,影响形体之美。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和调节血量的作用。中医学认为肝脏本身藏一部分血,以濡养本脏,防止肝阳过亢,而血液的运行主要靠心的推动,但血液量根据人体需要调节则取决于肝脏。王冰在注释中提出:“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脏。”说明肝藏血主要包括了上述具有贮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含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不仅可保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而且可保证血的濡养功能正常。如血能养心,则心血充盈,脉率均匀;血能养目,则目澈清明;血能养筋,则肢体伸屈活动自如;血养冲任,则月经正常。反之,除了会出现失眠、心悸、目糊、月经不调、肢体伸屈不利外,也可因失眠心悸而致面色不华;肢体屈伸不利而影响形体、姿态的挺拔;月经不调而影响面色、发质等损容性变化。
(4)脾: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主四肢,其华在唇。
脾主运化,是指脾对饮食物有消化吸收功能,人体后天摄入的食物中,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转化为气、血、津液。气血津液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可使全身的脏腑组织,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得到充分的营养,特别是脏腑器官得以营养则脏腑功能正常,表现为精力充沛;肌肉皮毛得以滋润营养,可表现为肌肉满壮,皮肤红润细腻;毛发得以濡养则毛发稠密,乌黑而有光泽。反之,脾失健运除了出现一系列病理症状外,还可出现损容现象,脾失健运发育不良,则身材短小,体质单薄,中老年则表现皮肤松弛,容易起皱;脾失健运,气血不足则面、唇淡白;脾失健运,津液不足则皮肤、毛发干枯而萎;脾失健运,水湿不运则水肿,影响外在形体美。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血液能够在脉中正常运行,除了有心气的推动和肝的调节外,脾的统血作用也非常重要。脾如不能统摄血液则可出现月经量多,皮下出血,甚至便血、尿血等。长期出血,必然导致气血不足,面色失容,而出现唇、舌、面色的淡白,或面色萎黄,头发分叉干枯,爪甲变脆等损容的外在表现。
(5)肾:肾的主要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纳气,主水,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是指肾具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这精气又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的原始物质。肾藏精,藏的是肾中精气,肾中精气是由先天之精(禀于父母)与后天之精(来源于后天水谷),两者聚满汇于肾中,成为胚胎发育,人体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对脏腑、器官等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体健美也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中精气是胚胎形成的原始物质,又有促进第二性征的功能。由父母双方而决定的肾中精气,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体型、头面五官、肌肤毛发的健美。如来自不同的肾精就决定了这个人的高瘦、面容分布;来自不同的民族可有肤色与发色的不同。肾中精气的逐渐充足,使人自幼而成人,并逐步具备了“天癸”这一促进性功能成熟的物质。天癸可使女性月经来潮,乳房丰满,臀部圆满变宽,腋毛阴毛生长,形成女性特有的线条美。天癸可使男性产生精液,具备性能力;使男性的体格健壮,体型上宽下窄,肌肉满壮,产生胡须、腋毛、阴毛,形成男性的特征和男性的线条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肾中精气逐渐减退,人体的外形也出现一些变化,如出现“面焦”、“额白”、“齿发脱”以及面皱、皮肤弛等一系列衰老的外貌特征。可见肾中精气在主宰着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的同时,也决定了人体的外貌体表健美,因此,及时注意补养肾中精气,选用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是延缓衰老,美容健体的重要方法。②肾中精气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使骨坚齿固,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而“齿为骨之余”,齿、骨的坚固是人体体型健美的重要因素。如肾精充足,幼年则表现为齿更发长,身体长高;青壮年则骨骼隆壮,肌肉满盛,筋骨强健;老年则齿发不落,身板坚挺。反之肾精不足,不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在幼年则表现为身材矮小,齿发迟长,筋骨痿软;青壮年则表现须发早脱早白,身体单薄,体型瘦矮;老年期则表现为齿摇发落,背驼佝偻,骨质疏松脆弱易断,易产生骨折。
肾主水是指肾能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来调节水液。肾中阳气充足,具有温化水液作用,使肾的开合正常,对多余的水液通过尿液的形成排出体外。水液的排泄正常则体内水液保持亦正常,可使人体脏腑组织得以濡养,关节滑利,肌肤润泽,肌肤弹性好。反之,水液代谢不正常,水液积聚过多则肌肤水肿,形体臃肿,影响形体美,如水液丧失太多,则形体脱水而出现皮肤干燥无光泽,皮肤易起皱纹而影响面容。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维持呼吸深度的功能。肾主纳气功能减退,中医称之为“肾不纳气”,除了表现为呼多吸少,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的症状外,在体态上还表现出张口抬肩,胸廓桶状,锁骨凹陷,面唇青紫或面色淡白,从而影响形体面容的外在美。
肾其华在发中医认为头发的乌黑光亮,不仅与血有关,而且与肾中精气的充足有关。幼儿时,肾中精气充足则头发茂密油亮,中老年时,肾中精气充足则不易脱落。反之,幼年时,肾精不足,幼儿易出现枕脱,头发稀疏,色黄而直立;中老年则须发早白、早脱。因此,饮食中如注意及时补充具补肾益精作用的食物,则可美发、护发,改善发质。
2.气血津液与美容美体
气血津液,不仅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美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充足特别对人体的皮肤、毛发,以及形体肌肉有重要的健美作用。中医学认为气是无形的,属阳,血和津液是有形的,属阴。对人体健美起作用固然离不开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防御作用,但气主要对人体的生理起主要作用,相对而言,对美容、美体、美发起主要作用的是血与津液。
(1)气: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气的上述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脏腑功能,对人体血的运行、生长发育的推动、温煦、固摄以及饮食物与气血津液的转化作用。气的生成充足,各项功能正常,才能维持生理活动,为人体的健美提供保障。人体表现出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双目炯炯、语清洪亮、生机勃勃的面貌。反之,气的生成不足,功能低下,中医称之为“气虚”。表现为神疲、神倦、四肢懒怠、少气音低、面色不华、四肢不温、皮肉松弛等。其次,气的功能正常与否还可影响血、津液的功能。气行不畅可致血行不利,出现气滞血瘀而出现颜面斑点、节结、鼻赘等皮损性疾病而影响容貌;气行不畅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水谷精微失于布散,而致痰饮,水湿不得运化,水湿停留,膏脂积聚而致体形肥胖、赘肉再生。
(2)血:血的主要功能是滋润营养全身,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的滋润营养作用,早在《内经》中就指出:“血主濡之。”中医学认为人体各脏腑器官,只有在得到血液的濡养和滋润下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同样,血在滋养脏腑的同时,也灌溉了人体的肢体、筋骨以及官窍。《景岳全书·血证》中提出:“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血液充沛,流行全身则濡养有权,不仅可表现为神思敏捷,筋骨柔和,肌肉丰盛,而且可表现为面色红润,皮肤柔软而有弹性,毛发润而有光泽。反之,血的生成不足,中医称之为“血虚”,除了表现为月经不调,夜寐不安,心悸外,还可表现为面色不华或萎黄,爪甲不荣,毛发干枯。如血的运行不畅则表现为肌肤甲错,面色黑暗,唇色暗,或颜面斑点等。因此,中医经常用补血或化瘀方法来治疗由血虚、血瘀引起的皮损性疾病,或损容性面色,食物中如经常添加补血食物能起到养颜美容作用,如出现瘀血型的损容,治疗一般需用活血的药物。
(3)津液: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组成血液、滋润濡养全身各组织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的主要功能是滋润濡养作用。布散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毛肌肤,使肌肤润泽;流注于孔窍的津液,能滋润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渗入于血脉的津液,能充养血脉并生成血液;渗注于骨、关节、筋膜,能充养骨髓、润滑关节。津液生成和输布正常则肌肤柔润、毛发亮泽、目睛明亮、口润鼻灵、关节滑利、行动敏捷、体态健美。津液生成不足,主要导致滋养失利,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而起皱、毛发枯燥、目涩羞明,容颜苍老;津液输布运行不畅则留滞成痰饮、水肿,痰聚为核则痰核、瘿瘤,聚于皮下,不但影响脏腑功能,而且有碍于体型面容。历代医家以及民间驻颜葆春,无一不重视对津液的充养和顾护,特别留驻皮肤的水分是养颜护肤的重要课题。食物的水分以及正价饮用水以及防晒都是保护体内以及皮肤津液的重要养颜环节。
3.经络与健美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经脉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循行路线,位于人体的体表部,呈网络状分布。经脉的主要功能为统率、联络、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由于经络之间表里相连,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因此脏腑内外的联系,气血表里之沟通,人体的形体、头面五官、肌肉、皮肤、毛发等外部组织无不依赖于经络气血的流通。按摩腧穴、食物、药物的运用均应依经脉流行贯流为原则。近来,运用针刺穴位,或按摩穴位治疗皮损性疾病,以及针刺、按摩穴位等来养生、保健、驻颜。其机理仍然为促进局部经络气血流畅,使局部皮肤营养加强而达到养颜作用。配合合理饮食,美容效果更佳。如有较明显的损容性疾病则应配合药物治疗。食物美容、药物治疗都要以经络为渠道,通过经络的输转、传导作用使食物、药物达到相应的部位而发挥作用。外用面膜的有效成分也是通过皮肤、毛孔的吸入,聚于络脉,作用于经脉而达到美容护肤效果。
中医的以内养外的美容方法,是中医美容,特别是饮食美容、中药美容的一大特点,其以内养外的机制就是通过脾胃生化、经络传导、络脉吸收,滋养肌肤、润泽毛发的。
另外,耳穴、足穴等自然方法,也是根据全息胚以及经络传导理论来达到美容效果。这些方法可与食物美容配合运用。可加强脏腑功能,促使人体的健美,而且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是养生健美常用的方法。
4.病因与美容
与美容有关的人体部位不外乎皮肤、毛发、爪甲。现代医学认为这些部位发生异常或发生疾病与体质、营养、细菌病毒的感染有关。中医学是根据外在表现来审其病因,这种寻求病因的方法,称之为“审证求因”。现简述中医病因说在美容上的表现及特征。
中医在外感病辨证中,提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其中与美容、美肤关系较大的是“风”、“湿”、“燥”、“火”。
(1)风邪致损容的表现与特点
1)痒。“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动则痒”。可以因风邪外袭,皮肤干燥而发痒;也可由气血不足,血虚生风皮肤失养而发痒。常见过敏性皮炎,皮疹而痒,中医辨证多属外感风邪,食物中应祛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而致的痒,中医辨证多属血虚生风,应以养血祛风为主,食物应注意添加养血食物。
2)干燥脱屑。外感风邪或体内血虚不能营养肌肤而使皮肤干燥脱屑。中医认为头屑、体屑过多与血虚生风、外感风邪亦有关。
皮疹变化快是由于风邪具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故一般认为,侵犯头面部、上肢部的皮损与风邪上袭有关。
(2)寒邪致皮损的表现与特点
1)痛。寒性凝滞,血液不通,不通则痛。寒邪导致的皮损性疾病以痛为甚,如冻疮、脉管炎、雷诺综合征。这类疾病除了有皮损变化外,往往有自觉症状———痛。食物中偏温通的食物有减轻此症状的作用。
2)皮色紫暗,皮温冷。寒邪侵入人体可导致脉管紧缩,可出现面色及局部皮肤的紫暗或苍白,局部皮温降低,治疗以温通为主。
3)肢体拘挛。感受寒邪可导致筋脉的拘挛,而影响形体之美。
(3)暑邪致皮损的表现与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出现的皮损性疾病多为阳疮类病变,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夏季日照可出现雀斑。
2)暑多挟湿。拂郁皮肤,易造成汗窍不畅,而出现痱子、夏季皮炎、湿疹而影响面容。
(4)湿邪致皮损性疾病表现与特点
1)渗液、糜烂、水疱。湿性黏滞,凡皮损性疾病表现流脂水,流脓水,经久不愈,一般辨证属湿,治疗应用燥湿之品。
2)湿性趋下。凡人体下部,下焦的反复发作性皮疹,辨证属湿,如阴囊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等。
3)复杂性、广泛性。湿性致病弥漫而黏滞,弥漫性可致湿邪皮疹分布于全身。各季节均可发生,复杂性是因湿可与寒、热、暑胶结蕴结而致皮损病变复杂。
(5)燥邪致皮损性疾病的表现与特点燥,有内燥和外燥。外燥与气候的干燥有关,内燥与人体的津液匮乏有关。
1)皮肤粗糙而干燥脱皮。特别是中老年人因津液亏乏,加之秋燥伤津,易导致皮肤干燥,秋冬季尤其要注意润肤,使皮肤有充足的津液。
2)痒。痒是风的常见症状,血燥或阴虚燥热内生都可表现为生风而痒的症状。
(6)火邪致皮损性疾病的表现与特点
1)火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邪导致的皮损多出现于头面部,表现出实热症状,如发热、目赤、面红、舌疮等,对于这种皮损,食物中应注意多添加苦味泻火的食物。
2)火可灼伤脉络。火邪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致出血,凡见目出血、鼻衄、齿血衄、吐血、咯血都可由火而致。
3)皮疹红、肿、热、痛。由火邪而致的皮疹一般具红、肿、热、痛的特点,反之不属火邪而致。常见红斑、红色水疱、红色血疱等高出皮面而痛甚。
5.食物的四性五味
中医学认为中医疗病用的中药根据性质可分为温、热、寒、凉四性。食物具备三性,即温热、寒凉、平性三性。由于食物中属平性居多,这就是一般情况下,只要稍有平衡饮食意识,由食物而致的阴阳失衡较少,只有在长期服用温热食物情况下才导致人的体质偏热,而出现热象;长期服用寒凉食物情况下才可使人的体质偏寒,而出现寒象。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体质采取不同的食疗方法。一般而言,温热的食物对迟冷体质、倦体质以及寒证、阳虚证较适合;寒凉食物对燥红质、热证、阴虚火旺证适合;化痰燥湿等苦温食物较适合腻滞质;活血化瘀食物较适合晦涩质。由于食物中化痰、化瘀的食物效果不显著,所以这类体质的人,应适当用些药膳来纠正体质。
对于各类食物的性质了解,不但是养生保健康的需要,对美容养颜也具同样意义。《饮膳正要》中说:“饮食百味,要其精粹,审其有补益助养之宜,新陈之异,温凉寒热之性,五味偏走之病。”《养老奉亲书》中说:“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食物不可不知。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中医食物的四性是指这一种食物主要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的总概括。如中医食疗中一般将一些蔬菜类、海蛤类食品以及蟹类食物归为寒凉类,从营养学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来看,这些食物中大多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甲壳素。这类物质一般可促进肠蠕动而导致泄泻。中医一般将可使热象减轻,导致泄泻成分含量较高的食物称为寒凉的食物。寒凉食物主要适应燥热质,以及热象偏重,阴虚火旺的人群,通过泄泻的方法可做到通腑泄热。寒凉性质的食物,对迟冷质、倦质、虚寒证、寒证人群都不适合,因为这类人群往往具有肢冷、畏寒、泄泻等寒象,多服长食此类食物反而加重症状。就美容而言,凡见面有斑点、痤疮、酒糟鼻等皮肤疾病,中医辨证多属燥红质、热盛、阴虚火旺体质和病证,饮食应偏寒凉,遵循“热者寒之”的原则。
食物中狗肉、羊肉、韭菜、大蒜、生姜、芥末、桂皮、辣椒等食物从性质而言多属温热性质。从其成分而言,多数是热能较高,或有辛辣素、挥发油等,均能刺激皮肤,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中医将可使身体增热、减轻寒凉之象的食物称为温热类食物。温热性质食物主要适合迟冷质、倦质、寒证、虚寒证的体质与病证。通过增加热能、加速血液循环来减轻寒象。温热性质的食物对燥红质、热证、阴虚火旺证就不适合,因为这类人群中往往有口干、大便干、咽燥等热象,多服长食此类食物可使症状加重。就美容养颜而言,凡本属燥热体质,一般需减少温热食物的摄入,可减少面部斑点。
温热食物与寒凉食物,有时可以通过配伍的方法来减轻性质,通过合理搭配来达到平衡,使人们在广泛地享受美味的同时,又达到人体阴阳的平衡。如民间经常在吃蟹的同时,蘸些生姜末,这样既可解腥调味,又可以生姜之温,估制蟹之寒凉。民间也有“蟹柿不可同食”之说,是因为蟹柿同属寒凉,对体质偏寒、虚寒者来说,可致寒凉症状加重,故不主张两种寒凉食物同食。
中药中的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中医食疗学中认为食物也具备上述五味,但必须说明这五味是指抽象的,仅是食物性能作用的代表符号而已,是中医用以归纳食物营养作用,治疗机制以及指导疗病配膳的依据之一,并非是指食物的滋味,口感的定性。如中医食疗学中认为鸡的味是甘味,甘味具缓急、补益作用,可治疗虚证,并非说鸡的食用口感是甜的。食物中的五味的具体治疗作用是:
辛味:具行气、行血、发散的作用。通常可用来治疗
●改善气血阻滞、外邪束表证。其代表食物:辣椒、胡椒、葱、姜、薄荷、芥末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这类食物多食含有辣椒碱、辛辣素,可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引起皮肤黏膜的烧灼感,美容学上经常运用这类物质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来治疗斑秃、白癜风,达到促进毛发生长、色素的沉着效果。
甘味:具和中、缓急、补益的作用。通常可用以治疗
●虚证,如拘急疼痛、脾胃虚寒等。其代表的食物有:蜂蜜、饴糖、鸡肉、鸭肉、牛乳、鸡蛋等。现代营养学与药理研究表明这类食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对金属类毒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美容学中主要用于改善营养不足的面色黄、头发枯。
酸味:具收敛、固涩、开胃的作用。通常可用以治疗
●汗症、泄泻、遗精。其代表食物有:乌梅、山楂、石榴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此类食物可增加胃液酸度,抑制病原体繁殖,有利于促进食欲,消化食物和防止消化道感染。美容学主要运用这类食物来降低脂肪的摄入,降脂减肥保持体态的轻盈健美。
苦味:具宣泄、清热燥湿的作用。通常可用以治疗
●热证湿证,咳喘等。其代表食物有:苦瓜、马兰、苜蓿、莴苣等。现代营养学和药理研究认为此类食物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其矿物质钙、镁以及纤维素含量较高。美容学主要运用这类食物来消除皮肤毛囊的炎症,改善肤质,凡有皮疹痤疮、口舌生疮者应多食此类食物。
咸味:具散结、软坚的作用。通常可用以治疗瘰疬、
●痰核、瘿瘤。其代表的食物有:海带、海蜇、海藻等。现代营养学和药理研究认为此类食物含糖、脂肪量少,但各类矿物质如钾、钠、溴化物、碘、钙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也高,属低脂、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高纤维素食物。美容学上认为经常服用这类食物不仅能治疗表皮上的肿块,而且能降低脂肪的摄入,增加矿物质的摄入,对保持皮肤光滑,保持形体的健美有意义。
以上是食物中五味在食疗中的治疗作用。这五味各具治疗作用,在人体发生体质的偏盛时可适当运用增加某性味的食物量来纠正偏差。如发现有神疲乏力等虚证,可适量增加甘味的食物来补充纠正,如出现咽痛,皮肤、口角溃疡可适量增加苦味的食物来泻火。但一般情况要求正常人应做到饮食均衡,反对五味偏嗜。五味偏嗜不仅可影响脏腑气血的调畅,而且可影响皮肤、毛发、爪甲的质地,有损于外表形色之美。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血流不畅)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皮肤不润泽)而毛拔(毛发脱落);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指趾甲干枯);多食酸,则肉胝皱(变硬皱缩)而唇揭(口唇掀起);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确实,这些观点从现代营养学、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论也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五味调配得当,可增进食欲,有益于健康。反之,则会带来弊端,如甘甜之食物具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供能作用,但过多摄入,则可出现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疾病;酸性食物可增加食欲,健脾开胃,且可增加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食酸性食物可损伤胃黏膜而致溃疡病的发生,且可影响牙齿的坚固,使消化功能紊乱;苦性的食物可除湿利尿,清热解毒,且对肝、肾功能有益,但苦味过浓可抑制味觉神经,导致恶心呕吐,可出现皮肤不润泽的表现;辛辣性质的食物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循环,促进机体代谢,但过食辛味食物可引口角炎,咽喉不利,眼易充血,痔疮易出血,皮肤上易出痤疮、皮疹等;咸味食物可调味,增加食欲,促进水盐代谢,但食咸过量可致血液高渗,血容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现代医学证明:减少盐的摄入可减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过食咸味的人,患食管癌的比例比正常人高12.3倍。因此,五味调和相得益彰,一味偏嗜,有损健康,不利养颜美容。了解食物的四性五味,进行恰如其分的择食,注意不一味偏嗜,这是中医食疗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中医食疗学的特点之一。中医学认为,饮食平衡不但要注意热能出入量的平衡、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要注意四性五味的平衡,注意了食物的平衡,美丽也就在其中了,这就是饮食美容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美。
6.食物的禁忌
食物与药物一样,都有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根据四性确定的食治原则仍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寒性体质和病证应用热性食物温之而忌用热性食物使之更热。根据前所论及的体质治之,凡晦涩质、腻滞质、迟冷质、倦质都应忌过于寒凉的食物,这点与现代营养学过分强调多吃蔬菜与水果的观点是有所差异的,中医强调过食生冷瓜果特别对迟冷质是不利的;燥热质者应食温热性的食物。
另根据中医理论,食物中五味各入五脏,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脏各病均可根据各自相适应的食物进行选择。饮食五味调节适当,使人体获得各种需要的营养,则五脏健旺,有利容貌的美与形体的健美,反之,肝病忌服辛味,肾病忌服甘味,肺病忌服苦味,脾病忌服酸味,心病忌服咸味。这些禁忌是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而制定的。
除了根据上述四性五味制定的禁忌外,中医食疗学认为饮食还需不违背四季相宜,疾病相忌,食物与食物增效的各项原则。具体还有以下相忌:
(1)食物与季节的禁忌。中医学有“天人相应”,“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理论。食疗学尤其需遵循。“用寒远寒”即是在寒冷的季节中避免运用寒凉的食物;所谓“用热远热”即是在炎热的季节中避免运用温热的食物。具体地说,在春夏季节,属阳气升发之季,不可服食辛辣、温热的食物,以免助发内热;夏季除了不过食温热以外,还不可过食油腻,或过食生冷,以免脾胃功能失调,内湿中生;秋季不可过食温热食品,以免致燥热内生;冬季为封藏之季,过食寒冷可致阳气克伐,温养失司,寒象更显。因此,温补之法多在冬季进行,一则可御寒,二则可养精。这不但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内容,也为四季美容提供了依据,违背这一原则,就可能出现损容现象,如夏季服用温热性食物过多,就可导致面发疮疡、皮肤干燥等症。
(2)食物禁忌与体质。中医学认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气旺盛的体质易产生面红,目赤,大便干,皮肤燥,易生疮疡等症状;阴寒内盛的体质易产生四肢不温,皮肤收缩,易生冻疮等症状。因此,阳盛体质应避免温热性食物,阴盛体质应避免寒冷性食物。其次,有些食物,对某些人群称之谓“发物”,中医认为需“忌口”。中医的“发物”包括了:①被激素污染的食物;②具有致敏作用的食物;③对局部具有促进出血,促红肿热痛的作用。对这类特殊人群,这类食物不仅可导致疾病,也可导致皮损而影响美容。
(二)营养学基础理论
饮食是维持生命使身体健康的最根本源泉,同时,也是美丽动人的最自然实用的妙方。人的美容也和整个生命过程一样需要各种营养素。这些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纤维素及水。人营养物质的供给,主要来源于一日三餐中的摄取,合理的饮食不但给人们带来了健康,而且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吃出了美丽。下面介绍各类营养素与美容的关系,以便注意在饮食中加以摄入。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生命的基础。其主要的功能是:
(1)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人体的酶、激素、抗体都直接间接地来自于蛋白质。这类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内环境、健康的微循环供血系统,对皮肤、毛发、眼、目有间接的美化作用。
(2)供应能量。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也可产生热能,一般每克蛋白质氧化可产生23.64千焦的热能,供代谢需要。
(3)构成机体、修补组织。人体的肌肉、血液、皮肤、毛发等没有一样不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而作用于皮肤的蛋白质———胶质蛋白对人体皮肤、容貌起主宰作用。胶质蛋白是人体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能主动参与细胞的迁移、分化和增殖,对人体的皮肤既有联结和营养功能,又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人类的皮肤胶原蛋白含量高达71.9%,维持着皮肤的弹性和韧性,如果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缺乏,或胶原纤维交联固化,不仅会出现皮肤失去弹性,而且会引起细胞间的黏多糖减少,黏多糖是维持皮肤弹性的另一种重要物质。另外,血液中的蛋白质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饮食中蛋白质减少,引起血中蛋白质的减少,不但可引起血红蛋白量减少而致贫血,出现贫血面容而影响容貌,而且血中循环蛋白质不足,水分就会从血管中渗入组织,引起水肿而影响形体。
皮肤中许多活性物质的活动也离不开蛋白质,因此,长期的蛋白质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脏腑器官的功能,而且都会导致皮肤功能减退,使皮肤缺乏弹性,失去光泽。
2.脂类
脂肪在体内分布广泛,其中主要分布于皮下组织中,正常脂肪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能量的15%~20%,如饮食中总脂肪量少于10%,就会导致皮脂腺分泌油脂不足,而致皮肤干燥、脱皮、毛发枯萎分叉。其次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可缺少的载体,维生素A、D、E在美容美肤的作用在各章节中论述。适度的皮下脂肪(占总脂肪量3%~6%)不但能保护人体维持体温和皮肤滋润,而且可使形体丰满。
但是,过度的皮下脂肪可导致形体臃肿,是美容美体的一大忌。特别是摄入过量的动物脂肪,不但可影响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而且可产生过多自由基,促进皮肤的老化。适度的摄入脂肪,特别是植物类脂肪,如亚麻酸、廿碳戊烯酸等,可使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皮肤的最外层形成屏障,减少水分经皮肤的蒸发流失。但脂肪是主要供能的来源,每克脂肪氧化可产生39.54千焦的热量。所以,减少脂肪的摄入是降脂减肥的手段之一,具体内容见各章节。
总之,脂肪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适量厚度的皮下脂肪可保持女性的曲线美,脂肪可使皮肤丰满而不起皱,富有弹性而不松弛,使皮肤光泽润滑而不干燥。因此,在美容业中并非一概排斥脂肪,关键是适度控制摄入量,维持正常体重。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是指含碳、氢、氧的物质,常见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等。各类食物中普遍含有碳水化合物,其中以谷类食物为主要供给者。其主要功能是:
(1)供给热能。糖类易于氧化,能迅速供能,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每克糖氧化产生17.15千焦的热量,摄入糖过多,可转化脂肪在人体积聚而致肥胖。
(2)构成身体组织。人体各组织都需要来自糖分的热能,但以神经组织为特别,糖氧化释放的能量可通过血脑屏障供给脑神经。
碳水化合物对美容的意义主要在于黏多糖,黏多糖是维持皮肤弹性又一重要物质,它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由于它的存在可使皮肤保持大量的水分,使皮肤保持湿润、细腻、嫩滑。生物功能高的胶原水解物、黏多糖都是理想的美容佳品。
4.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一类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各类酶的组成成分。各类维生素在护肤、美容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维生素在体内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皮肤代谢,也可产生皮肤病而影响容貌。
(1)维生素A:维生素A对眼睛的作用。眼睛视网膜有一种感光物质———视紫红素,是由维生素A与视蛋白结合而成的,维生素A缺乏,视紫红素减少,眼睛的感光不够,人的视力必然下降,尤其是在夜间的视力不足。如果白天感到光刺眼,或眼睛外突,眼袋大,眼有疲劳感,眼睛发干,有眼屎也都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
维生素A对皮肤的作用。维生素A具有维护皮肤细胞功能和完整性的作用,可使皮肤柔软。维生素A缺乏时,胳膊肘、膝盖、臀部及上臂背面的皮肤开始变得粗糙,毛孔被死细胞堵塞而扩大,就会发炎,长出痘痘,出现小脓疱。维生素A长期缺乏,所有的皮肤(包括面部皮肤)均会粗糙、长痘、毛孔扩大。
(2)维生素C:是知名度最高的维生素,除了具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感冒外,在美容方面主要有美白皮肤、预防皮肤色斑的作用。维生素C作用于皮肤主要通过以下几途径:
加强胶原蛋白的作用。人体的胶原蛋白是黏合皮肤、血管、软骨以及维持皮肤、血管弹性的重要物质,维生素C具有增加弹性黏合作用,当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纤维的弹性降低而致纤维断裂,因此,维生素C与胶原蛋白共同维护其皮肤、血管的弹性,为防止老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在维持皮肤弹性的同时,也维护着血管的弹性,对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同样的意义。缺乏维生素C不但可使皮肤失去弹性,而且可造成皮下血管破裂而使皮下形成红色、紫色、棕色、黄色瘀斑。
参与黑色素形成的化学反应。研究表明,黑色素在体内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当维生素C加入后,可阻断黑色素的形成,使皮肤黑色素量减少而美白。反之,当维生素C缺乏时,色素颗粒增加,使皮肤颜色变深,颗粒继续增加,将形成色斑。可见,维生素C在美白防色斑中起了重要作用。
(3)维生素E:实验证明维生素E具延缓衰老、抗氧化、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殖能力以及保护血管等作用。也被女性视为长寿、美容的万能药。维生素E对美肤美容的作用主要通下列途径达成:
保护体内的维生素A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可保护体内的维生素A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受损,而维生素A、脂肪酸对润泽皮肤有重要作用,共同完成防止皮肤老化,抑制色素沉着,防止老年斑形成的作用。
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维生素E加到防晒液中可防止皮肤受紫外线的伤害,减轻皮肤表层的曝晒程度。抗氧化的作用。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保护维生素B2不被氧化,可防止细胞受到氧和自由基的伤害。自由基是由吸烟、空气污染、体内蛋白质与脂肪不完全分解以及环境中的其他物质而产生的。目前认为自由基可导致衰老,自由基也可造成皮肤的老化。
促进性激素分泌。维生素E具促进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女子可提高雌激素水平,男子可提高雄激素水平、精子活力和数量。体内激素对皮肤均有作用。
(4)B族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维生素B1:主要功能防治脚气病,保持神经、肌肉、心脏正常功能。缺乏维生素B1可表现为肌肉无力、目光呆滞。
维生素B2:又称为“皮肤维生素”。除了帮助蛋白质、脂肪提供能量外,在美容方面主要的功能包括下列几项:保证皮肤健康。维生素B2能与维生素A合作,维持皮肤的健康和美丽。当维生素B2不足时,会出现嘴唇干裂和脱皮。嘴角有细纹,头皮发痒,阴囊发痒,鼻子、上额的皮肤经常油汪汪的,严重时全身发痒。
保护视力。维生素B2还参与对视力的保护作用。缺乏维生素B2时,视力会下降,眼睛会流泪,严重时双眼充血。实验表明:缺乏维生素B2时,动物都会患白内障,及时补充才会消失。
维生素B6:对美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与维生素B1、B2合作共同完成食物消化分解的同时提供对皮肤的帮助。如维生素B6缺乏,不能与维生素B1、维生素B2形成最科学的比例,除了产生虚弱病证,也易产生脱发、眼睛、嘴巴周围易发炎、皮肤损伤以及口臭等损容性现象。
与铁共同参与红细胞制造,防治贫血,提高面色的红润度。
缺乏维生素B6除了可出现贫血,头皮屑增多,呕吐,生殖器周围发痒、红肿外,还可出现头痛,口臭,暴躁等不良表现以及出现痤疮,湿疹,脂溢性皮炎,糙皮病等。
维生素B12:主要作用是与叶酸共同参与红细胞的制造。当因叶酸缺乏,就产生贫血,而导致面色苍白,头发灰白等损容现象。
5.矿物质、微量元素
人体内各种元素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指含量较多的,主要有钙、镁、钾、磷、硫、氯。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有些元素在体内只是微量和超微量,称之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锌、碘、硒、铜、锰、铬、氟。它们是生物体中各种激素、维生素及核酸合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和辅助因子,参与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在美容护肤方面,这些矿物质、微量元素也非常重要,当摄入不足时,能引起体内代谢障碍,造成皮肤功能障碍。现将起主要作用的矿物质介绍如下。
(1)钙:是人体的重要构成元素,有维持正常所有细胞的生理状态,帮助血液凝固,帮助信息传递的作用。与美体美容有关系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构成骨骼,维护骨骼形体的健美。人体内99%的钙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当血中钙浓度不足时,身体会以骨骼索取,而导致骨骼、牙齿中钙含量下降而出现一系列病证。如在青少年可出现长不高、发育迟、牙齿不齐、佝偻病,严重时可出现“O”形或“X”形腿,直接影响这个人的形体;中老年缺钙可致骨质疏松,易骨折而致驼背、跛脚、掉牙脱发等损容迹象。妇女缺钙时除表现为腰酸背痛、骨关节痛外还可表现为浮肿、牙齿松动等。
影响肌肉收缩。钙可导致心肌及人体肌肉组织处于收缩兴奋状态。当缺钙时,容易出现抽筋的现象而影响肌肉的舒展,体形健美。
钙担负着血液凝固的激活酶作用。如缺钙可导致伤口流血不止,长期失血可造成贫血面貌。
(2)铁:是构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具有预防贫血,参与细胞色素合成,维持机体免疫能力和抗肿瘤的能力。其中由于贫血而导致面无血色、苍白或蜡黄是由于缺铁而造成损容的最主要表现。因此说,铁是维持面色红润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铁同样也可造成黑眼圈。
(3)锌:具有“生命之花”的美称,在人体细胞分裂、增强免疫、维持正常的味觉和食欲中起了主要作用,对美容主要通过下列几方面起作用:
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维生素A的吸收离不开锌,维生素A储存在肝脏中,当人体需要,维生素A就输送到血液中,这个过程是靠锌来完成的。维生素A有维护皮肤细胞功能的作用,可使皮肤柔软细嫩。锌在皮肤中含量最高,约占20%以上,它可促进皮肤更光泽而富有弹性,有“皮肤是锌镀的”之说。缺锌的人往往皮肤无光泽、粗糙,在组织学上可见上皮组织角化。
参与黏多糖代谢有关。缺锌时,妨碍软骨的生成,阻止骨骼正常发育,已被医学证实。
(4)铜:人体中细胞的生成除了铁以外,铜也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铜虽然未直接参与造血,但却能帮助铁的运输和吸收。铜对美容、美发中起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下列诸方面:
参与铁的代谢,生成红细胞。红细胞的多少是判断是否贫血,决定着面色是否红润,重度的缺铁性的贫血也可导致头发枯黄。
帮助合成胶原蛋白。缺少铜,胶原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胶原蛋白对维护皮肤的弹性、光泽有重要作用。促进黑色素的生成,保证头发色黑光亮。但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人摄入铜量严重超标。铜摄入过多除了易造成中毒外,还可导致锌摄入减少而造成失眠、忧郁与脱发。
6.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甲壳素、树胶、寡糖等。在人体不能被消化道的消化酶所消化,但近年来认为,膳食纤维虽不被人体吸收,但对人体仍具营养作用。其对美容更具意义。对美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增加饱腹感。通过增加饱腹感,可降低对其他营养素的摄入,特别是对肥胖者控制饮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机理是:膳食纤维进入消化道,在胃内吸水膨胀,延缓胃中内容物进入小肠的速度。也降低了小肠对营养素的吸收速度。
(2)促进排便。膳食纤维吸水,可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频率,降低粪便在肠中停留时间。由于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可以使肠内细菌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些代谢产物往往可致黄褐斑、雀斑、痤疮等损害皮肤性疾病,通过促进排便,对洁肤、护肤有作用。
7.水
生命源于海洋,源于“水”,肌肤的健康与美丽也来源于“水”。这就说明了水对健康、对美丽的重要性。水对美容的主要机理在于:
(1)水分子的特性是可自由穿梭在人体的各处。在细胞间,特别是真皮层,水分是暂时与其他分子或矿物质结合的形式存在,此时的水呈胶状,这对维持皮肤外表的质感与外观有重要意义,当水缺乏时,皮肤易产生干燥、脱屑、皱纹。
(2)人体各类物质的氧化代谢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它是各种分子的溶剂。当水缺乏时,各类物质代谢最终产物浓度增加,泛于皮肤,会影响皮肤的质感。
人体的水分比例是随年龄而改变的,胎儿期高达95%,出生时也占85%。成人后,随着增龄,水分逐年下降,这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易产生皮肤干燥、脱屑、起皱的原因。因此,保湿、保持皮肤水分是延缓衰老、抗皱、防皱等美容业中永恒的主题。
(三)美容学基础理论
1.肤色
肤色的白皙红润、无色斑是理想的肤色,追求理想肤色需先对有关皮肤的知识作一番了解。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的。表皮中有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在基底层中,基底细胞间可以看见一种形状不规则,或呈透明状的细胞,这种名叫黑色素细胞,它可以产生黑色素颗粒,并把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层细胞、棘细胞中去,使这些细胞都含有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数量的多少,影响到基底层细胞和棘细胞中黑色素含量的多少。如果黑色素含量多,皮肤颜色就黑,如果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少,则皮肤就白,因此,皮肤的美白关键在于黑色素。
影响肤色决定于黑色素,黑色素量的多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酪氨酸酶活性。研究表明:黑色素量的多少取决于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强弱。酪氨酸酶活性越强,合成的黑色素越多。而能影响酪氨酸酶活性而对黑色素形成影响最重要的是遗传因素,不同的人种其遗传因子不同,故产生色素量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肤色。其次,影响酪氨酸酶活性与铜离子有关。一般认为铜离子其触酶作用越强,皮肤中黑色素合成增加,反之,则减少。如食物中谷胱甘肽含量增加,可与铜离子结合,而使铜离子失去对酪氨酸酶的作用,可使酪氨酸酶减弱,黑色素产生减少。研究还表明:其他微量元素如锌、砷、铋、银和金都在黑色素代谢中起到触酶作用,都可使皮肤变黑。
(2)激素的作用。激素对黑色素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如垂体中叶分泌的促黑色素激素,它是通过提高血中铜离子水平而增加黑色素的形成,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垂体中叶的分泌使黑色素形成减少;雌激素能促进黑色素的形成,孕激素能促进黑色素的运输和扩散;甲状腺素能提高氧化作用而促进黑色素的形成,交感神经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使黑色素形成减少,而副交感神经则增加黑色素的形成。
(3)各种维生素也参与黑色素的形成。如泛酸、叶酸、生物素等和对氨苯甲酸等可参与黑色素的形成;维生素C能使黑色素合成中深色氧化型醌式产物还原,使色素变淡;维生素A缺乏可使皮肤谷胱甘肽含量减少,铜离子水平增高,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形成增多。
(4)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的黑色素迅速增加,皮肤变黑,停止照射紫外线后,皮肤逐渐变白。这是因为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红、发炎,炎症和紫外线的刺激可使皮肤中谷胱甘肽含量减少,铜离子水平增高,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形成增多,皮肤就变黑。
不同地区由于海拔高低不同,所受到阳光的损伤程度也不同,地球南北极阳光最弱,对人类皮肤损伤也是不同的。
饮食营养对肤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1)酪氨酸酶的活性与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关。某些微量元素越多,酪氨酸酶的活性也越强。反之,则活性减弱,黑色素合成减少,皮肤变白。影响酪氨酸酶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铜、锌、银、铁、金。食物中含铜、铁、锌较多的有肝、肾、蛤、蟹、螺、牡蛎、鱼、虾等,植物中的大豆类、花生、核桃、芝麻、葡萄干等都含有铜、锌、铁等微量元素,多进食这类食物,微量元素增高,促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合成增多,肤色可变深。
(2)维生素C可以使皮肤颜色变淡。其作用机制是能阻止多巴醌进一步氧化还原为多巴,使黑色素合成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它可降低血清铜氧化酶含量,使黑色素合成能力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皮肤变白。
(3)食物颜色也可使皮肤具染色作用。食物是具有颜色的,如胡萝卜、橘子等都呈橘黄色,如多食用从理论上讲是可以使皮肤变黄的。
激素代谢异常也是影响肤色的原因之一。在皮损性疾病中许多色素斑与内分泌失调关系十分密切,如黄褐斑往往是随着经期的变化,色素斑时浅时深;不少妇女妊娠期或服用避孕药的过程中,或患子宫肌瘤、宫颈炎,以及生殖系统疾病均可出现面部色斑。部分因肝病、肝功能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降低,使体内雌激素不能及时分解排出,也可能导致面部色斑形成。
皮肤是内脏的镜子,许多内脏疾病都可以从皮肤上表现出来。反之,通过各种不同的皮肤表现,对于内脏疾病也有诊断价值:如肠道息肉性疾病可在口唇黏膜、指、趾、手掌处出现米粒至毛豆样大的色素沉着斑;肝脏疾病可引起皮肤黄疸以及色素沉着,以及掌部皮肤发红;肾功能衰竭可使皮肤颜色改变,如尿毒症弥漫性棕色色素沉着;贫血时皮肤表现为苍白,色素沉着;垂体性疾病40%可呈现皮肤色素沉着;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都可表现为色素沉着或黄褐斑。
皮肤的颜色与睡眠休息也有关系。长期睡眠不足,眼圈变黑,主要机制是睡眠不足可使皮肤血流减慢,血管收缩,血量减少,皮肤变成灰黑色。晚10~12点之间是皮肤最活跃的时间,体内会分泌一种似油脂的分泌物,它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增加皮肤光泽和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如睡眠不足或睡得太晚,这种分泌物不会充分分泌,从而影响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表现得粗糙、干燥,容易出现皱纹。人的情绪除了影响健康外,也影响面色。当情绪好的时候,人体免疫功能增加,体内新陈代谢旺盛,面部容光焕发,当情绪低落时,人体免疫功能减弱,除了容易造成疾病外,也可导致内分泌紊乱,面部色素加深。
2.肤质
健康光滑、柔嫩、细腻而有光泽、红润是人们对皮肤质感的追求。影响皮肤质感的因素不妨从以下诸方面认识:
(1)角质层的厚度与分化。人体皮肤表皮层是最外层一道防线,而位于最外面的角质层更是直接面对挑战。角质层不是越厚越具有保护作用,人体各部位角质层是应需要而设的,如脚底最厚,眼皮最薄。皮肤的角质层过薄,肌肤则略呈潮湿,容易因接触带有刺激的物品而泛红发炎,也经常因不小心抠抓而留下痕迹;角质层过厚的话,则外观色泽偏暗沉,甚至略带黄色。角质层可分为外层老化角质和内层新生角质。一般正常代谢角质层全层更新需要14天,表皮细胞要从生长层慢慢分化,最后形成角质层则需26~42天,细胞分化太快,将形成不断脱皮的干癣症,角质脱落得太慢,则形成鱼鳞癣。老化的角质含水量不够,过度地堆积不但无法提供皮肤保护作用,反而容易使皮肤变得干燥而且色泽晦暗粗糙。至于脸部的角质层厚度,与美容的关系更密切。角质过厚可使皮肤弹性缺乏,角质堆积,易致皮肤干燥而产生皱纹。角质堆积,还会使毛孔阻塞,导致痤疮等皮肤疾病的发生。因此,适度选用除角质的护肤品,对皮肤质感有保护作用。
(2)角质层的含水度。角质层的正常含水度,是由内向外逐渐递减的。当外层的角质含水度不足时,皮肤就会出现脱屑现象。因此,皮肤拥有充足的水分,就有了健康,有了抵抗老化的最佳资本。影响皮肤角质层的含水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水的摄取。人体的组成成分中,不管细胞内,或是细胞外,“水”是占了绝对分量的角色。水的分子量只有18,这小分子量的特性,让它能自由地穿梭在人体的各处,在细胞间,如真皮层,水分将暂时地与其他分子或矿物质结合,此时水则以胶状的形态出现,这对维持皮肤外表的质感与外观有着重要的影响。皮肤一旦水分缺乏,除了使老化现象加速外,一些及时性的外观变化,如干燥、脱屑,甚至细纹的产生,将是无法避免的。另外,人体各种化学反应也都是在“水”中进行的,而水分占人体的总比例是随着增龄而渐渐递减的,各种组织细胞的含水量也不同,如肠黏膜细胞含水度就高达85%,皮肤表皮层的含水度也在60%,但更表面的表皮角质层含水度越往外表下降得越快,下降的幅度与皮肤的粗糙度成正比。正常人除饮食外,适度摄入1200毫升的水分,是维持各组织细胞中水平衡的重要保证,人体的肌肤也需要足够的水分。要是水分的摄入不足,再怎么涂涂抹抹,也无法维持肌肤的滋嫩状态。
2)皮肤的微血管循环。充足的水分是需要健康的微血管循环,才能将水输送到目的地———皮肤。当肌肤的微循环不良时,外观将呈现为苍白而没有血色,皮肤也会变得干燥而偏敏感。过高的血脂造成的循环阻滞,或是自由基的破坏,都将间接造成微循环不良而导致肌肤缺水。
3)表皮的完整性和健康的角质。表皮一旦受到伤害或破损,额外增加的水分将从表皮流失。在皮肤角质层中水分及蛋白质各占了40%,另外20%为脂质。这些脂质扮演了皮肤黏合剂的作用,阻止了水分从各角质的间隙中流失。曾有报道指出,在涂抹角质间脂质面霜后,可大幅降低表皮流失的水分量。另一方面,角质的含水度,是由内而外快速按比例减少,过厚的角质将导致肌肤因缺少水分而丧失弹性,所以,适时地去除老化角质,将会对肌肤的保湿提供合理的帮助。
4)自然保湿因子。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自然存在于内肌肤的物质,可暂时与由皮肤微循环供应而来的水分结合,以缓解这些水分经表皮流失,达到“锁水”的目的,而且这些物质多属水溶性,对外油内干型的肤质可提供“纯保湿”作用。
5)充足的皮脂分泌。人体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是由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而成的,它在皮肤外层形成屏障“油封”的效果,可减少水分经皮肤的蒸发流失。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老化导致皮肤分泌皮脂量减少。针对皮肤干燥性疾病,适当涂抹仿皮肤成分的乳液,可使皮肤水分丢失减少40%。另外,适当地在饮食中摄入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适量脂肪对干燥性皮肤也有保湿作用。
6)环境气候。自然环境的过度干燥,空气中湿度不够,或是秋冬干冷的气候,以及长期在空调房中工作,都将造成皮肤的水分流失,或影响皮脂分泌量,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肌肤干燥缺水。
(3)皮肤的老化。皮肤的老化现象,一般可分为自然老化和光老化。皮肤的各种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开始步入萎缩衰退阶段,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这就是“自然老化”。对于肌肤自然老化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基因,就是天生注定了谁的肌肤老化得快,谁老化得慢。
自然老化现象,使表皮细胞的层数变少,表皮与真皮层的交接变得扁平,皮下各种分泌腺分泌量减少,真皮层内的胶原蛋白及其他基质量减少。这些变化使得皮肤在外观上变薄、脆弱、毛孔粗大和皱纹。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注定的,人的力量无法完全阻止它的发生。不过,通过美容业针对回春和预防老化作的努力,做到延缓和部分恢复的程度,倒也是不太困难。
“光老化”是指肌肤经长期紫外线照射,破坏产生的一连串老化问题。在长时间的紫外线伤害下,角质将变厚且有堆积现象,造成皮肤外观上的晦暗及质感粗糙,色素分布不均匀,产生黑斑,甚至因黑色素细胞功能退化无法制造出色素而出现肌肤小白斑点;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的变性缺乏,也都直接造成皱纹的产生;更严重的紫外线的破坏,将产生皮脂腺增生,脂漏性角化症等良性肿瘤及日光性角化症等癌前期病变,这属于需要治疗的范围。
3.毛发
一头飘逸健康的秀发可以使人增加自信和美丽。健康的头发应是:茂密、乌黑、发亮、不分叉、没有头屑。先了解一下头发的相关结构。
毛发是表皮的变形物,是人体的一部分。毛发的结构包括游离的毛干和埋在皮肤中的毛根,毛根又被管状的毛囊所包围,毛囊的下端膨大成毛球,毛球底端有毛乳头,与毛囊相连的是一个或多个皮脂腺和一束立毛肌。其中毛乳头里有丰富的血液和神经分布,并有专供毛发营养的血管。有健康的毛乳头,并获得良好的营养,毛发就能新生或继续成长。
皮脂腺,由位于真皮内的小型囊状构造物组成,有导管与毛囊相通,其分泌物为毛发带来光泽,使毛发柔顺,并使皮肤表面柔软,亮丽。皮脂腺如果分泌过多,会造成头屑,并成为脱发或秃发的重要因素。皮脂腺分泌物的多少可决定毛发的油性、中性或干性。
立毛肌,是附着于毛囊下侧边的一束不随意肌,当遭遇寒冷或恐怖的感觉时,立毛肌会收缩,导致斜生的毛发竖直,使毛孔隆起,并压迫皮脂腺,使它排出分泌物。
毛干,是指露出皮肤或头皮部分的毛发。通常所说的毛发就是这一部分。观察毛发的纵断面,自外向内可发现毛发是由毛表皮、毛皮质、毛髓质三部分层层相裹而成。
毛表皮,是毛发的最外层组织,也是保证毛发内容物质的组织,由一层单薄且透明的鳞状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多少已有角化现象,除了毛底部以外,都已成为失去细胞核的角质化细胞。构成毛表皮的角质蛋白质,是一种外结晶的角质蛋白质,可以承受化学药品所造成的影响,但对于摩擦的承受力很弱,所以粗糙的发梳会使毛发受损或脱落。
毛皮质,是毛发的主要部分,介于毛表皮和毛髓质的中间质,由长而平行的柱状细胞所构成。这些柱状细胞的角质蛋白质属于硬型,以前是细胞,但是现在已经成了纤维的集合体。纤维与纤维之间有一种像糨糊似的间充物质。间充物质也是蛋白质,它最容易吸收水分。毛皮质主要是提供毛发弹性,也含有影响毛发颜色的色素———黑色素。
毛髓质,在毛发的中心部位,也是毛的基础,它是一种由二或三层的立方细胞所组成的疏松的中心轴,内有空气。
毛发是有生命的,由生长、脱落到更换就称为毛发的生命周期。
生长期:毛球里有毛母细胞的细胞集团,毛乳头里有专供毛发营养的血管。毛乳头的乳头层与毛母细胞的集团是呈密集状态存在的,在这里细胞旺盛地分裂增殖,并得到毛乳头输送的供毛发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毛发于是生长,经过皮脂腺高露出皮肤或头皮,继续生长而加长加粗,成为完整的一根头发。
中间期:在成长过程中,进入中间期,这时候毛乳头已经开始衰退,只剩下毛根继续支持生长,所以养分供应开始不足,毛发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毛发尖尾分叉断裂。
停止期:毛发进入停止期,毛根就没有支持成长的作用,毛发开始老化,随之毛发有枯萎脱落现象。
毛发的成长速度,在生长期最快,以后就逐渐变慢,当毛发到了皮肤表面或头皮后,通常是以每日0.2~0.5毫米的速度成长,成长到25~30厘米后,速度就缓慢了。毛发的成长速度与个人健康、饮食有关。毛发的生存期与性别、年龄、遗传及健康因素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毛发的平均寿命为2~6年。头发脱落每日为50~100根,若超过这个数目,就说明头皮或头发可能有疾病了。
(四)美体学基础理论
平衡饮食也称为合理饮食或健康饮食,它是指能达到合理营养要求,促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平衡饮食是平衡营养的物质基础,是达到平衡营养的手段。所谓平衡营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通过饮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同时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
平衡饮食能使食物与机体达到统一和谐,这种平衡不仅表现在能量和每一种营养素必须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还表现在能量和营养素之间以及营养素相互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如各种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平衡,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能量之间的平衡,成酸性和成碱性物质之间的平衡等等。合理的膳食,不仅能满足人体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老年人和婴幼儿需要钙量增大,饮食中如满足不了,则可出现缺钙,出现佝偻病/骨质疏松而影响形体;如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就可造成多余的热量转换为脂肪而堆积,出现形体肥胖,体态臃肿,赘肉堆积;如摄入总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则造成消瘦乏力,形体曲背;如各种营养素摄入的比例不平衡也可出现形体异常。最常见的是脂肪摄入过多而致腹部脂肪堆积,出现“将军肚”、“苹果型”、“梨型”体形。因此体形的美与膳食结构的合理息息相关。现将与形体有关的饮食注意点、平衡饮食的要求分述如下。
1.各类营养素的平衡
机体所需的6大类40多种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被机体吸收、利用。机体对不同的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有的微量元素几个微克就达到生理需求,有的需要几百克。各类营养素之间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配比关系,超出这些配比范围就会发生互相干扰,造成不必要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之间各有一定的配比关系,任何一种比例过高都是不经济甚至是无益的。钙、铁、镁等二价阳离子之间的比例不相匹配,就会发生干扰。营养学家认为同一类营养素各有不同的构成部分。如不同的碳水化合物由不同的多糖、双糖、单糖构成,不同的蛋白质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不同的脂类也由不同的脂肪酸构成。对人体摄入的饮食来说最好其构成与人体所需要的相一致。
(1)各类营养素要达到规定标准:根据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的各类营养素供给标准,成人的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16%,每日每千克体重为0.75克;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5%~65%为宜;脂肪不宜超过30%;钙每日供应量800毫克;铁10~15毫克;维生素A供给量为800毫克;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等。
(2)各类营养素分配比例合理:六大营养素在人体需要中占一定比例的。其中供应人体热能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0%~16%,脂肪占热能的20%~25%;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55%~65%;如蛋白质,特别在婴幼儿、青少年时期蛋白质摄入量的不足不但可影响器官的发育,而且也影响各类激素、酶的合成而影响骨骼、肌肉的生长,进而影响形体的健美。
(3)各类营养素的内部结构要合理:各类营养素除了在供能中有一定的比例外,其内部结构也要合理,才能促进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如蛋白质应选择优质蛋白质(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的1/3以上;脂肪的植物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占1/2,以保证必需脂肪酸的摄取。另外骨骼是构成机体的支架,骨骼健壮则形体挺拔,因此,还应多选择能促进骨健康的食物,如钙含量高的食物。
2.形体健美的饮食原则
(1)荤素搭配:适当素食可以使皮肤光滑,保持毛发乌亮柔润,亦可保护心脏,控制体重,减少罹患癌症的危险。要摄取多种植物性食品,也应适当摄取瘦肉、禽类、蛋类、奶类以保证蛋白质及各种营养素的平衡。
(2)严格把握进食时机:一定要在真正饥饿时方可进食。否则易造成进食过量,增加脂肪的积蓄。
(3)注意进食环境、心情和精神状态:进食前,要保持身心松弛,进食中,要保持心情平静,不可有视觉、听觉或动觉干扰,如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与人交谈等。
(4)进食速度宜缓慢:应培养缓慢进食的习惯。细嚼慢咽,既可以充分消化食物,减轻胃肠负担,又可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细嚼慢咽也是一种运动,有助于美容,可减少面部皱纹。
(5)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除去多余的赘肉,使肌肉坚实而富有弹性,并有利于身心健康。
3.保持形体健美的合理膳食
一日三餐的正确合理分配,应该是早餐的热能占全日热能的35%~40%,质量也应该好。因每日的工作量主要在上午,早餐可选食牛奶、豆浆、鸡蛋、蛋糕、面包、馒头、包子、大饼、肉松、香肠、花生、黄豆等含脂肪及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以保证供给机体上午工作、学习所消耗的热能。有的人早餐不够重视,只吃点稀饭、馒头或是数量不足、质量不好的食物,从而出现饥饿、心悸甚至低血糖晕倒。也有的人引起胆囊炎、胃炎等疾病。
中餐占全日热能的20%~25%,晚餐宜选食清淡。如晚餐选用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较多,血中胰岛素上升,使血脂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人体内,加上晚上的活动量比白天少,人就会慢慢肥胖起来。如晚餐吃得过饱,夜间睡觉时血液流速减慢,大量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
4.强健骨骼的食物选择
骨是构成人体的支架。骨的健美,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美的重要象征。因此,要想树立好的形象,在日常饮食中,就应注意选择各种食物。
(1)动物性食物:如乳类及其制品,动物骨头,各种鱼、虾、虾皮、蛤蜊、蚌、牡蛎、海蜇、蛋、瘦肉、动物肝、动物血等。
(2)植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干豆、花生、芝麻、核桃、松子、栗子、腰果、莲子、薏苡仁、芡实、黑木耳、马兰头、荠菜、芹菜、海带、海藻、西红柿、葡萄、萝卜、苹果、玉米等。
烹调时,如动物骨头类食物,应用清炖的方法,炖的时间长一些,使骨质里的钙能溶在汤里,或能将脆骨软骨等吃掉,这样能吃进较多的钙质。鱼、虾、蛋等都不要用油炸,因油炸会破坏其营养成分。
另外,饮食宜清淡,少用食盐,因过多的盐会使体内的钙从尿液里排出,使体内缺钙。并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增强肌肉对骨骼的支撑力量。
5.各年龄阶段的营养需要
各类营养素满足不同年龄的营养需要,实质是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一般认为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春期少女、怀孕妇女、哺乳期间,这些年龄段是特殊生理需要阶段,各类营养素的配备需要在常用摄入量的基础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促进各年龄阶段的体魄健美。
(1)儿童期:少年儿童一般是指7~14岁年龄阶段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后半阶段是身体形态的“突增”期。11~12岁男子身高平均增高31.2厘米,女子身高平均增长23.8厘米。男子以上体围宽度增长较快,出现形成男子上体宽粗,下肢窄细;女子以下肢围宽度增长较快,形成上体窄细,下肢粗宽的体形体态。这时期营养代谢的特点是热量与生长发育的速度成正比。为适应生长发育的需求,蛋白质的供能比重适当增加至15%~20%;脂肪为20%~25%;碳水化合物为60%~65%,且要保证供给生理价值比较高的蛋白质;其次这一年龄阶段要及时补充钙,钙的供给量应在800毫克以上,注意饮食中钙磷的比例。碘是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碘供给不足,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降低,可影响生长发育,应多吃含碘的食物,摄入碘达到180微克,应能满足机体需要;锌不但是很多酶的成分和活化剂,还参与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少年儿童缺锌可造成青春期生长发育缓慢,性征发育不明显而影响形体健美。
(2)青春期:一般指14~24岁这一年龄阶段。又可分为青春发育前期(14~18岁)、青春发育后期(18~24岁)。女性青春发育前期,又称少女期,这时期乳房开始发育,乳腺增生,乳晕扩大,体格长高,骨盆在激素的作用下,逐渐增宽,胸部、臀部逐渐丰满起来。随着卵巢的发育和激素的产生,油脂分泌增多,面部皮肤红润,光滑,无皱纹。少女青春期的合理营养对女子性器官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如少女青春期营养供给不足,不仅影响身体状况而且可影响形体的健美。青春期总体的营养配备应略高,每日蛋白质可达80克;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供能量的20%;钙的供给量可达1200毫克。维生素C的供给量不宜低于100毫克。
(3)妊娠期:妇女妊娠期间,孕妇不仅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而且要使受精卵在280日发育成3千克左右的胎儿,再加上子宫、胎盘的发育。在此期间,孕妇的各器官,代谢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孕期甲状腺功能往往亢进,基础代谢升高,需要热能供应增加,蛋白质需要量增加,钙的需要量也加大。微量元素锌、维生素等营养需要量增加时,应加强各类营养素的摄入,一般要求总热量为11723千焦耳,蛋白质65克,怀孕7个月以上每日多增加25克。碳水化合物400~500克;脂肪60克左右,钙的供给可增加至1000毫克,妊娠3个月以后,可增加至1500毫克。锌的供给量为20毫克。
妊娠和分娩使体形变化最为突出。有的由瘦弱而肥胖,有的从肥胖变瘦弱。一般情况以前者居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或营养过剩,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脂肪储存于皮下而肥胖。因此,妊娠营养物质的摄入既要全面,又要合理,不可过量摄入,但也不主张减肥。应尽量注意脂肪的摄入,不宜过高。如体形由肥胖变瘦弱,多为摄入量不足或有疾病因素,除了加强全面合理的营养配备外,还需进行适当的治疗。产后妇女除了注意饮食调剂外,还应制定相应健身计划,以便及时恢复美好的身材。
(4)更年期:妇女更年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的过程,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除了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外,还可出现脂肪不均匀分布,而造成在腹部、臀部、背部的堆积而影响体形。由于激素水平的下降,钙合成能力下降而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造成腰疼骨痛而影响体形的挺拔。因此,更年期饮食健美,除了加强平衡饮食外,还加强植物雌激素的摄入以及钙的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而影响身体健康,产生心血管疾病。
6.肥胖者的营养配比与减肥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还影响人们的形体之美,根据调查表明:我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儿童期为4%~9.5%;青春期为21%,成年期为18%~32%;老年期达28%;上海9个区9093名3~18岁的儿童、青少年样本调查,肥胖发病率为11.35%。追究一下原因,都归咎于吃得多,运动少。工程师与营养师都共同认为,近年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与当时的饮食有关,且与脂肪细胞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以及基础代谢比正常人低有关。基础代谢反应人体在静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人体静息时消耗能量占总热量的50%~70%。
因此,1岁以内的过度喂养,可导致脂肪细胞永久性的增多。另外,肥胖有明显的家族史,有学者研究认为,肥胖是因为控制脂肪产生的生长基因密码发生突变所致。遗传影响了个体的基础代谢,食物的热效应和运动热效应。遗传还影响脂肪分布类型。但遗传因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原因,仅占1/3。70%~80%的肥胖者,仍是由于大量摄取诱发肥胖的食物和过少运动而引起的。因此,控制饮食的不当摄入、增加运动量仍是合理减肥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国外科学家认为肥胖除了与遗传、激素水平有关外,还与饮食中缺乏能使脂肪变为能量的营养素,以及人体新陈代谢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科学的营养配备,科学的进餐方式,适量的运动是有助于减肥的。
(1)合理的营养配备:肥胖者的总摄入能量应低于正常标准,建议摄入量为4180千焦,其中早餐占40%,中餐占40%,晚餐占20%。减肥主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因为脂肪产生能量最大。具体为控制脂肪在15~30克左右。正常人一般是48克左右。尽量避免吃油炸食物,注意烹饪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煨、清炒、卤、炝等烹调方法。保证蛋白质的充分摄入。肥胖者利用饮食减肥期间,迫使机体尽可能地消耗脂肪,同时储备蛋白质,但蛋白质也可能被消耗,如果膳食中不注意蛋白质的摄入,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患病。因此,饮食减肥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是必需的。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1/2。可选用脂肪含量低、蛋白质优的鱼肉、豆制品、牛肉、羊肉、瘦猪肉等食品,供给量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蛋白质为宜。对于碳水化合物,摄入应低于正常人的60%~70%为宜。尽量避免喝甜饮料、糕点、糖果等单糖食品,而多糖食品(如纯谷类、全麦面包等),新近的新陈代谢理论认为适当的摄入能加快新陈代谢而消耗能量。近来,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研究认为:肥胖者有一部分是因为饮食中缺乏能使脂肪转变为能量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就是烟酸、维生素B2、维生素B6,因此,只要在日常膳食中增加上述营养素的食物,就能促使体内脂肪释放能量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因此,肥胖者在摄入维生素类时,应注意烟酸、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摄入量。有研究发现,提高钙的摄取可以减少脂肪的沉积,如果钙的摄入少于每日780毫克,体内脂肪就容易增加,而当钙摄取大于1000毫克时,体重就会逐渐降低,而且发现来源于牛奶制品中的钙才有这样的作用。在进食相同的热能时,钙摄取量越高,脂肪的代谢就越活跃,就越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形。
纤维素被营养学家称之为“第七大营养素”,近年来被国内外医学家认为是对减肥有益的营养素。高纤维食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糖要比精细食物分解慢得多,能使体内的血糖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加之高纤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长,胃饱胀的时间亦长。上述原因导致高纤维食物食用后不易产生饥饿感,可控制摄入量。因此,饮食减肥中,近年来提倡高纤维食物减肥。高纤维食品包括全麸的谷类、全麦面食、蔬菜、水果。
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一般而言成人每日需要2600毫升的水,包括了饮用水、食物中及代谢产生的水。肥胖者认为喝水多会使体重增加,因此严格控制饮水。其实从健康和减肥的角度而论,都应多喝水。肥胖者皮下脂肪厚,散热慢,怕热,出汗多,对水的需求比正常人多。另外餐前喝水,使胃中有饱胀感,对消除饥饿感,少进食有利;水能帮助肾脏排除分解脂肪细胞时所产生的有毒残留物;水分的充足才能保证皮肤丰腴、润滑而柔软。因此,多喝水仍是减肥美容的妙方。
(2)适量选用低热能和减肥作用的食物:肥胖者为了减少能量的摄入要保证营养素的均衡,在膳食安排中尽量选食低热能的食品,如鱼、虾、蟹肉、海参、海蜇等水生动物,禽类食物中,飞禽类热能低于非飞禽类;畜肉中,牛羊肉的热能低于猪肉的热能,瘦肉低于肥肉;在奶制品中,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低;蔬菜类中绿叶蔬菜、瓜果蔬菜的热能比根茎类蔬菜低。在主食中粗杂粮不仅供能较细粮低,且粗杂粮中含膳食纤维多,有利于减肥。研究表明:辣味食物具减肥作用,辣椒中辣椒素可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避免脂肪在体内积存。同时,辣椒中的可溶性纤维是一种很好的淀粉阻滞剂,有阻止食物中糖类吸收作用;大蒜具有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作用;魔芋有减轻饥饿感,降低体重的作用;红薯含粗纤维,有阻止糖变为脂肪的功能;苦瓜中含有丙醇三酸的物质,有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的作用。
(3)注意进餐方式:肥胖者控制过多热能的摄入,除了要注意饮食内容,还要注意饮食进餐方式。①放慢吃饭的节奏,细嚼慢咽,这样可减慢进食速度,将就餐时间延长到20分钟,防止由于过快饮食,导致大脑“停止饮食”的指令到达之前,已摄入过多饮食。②利用进餐时间差减肥。肥胖“新陈代谢”学说认为人体新陈代谢高峰时间在上午8~12点,代谢高峰各类营养素易吸收转换,肥胖者避免在这段时间中摄入食物,学者认为吃饭时间对体重的增加,比摄入饮食数量和质量更重要,因此,实行减肥措施的人,进餐时间最好提前2小时,早饭6点,中饭10点,这样可减少能量摄入。③三餐定量,宜凉吃。合理掌握三餐,需计算食物的热能。需了解食物生熟热能亦有所不同,不宜采取减少餐次的办法,不提倡不吃早餐,因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进食往往超过二餐进食的总和,少吃零食。
7.形瘦者的营养配比与增重
消瘦是人体脂肪过少,组织学形态为脂肪细胞数目减少和(或)体积缩小,使全身或局部的脂肪组织比例减少,临床表现为体重低于相应的正常体重。消瘦与人体能量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1)形体消瘦的原因
1)饮食摄入不足: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为满足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人们每日必须摄取一定量的食物。健康成年人的体重基本上保持稳定,原因在于摄入和消耗的热能保持相对平衡。如果进食减少,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就得消耗体内贮备的脂肪和蛋白质,体重就会下降。各种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进食明显减少;妊娠呕吐,亦可使孕妇的体重在短期内下降;龋齿(俗称虫牙)、缺牙和牙周病引起咀嚼困难,也常是进食不足的原因。不少年轻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过度地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下降,但身体并不因此而苗条秀美,只是皮下脂肪减少,胸部乳房及臀部扁平干瘪,四肢肌肉松软,反而失去了女性的曲线美。
2)饮食调配不合理:人类是从多种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如人体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就需要20多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如果在日常饮食中不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搭配,就不能保证人体全面吸收营养,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一旦营养不平衡,比如未吃或少吃了某种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尽管别的氨基酸都超量,仍然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及肌肉生长,再加上膳食调配单一化、固定化和不符合人体消化吸收的特点,就容易引起体型消瘦。
3)消化吸收不良:人们吃进的食物经口腔咀嚼与唾液搅拌成“食团”进入胃中,胃把“食团”磨得更细并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然后食物进入小肠。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对食物作进一步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在小肠吸收。如果消化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故障,都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腹泻、小肠大部切除等患者大多身体消瘦。
4)营养消耗过多:人体消耗的营养物质过多,能量入不敷出,也会导致消瘦。在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期,以及妇女妊娠、哺乳期间,人体对食物的需求一般要超过正常量的30%~50%;成年人的操劳过度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会使热能需求成倍增加,若食物的质和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亦会引起消瘦。此外,当人体发热时,平均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约增加13%,故长期发热的患者会使体重减轻。患有各种慢性传染病和恶性肿瘤者,因机体分解代谢加快,并常常伴有食欲不振、进食减少,因而其体重呈进行性下降。糖尿病患者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肾炎患者从尿中失去大量的蛋白质,烧伤病患者的创面渗出大量浆液,当这些物质过多丢失时,都会引起体型消瘦。
5)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中有偏食习惯的人为数不少。有些因饮食习惯或出于偏见,不喜欢吃某些食物,如有些人爱吃荤菜不爱吃素菜,有些人则一点荤腥都不沾。实际上人体对营养素需求是多方面的,而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能完全满足人类所必需的营养要求。比如,只吃荤食,不吃蔬菜,就会出现缺少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情况,易引起坏血病、消化不良及大便不畅;不吃鱼、蛋、禽等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就容易发生维生A、维生素D、维生素E及氨基酸缺乏症,易导致形体消瘦。
(2)消瘦者的饮食治疗原则和措施:从增加能量的角度来制定消瘦者的饮食治疗措施,原则是较高能量平衡膳食+有氧运动,具体措施为:①找出引起消瘦的病因,对应治疗。②从事轻体力活动者膳食总能量摄入量至少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46.4千焦耳(35千卡)为宜,一天摄入的总能量中,脂肪供热比控制在20%~30%之间,碳水化合物在55%~65%,蛋白质15%~20%。③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可选用高能量膳食和极高能量膳食。④只要能消化吸收,应尽量增加食物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量的方法有:可适量使用帮助消化吸收的药物,增加食欲;增加餐次;菜饭尽量美味可口,变换花色品种。⑤每天坚持锻炼,适度采用有氧运动,以增加食物摄入量。⑥运动后可适量吃高脂肪膳食。⑦吃好正餐,适量吃一些零食。⑧每周称一次体重,根据上周体重变化和自我感觉情况决定下周食物摄入量和运动量。
(3)形瘦者的食养食补:形瘦者的饮食调养,首先要注意调整脾胃功能,以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能。食物中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要占蛋白质总量的1/3~1/2。食物要多样化,注意合理搭配,烹调加工,应注意色、香、味,以刺激食欲。肉类食品要制作得软烂,最好以蒸为主。平时要尽量少吃煎炸食品和不易消化的食品。
中医学认为,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体质,因此,形瘦者的膳食宜以滋阴清热为主,日常饮食中除选用含动物性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禽肉、畜肉、蛋类、奶类、鱼类外,可适当多吃豆制品、赤豆、薏苡仁、百合、蔬菜、瓜果等。其他性味偏凉食物,如甲鱼、泥鳅、鸭肉、兔肉、黑木耳、白木耳、蘑菇、苦瓜、花生、核桃、芝麻、西瓜、梨等,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选食。应少食燥热及辛辣食物,酸冷食物也应少吃。
形瘦要注意少食多餐,如一次进餐量多,消化吸收不了,或者餐次间隔太长,食物营养供不应求,也难以增重,所以每次以5~6次餐为宜。鲜美的汤类有助于刺激食欲和补充营养,应注意食用。对脾胃功能较弱者,除应注意少食多餐、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外,还应适当多吃些具有补脾健胃功能的食物,如莲子、山药、扁豆、薏苡仁、红枣、鲫鱼、猪肚等。不吃含纤维较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韭菜、芹菜及高脂肪食物。
形瘦者要注意运动量适中。运动过量,机体消耗较大很难增胖;运动量不足,则影响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要根据个人适应的运动量坚持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强健身体。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可喝1杯加糖的牛奶或喝1碗温热的小米粥以助睡眠。睡眠充足时,人体代谢率降低,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增加,有利于增加体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真正做到“心宽体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