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有话短说,无话新说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表意明确,言简意赅。但若这“有话”之话早已有之,人皆云之,便应长话短说,舍去无用的啰嗦。若能在无话中发现新意,彰显个性,便能与众不同,成为创新。

古代文人墨客,才高八斗,文学创作都各具特色。但在这些骚客间,能完全摆脱前人文风与思想的文人,能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文人,着实难能可贵,成为大家。

北宋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驳论文的一曲千秋绝调。众人皆谓孟尝君善招贤纳士、门客三千。独王安石一人新颖犀利,称孟尝君为“鸡鸣狗盗之雄”,因此贤士不至其门下。王安石不屑于模仿众辈叙述孟尝君的慧眼与贤德,而选择鲜有人涉足的批判角度进行剖析,在千篇一律的混乱之中独树一帜,在众人足迹之外踏出新路。王安石这一腔笔调,唱出新的思维,谱出新的文风,无话之话亦能重新拾起,青史留名。

韩愈送董生去燕赵之地谋职,离别时做赠序一篇。古代送别诗,往往离不开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祝仕路顺利等情调。而韩愈在送别中将这几层意思一笔带过,大笔书写的却是为了衬托韩愈渴望董生留在此地之意,摆脱了常规送别诗词的束缚,在别人无话无思之处,用语言描摹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有话无话,皆追求一 “长”字的现象,仍不时出现,好像懒大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讲过:“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而真正能告别这种冗长与肤浅的又有几人呢?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多而混乱,真假莫辨;多媒体上的政客言论云山雾罩,不切实际;当代部分文人的创作虚幻空泛、不知所云。

人云亦云,肆意泛滥,独创的佳作,独立思考,却稀缺珍贵。语言失去了原有的创意和魅力,如气球般被人越吹越大、越吹越膨胀。虚假的体积和空荡的内心,不正是语言映射出的国人“假大空”的真实写照吗?(注意:语言精彩)唯有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彰显个性,推动创兴,才能无愧于心,才能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人命若朝露,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说出自己的心声,道出自己的新意,思想便能代替生命,传达远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