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孩子听,不如做给孩子看
最近接二连三收到几位成年人的苦恼,苦恼的表现各不相同,本质却是一样,无非是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对立冲突。
一位是农村里的单亲妈妈,用妈妈的话来说带个孩子真是含辛茹苦,不容易,一个人既当妈又当爹:为了孩子离异之后没有再找,重活累活自己扛;为了孩子放弃外面的稳定工作,选择在家打零工。
可孩子考上了城里的学校后,妈妈眼中听话乖巧的孩子变了,变得爱打扮,爱花钱,爱和朋友出去玩。
妈妈希望孩子能有大出息,每次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各种叮嘱、说教:你应该知家识苦的,你应该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的,你不应该和xx一起玩的……每次周末,孩子面对着都是妈妈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孩子受不了了,一气之下,写下威胁性----诸如离家出走-----的语句。妈妈一下吓傻了,手足无措,觉得自己的孩子突然间变陌生了。
一位是老师,他碰到一位个性特别强的学生,上课打瞌睡,爱顶嘴,尤其是有几次让老师当众难堪。他花了大量的精力在他身上,甚至不厌其烦对孩子进行家访,但是收效甚微。
虽然上课不听,可是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不错。老师很无奈,他一心想让孩子服帖、听话,无奈每次都闹得很僵。老师也是年轻气盛,一不小心,火气上来双方打起来也说不定。
要我说,解决冲突也很容易,主要的功课在于成年人,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一方,尊重孩子的人格。比如单亲妈妈,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进城了,孩子所有的时间空间都和同龄人在一起,她在逐渐适应和原来不一样的环境,追求美,喜欢交友是青春时期的特点,而妈妈一味拿原来的标准苛求孩子,冲突是自然的。
既然要求孩子完美,不如妈妈自己先完美;说给孩子听不如做给孩子看;如果对孩子有目标,妈妈自己先有目标,四十岁有四十岁的追求,五十岁有五十岁的理想;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朝着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而努力。
再如老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追求卓越,用专业素养让孩子服服帖帖。老师说其实那孩子是个精灵鬼,读的书特别多,甚至比老师还多,所以喜欢找茬,喜欢反驳。如果老师多多肯定孩子的智慧、博学,而不是以资历、权威压制孩子,也许冲突就化解了。
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用行动代替唠叨,用鼓励代替说教,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常识。可惜简单的常识要普及并非易事,现实中一些家庭甚至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