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这一线景色深居南充,全国绝无仅有
青居烟云
青居古镇,千年传奇。嘉陵江水环绕,南北两面临江,沿岸悬崖陡峭,自古商贾云集,是兵家必争之重镇要津。此日闲情,驱车环游,过文峰,环青居,上古城,下青林,品味着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繁华,领略到自然的神妙和久远的传奇。
是日大雾,我从雾中穿过千年绸都第一坊,过江南下,进入青居境内。
古镇有着1500多年历史,一排排吊脚楼式古旧青瓦房顺应山势依山而建,来往的车辆在山间盘旋往复。这里自古就是一个繁荣的水码头和商业场镇。
老街从上往下,蜿蜒近4公里,街巷依山傍水,依旧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窄窄的街面只有几米宽,两边房屋都是青色陶瓦、木板拼门。当年,街道两侧铺面数百,下街江岸,船只成百上千一字排开,很是壮观。徜徉在古镇之中,让人沐浴古韵今风,梦回明清历史。极富特色的是下街头的小水电站,环形房屋内是电机组,其涡轮叶是楠木做成的。
如今,华能青居电站和船闸的落成,将场镇拦腰劈断,大部分老街被拆除,居民被搬迁,仅存下来的老街不过千米左右,两旁的房屋历经岁月的侵蚀,很多宅门斑驳陆离,无言地流淌着沧桑和古老。但是透过这沧桑和古老,依稀可见昔日雕梁画栋的精美纤细和飞檐斗拱的富丽堂皇,鳞次栉比的店铺再现当年的热闹和繁荣。与老街对应的是搬迁重建的现代化的民居,高大气派的楼房与古老的木门瓦房对比,形成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和辉映,让人读出岁月的底蕴。
古镇游历之后,沿公路曲折盘旋而上,便是烟山。
烟山,又名黛玉山,海拔四百余米。山上林木葱蔚,借山势之险要,树几乎是一层一层叠上去的,层次分明,十分茂盛,有遮天蔽日之势,山上终年烟雾缭绕,树木为烟雾包围,山上的灵迹寺、牌坊、纪念雕塑等建筑若隐若现,远观有如仙境。故有“青居烟树”之名,为南充“古八景”之一。有诗云:一水回环两岸分,参差烟树掩霞熏,春来好向山头望,青翠重重似绿云。
这不只是一座浪漫柔弱的山,也不只是单纯的观景台。
山顶处有一道长长的石墙遗迹,因崖就势而建,遏其险要,绵延200多米。古城墙和城门遗迹,见证了数百年前烽烟四起、战火连连的场景。
这便是800年前的南宋淳佑年间,四川安抚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为抗御蒙古军队入侵,组织人员历时三年在山上筑的城墙。嘉陵江天堑在前,悬崖峭壁于后,城墙在山顶因岩就势,五六米高、一米多厚,与东岩相接,构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蒙古大汗蒙哥亲率重兵攻山而不胜,烟山由此被誉为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抗蒙八柱”之一。
古城墙高约两三米,全是用一米多长的大青石垒成的,每块石头都重达数百斤。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的年代,如此重的条石是如何堆砌上去的,让人惊叹。近距离观看,条石上的切割和打造的痕迹清晰可见,切面呈梯形,条石之间的接缝严密,处理精细,证明当时筑城墙技术水平已相当高。城墙上现在爬满绿萝,曾经的辉煌和险要与当今的杂草烟萝对照,不禁让人百感交集。
极顶回望,山下奇观尽收眼底。
奇特的“嘉陵江第一曲流”就在古镇的山脚之下经过,嘉陵江流至古镇,因受烟山之阻,在古镇上码头折向西,往南,再北上,经九曲回肠约17.5公里,又回到青居古镇下码头,嘉陵江在这里绕行了359度后又重新回到了这里,形成了天造地设的奇特景观。据说,旧时拉船纤夫,早上从下码头拉船出发,傍晚投宿上码头,却又依然住进了头天住宿的客栈,这也是“嘉陵江倒流30里”。不过,随着水电站的修建,拦河大坝直接截断了水流,从最窄处另外开辟了一条航道,直接造成环流水域绝流,现在来来往往的汽车在嘉陵江河床自由驰奔开采沙石,传说中的“曲水晴波”难再重现。
在山顶看罢灵迹寺的雕塑和古代石刻书法,沿城墙至山梁处,顺公路往高坪方向进发,途经青林村。
进入青林村,仿佛走进了一片柑橘树的海洋,整个村庄是江畔河滩开垦而出的,村里别墅一般的小洋楼掩映在青翠碧绿的柑橘丛林之间,蜿蜒曲折的混凝土水泥路在林间穿行。行走林间,那往日的花香仿佛依然馥郁芬芳而来,沁人心脾,让人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沉醉不已。
绿树掩映中,有一处历史遗留的苏式建筑红旗农庄,把现实一下子推向了几十年前那个传说中红红火火的年代。
195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必须被记住的。这一年,毛主席决定开展“大跃进”,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红旗农庄在这一年应运而生。
根据门口石碑记载:红旗农庄,建于1958年,占地2000平方米。时有礼堂1栋,集体宿舍4栋,共180间,公共食堂4处,合作医疗站1处,小学1处,公共浴室1处。农场建成后,青林公社1200人全部入住其中,社员们在礼堂里开会、看电影、看戏,过的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生活。
管理员拿着一大摞钥匙,带着我逐一打开房间,一路看,一路讲农庄的历史和当地的历史。
透过农庄已经颓败的气息,还是能看出当年的气势恢弘。大礼堂是苏式建筑和祠堂建筑的杂交体,整体建筑呈现青黑颜,青瓦屋面,青砖修砌,白色石灰勾勒线缝。大礼堂里面上下两层,甫一进入就能听到单声道广播的《社会主义好》一类的红色歌曲,木制走廊,木制楼梯,礼堂正前方和两旁的墙壁上醒目地书写着大幅的主席语录,墙上贴着“大炼钢铁”的标语和各种“超英赶美”的宣传画。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礼堂外,看过医疗站和宿舍,在展览室里见到了那个时代的漫画和诗歌,甚至还有报道水稻亩产36900多斤的《人民日报》。现在看来只觉得荒唐可笑,那时候却是牵系了全部中国人的身家性命。
礼堂旁边,居然有一处曾经显赫一时风光无限的国民党大特务杨进兴当年于青林村潜伏时居住过的房屋。房屋至今依旧保存完好,三间青瓦房,中间堂屋,两旁寝室,都很低矮和狭窄。屋内石灰的墙壁已经斑驳,蛛网集结,地上满是垃圾和瓦砾,房屋早已废弃,形同废墟一般荒凉。让人不禁唏嘘!没想到,曾经显赫一时风光无限的国民党大特务白公馆看守所所长杨进兴最后竟然落到了如此这般凄惨和凄凉的境地。
绿树掩映的青林公社,挡不住历时前进的步伐。一切荒唐可笑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最后都会被历史所抛弃所湮没,只留下一些荒唐的印记,无言地等待着后人的凭吊和评说。
离开青居,回望烟山。一片云烟氤氲中,有山居,有农庄,更有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似乎在彰显着这个时代的富饶,也似乎在掩饰着富饶背后的种种故事。但无论如何,过去的已经过去,荒唐的岁月、战乱的年代,终究还是远离了。不禁喟叹,历史的烽烟……
2011年0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