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读《世说新语》,学古人如何优雅地怼人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读《世说新语》,学古人如何优雅地怼人

“怼”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文雅的古语。早在春秋时候就有了,进而流传下来。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左传》

意思是说:为啥不也去追求高官厚禄呢?就这样洗白了,怨哪个?要学如何不着痕迹地优雅怼人,还需要读一本书,这就是《世说新语》。先摆两块钱的,不能再多了。要多,点赞转发到一定地步,再说下文。

1、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包办婚姻伤不起。当年许允娶了阮氏女,洞房中掀开盖头后,才发现她比想象的还丑,果断逃跑。不料,这位阮氏女不是省油的灯,她一把拉住许允的袖子说:“哥,爱我别走!”许允不高兴地说:“女人有四德,你有几德?”阮氏女说:“哼,老娘只是没有妇容而已。但是,话说大丈夫有百行,你又有几个呢?”许允自恋地说:“我全部都有!”阮氏女怼他说:“你特么还好意思说!百行以德为首,你好色不好德,还说样样具备,要脸不?”

2、王公渊娶诸葛诞女。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

王广感觉诸葛氏颜值还不错,就娶她为老婆。但深入交往发现,她的谈吐气质和岳父诸葛涎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于是就各种嫌弃。诸葛氏用怼他,说:“就晓得埋怨我,难道你有你爹长得帅吗!”

3、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

孔融小时候十分聪明,经常遭老师和长辈表扬。但是,陈韪对他很不感冒,发言说:“那些小时候鬼聪明的娃儿,长大了都混得没眉咋眼的。”孔融怼他一句:“陈叔,我觉得你小时候绝对十分聪明!”一句话说得陈韪瓜西西的。

4、晋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桥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焉?”

当了爹的晋元帝十分高兴,给高级干部们派发红包,有位叫殷洪桥的芝麻官谦虚地礼节性地推辞,说“无功不受禄,不好意思领红包”。晋元帝尴尬了,说:“我造人这种事情,如果有你的功劳,那要得个毛线!”

5、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晋孝武帝十多岁转正,他的父亲去世,他竟然没去坟头哭,下面意见大得背时,说“老板,你这种行为,难道良心不会痛吗?最基本操作,也该做做样子撒!”他怼回去说:“老子最讨厌你们这些个伪君子了!要你几个话多?老子哪天伤心到位了,自然会哭!”

6、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纪他爹约了客人,但是,客人没有按时来,他爹有事就先走了。客人感觉遭放了鸽子,十分不爽,就吐槽说:“你老汉真不是人啊!”陈纪淡定地怼回去,说:“是你自己不守时,这就算了,竟然还当着儿子面骂他爹,你才不是人!”这位客人微笑中透露出尴尬,陈纪根本不甩他,果断转身回屋。

7、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伶是一个典型的酒鬼,逢酒必喝,逢喝必醉。有一次又喝翻了,竟满屋子裸奔。刚好来了客人,就吐槽他。然鹅,这位刘伶根本不在乎,怼这客人说:“我特么以天地为高楼,居室为秋裤,你现在钻我裤裆,是闹哪样?”

8、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

谢灵运喜欢戴一种曲柄的斗笠。这种斗笠的造型看起来就像是仪仗用的曲盖。于是一个姓孔的隐士批评他说:“你这个人,心存高人,既然你追求淡泊,为啥要念念不忘那代表富贵的曲盖呢?”谢灵运怼他说:“我觉得,那些怕影子的人,才忘不掉影子。”

9、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三国名将邓艾有一个缺点,说话口吃。在自我介绍时,他总是说“艾,艾”。某天,他参加晋文帝司马昭举办的坝坝宴,他又“艾,艾”的。司马昭就问他:“你总说'艾艾’,你的名字里到底几个艾?”邓艾遭揭了短,但是很淡定:“《论语》里说'凤兮凤兮’,也就只有一个凤凰嘛!”

10、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陈元方十一岁那年,去拜见袁绍。袁问:“你老汉在太丘当干部,群众满意度极高,他到底搞了些啥?”元方说:“我老汉在太丘搞事情,对强者用德行去摆平,对弱者用仁慈去摆平,让人们安安心心做自己的事情,时间一长,群众满意度就上去了。”袁说:“我之前也干过邺县县令,也是这样搞事情。你说,是你老汉学我,还是我学你老汉?”元方说:“大哥不说二哥。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间隔遥远,但行为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想不想再看几段?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去付出

写作,是我业余的唯一爱好

(0)

相关推荐

  • 闻袁公仙逝(二首)

    (一) 噩耗传来心一颤, 上苍岂会损朝英? 今乘仙鹤飘然去, 必食蟠桃再续庚. (二) 天道盘弯多厉鬼, 谷神不可作门丁. 但希乘鹤归来早, 又振农桑惠众生.

  • 考一次不考试的试

    文:聂传安 周一早读,两个班测试了<世说新语>. 元旦假期的一个作业,就是做<世说新语>的思维导图,与这次测试一起,算是本学期有关<世说>学习的一个总结. 开学时, ...

  • 沁园春 ·悼袁公

    田园风光 千里黄浪 万里金山 望田埂内外 稻香扑面 穗穗压枝 叶叶相攀 鸡犬归暮 小屋升烟 萤火歌舞奏平安 忆往昔 饿殍千里 易子相食渡年关 流量如此新鲜 引无数良人弃三观 唯袁公不闻 五十七载 俯身 ...

  • 痛悼袁公

    痛悼袁公 川    雪 惊悉袁公驾鹤去, 神州大地万众哀. 水稻革新解粮困, 不朽业绩史册载.

  • 五月二十二悼袁公

    细雨纷纷泪滂沱, 举国上下同悲戚. 不是袁工呕心力, 那得世间无饥苦?

  • 沁园春 祭袁公

    细雨濛濛,人头攒动,汽笛长鸣.望灵车前后,涰泣哭声:夏风微寒,山河滞凝.千重稻浪,前呼后涌,欲留院士且慢行.泪眼处,看满街车辆,默哀驻停. 获共和国勋章,育无数优良稻种.忆年少聪颖,学习用功:精通英文 ...

  • (启书原创)这种美味的野果,能让许多人潸然泪下

    地果当熟 为了完成编修家谱那百年来整个家族的梦想,我扛着照相机,居然走遍了二十多年来从未走遍的角落. 每一个村落,均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陌生.农村的凋敝,不由得又一次引发我由衷的感伤.尤其是那些居然在窗台 ...

  • (启书原创)还记幼年学书法——翰墨情缘

    翰墨情缘 于皓月温润的夏夜,临窗铺就一张宣纸,手边茶香四溢,腕下笔走龙蛇,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享受!也许,就这样沉浸在翰墨的渲染里了. 握笔在手,不禁回想所遇,居然历历在目. 幼年时候,家里有一个小 ...

  • (启书原创)一蓑烟雨读易安——瘦了宋词

    瘦了宋词 轻轻打开宋词,淡烟,疏雨,一个瘦若梅花的女子,沾染着风花雪月的灵气,在济南的一隅款款走来.从此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闲愁,便瘦了山水,瘦了红尘. 你舞文弄墨,且歌且行,不为功名,只为爱情.兴 ...

  • (启书原创)获取知识方法多,书还可以这样读

    如厕读书 前段时间回老家,看见满架子尘封的书籍,不禁油升感慨,我读书的时间简直太少了.年少时,捧着书本在草地上盘腿而读,后来,一杯茶一本书,再后来,一杯酒一本书,可惜现如今,闲适地读书的时节也不复返了 ...

  • (启书原创)中秋赋—中秋美文,此篇值得悦读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中秋赋 仲秋爽风,沧海月色,今夜最难描摹. 问天涯旅客,举杯时,可认得伐桂吴刚,奔月嫦娥? 把酒向青天,山水诗韵情切切: 邀月相对饮,天地画境梦依依. 拜沧海明月,祭长虹卧波. ...

  • (启书原创)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明古籍之立命之学(上)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明古籍之立命之学(上) 这是一个从明代穿越过来的故事,真实经历,绝无虚构. 当年,我年纪还小,父亲就不幸病逝.家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条件急转直下. 母亲 ...

  •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一)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 一 古人说:人杰地灵. 其实,这并不是并列关系短语,而是因果关系.意思是说,一个地方能够出名人,这才是一个好地方.从来都是好地方必须有好名人.即便 ...

  •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二)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如有必要,可点击链接复习故事背景: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一) 二 故事背景大约就是这么多,闲吹得远了.现在回归正题. 这一年农历腊月十九这天,眉山的老百 ...

  •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三)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如有必要,可点击链接复习故事背景: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一)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二) 三 自古以来,都是活到老.学到老.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