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申论中事例型材料的密码(一)

现在无论是申论还是事业单位考试中,都大量引用事例,增加考试难度。因为这些案例中,并没有明显的答案“痕迹”,让人无从下手。事实上,只要破解了例子的密码,这些案例,无非是给我们送分的。这里简单介绍下破解事例型材料的三个密码:

密码一:例子中暗含着关键词

例题1(2018年公考副省级):

材料:

在平板电脑上用手指点击一个程序发出指令,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机器人,灵巧地挥舞着手臂,利索地把几个玻璃杯叠放在一起,成了金字塔状。这是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以G为首的团队最新研发的双臂柔性机器人,也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十四轴双臂机器人。

题目:

上级部门来W市考察,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就W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探索,写一份汇报提纲。(20分)

解析:

这是一个例子。乍一看似乎材料中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大家注意,在前面机器人讲完之后,开始说明:这是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成果。意思是说该研究院对推动机器人产业具有巨大作用。如果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那么我们更能发现,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都喜欢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之类的东西,而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服务等功能,对一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具有巨大作用。所以这个例子的通过研究院的科研成果,来提示成立产业研究院也是一项措施。也就是答案:成立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而后文反复提到产业研究院,也证明了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例题2(2016国考地市级):

材料:

A:我讲一个关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治理西湖的事情。当时,西湖内淤泥壅塞、湖草蔓生,使得西湖容量日渐减少,淡水不敷居民饮用。苏东坡决心清理淤泥蔓草,他动用数干劳力,费时四个月得以竣工。工程完毕后,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又成了难题。苏东坡实地考察后发现:西湖南北两岸居民顺着蜿蜒的湖边步行到对岸必须绕道数里。于是他决定用挖出的淤泥修一条直贯南北两岸的路堤,将湖面分隔为里湖、外湖,大大缩短往返路程,沿堤垂柳和6座拱桥及9个亭子更增加了西湖的美景。这时,又出现了个新的问题:如何使期中的恶草不再滋生呢?那就把沿岸部分湖面开垦出来,让农民种菱角增收,条件是必须在自己承包的湖面按期除草。同时,苏东坡还向朝廷上书,请求向菱角种植户收的税金应确保作为保养湖堤、湖体的专项资金。
  B:确实,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好的政策,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明白点说,就是以后收税时,不收东西了,统一改收钱币。一条鞭法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极高的智慧,正如那句老话: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题目: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

解析:

这两则材料,看似通篇都是例子,似乎无从下手,抄抄抄的法宝也失去了威力。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材料中其实隐藏着关键词句:第一段话有一个实地考察,第二段话有一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结合题目,要求把“好政策”的见解整理成简报,那么我们就可以整理如下:

1.好政策要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前要充分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2.好政策要化繁为简。好的政策要有统一的标准,能够便于执行,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题3(2017年国考副省级):

材料:下山时记者遇到骑着摩托车上山干活的李大哥,他是绿森公司的雇工,年近六旬。他描述了自己的收入情况,“60到80块钱一天,每个月能干15到20天。将山地租给绿森公司的农户,5年后还能分到每亩两成的利润。”

题目:

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根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解析:

这个材料看起来只是单纯的李大哥的例子,好像没有任何值得用的内容。但是我们仔细看,其中有几个关键词:

1.雇佣当地群众,其实是解决就业问题;

2.收入情况,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3. 将山地租给绿森公司。这里讲的是土地流转,我国的土地采取的是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可以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4.每亩两成的利润。这个利润叫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比如利息、房屋出租、车辆出租等收入。

所以我们综合上面的内容可以得出:强化土地流转政策支持,雇佣当地群众,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劳务和财产性收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