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先贤祠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
先贤祠(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沿着正面的一道台阶可进入这座圣殿的门廊。廊前有22根立柱支撑着三角楣。1831年,大卫·当杰斯在这块三角楣上创作了浮雕《在自由和历史之间的祖国》。下面是著名的铭文:“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巍峨的圆顶笼罩了整座建筑。围绕园顶的底座装饰着一条考林辛式柱廊。 建筑的正面仿照罗马万神庙(Pantheon即“万神庙”之意,故而有人称先贤祠为巴黎万神庙),本堂与侧廊之间,用华丽的科林斯式柱廊分割。由22根柱子组成的巨大柱廊耸峙在台阶上,柱高19米,配置方式奇特。柱廊上立三角形山墙(即“山花”),这是古希腊神庙正面的顶部特征,这里对山花的使用在巴黎还是第一次。檐壁上刻有著名的题词:“献给伟大的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山墙壁面上有著名雕刻家P·J·大卫·当热的大型寓意浮雕:中央台上站着代表“祖国”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自由”和“历史”分坐两边。这件作于1831年的浮雕是大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门廊正上方墙上的浮雕,内容是法兰西女神带领法国获得自由。
主殿正前方,原是教堂的祭坛,1920年由法国雕塑家席卡尔创作的大型雕塑《国民公会》取代了祭坛,作品表现国民公会的光辉历史,国民公会是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制宪会议前身。雕像以玛丽安娜为中心,在她脚下,刻有格言"不自由毋宁死"。
群雕顶上是法国画家赫尔伯特1884年马赛克镶嵌画《基督和天使庇护下的法国》,
1851年,科学家傅科在这里做了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傅科摆" 。第一次证明了地球自转原理。在先贤祠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一个玻璃刻度盘,周边的玻璃围栏也有刻度。每当摆锤经过刻度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刻度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这个研究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傅科也因此获得了赞誉和认可。后来,他被安葬于先贤祠。
傅科摆原理示意图
傅科曾登报广而告之:你想亲眼见到地球自转吗?请每周四12:00 来先贤祠亲眼见证。
穹顶画是法国画家格罗斯1824年作品《圣日内维耶的崇拜》穹顶中央垂下一条线,下面就是傅科摆。
奥什将军(Louis Lazare Hoche,1768-1797):法国将军、大革命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以率军平定旺代省的保王党叛乱而著称。
这组群雕是《演说家和政治家》。
群雕《光荣的法国大革命》
群雕《1792年的瓦尔密战役》侧面,法国大革命初期面对奥普联军入侵前线吃紧,巴黎市民组成义勇军浩浩荡荡开赴前线,在法国马恩省的瓦尔密村双方进行了一场炮战,奥普联军因后勤供应线出现问题而撤退,法军获胜。
这是法国画家朱勒尤金1878年油画《圣女贞德》,1429年贞德得到王储查理的授权率领法国军队一改以往软弱不堪的形象,所向披靡,这对一个年仅16岁且不识字的乡村姑娘来说真是一个奇迹!
《查理曼加冕》,最著名事件于800年圣诞节发生在罗马。这一天,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利奥三世把一顶皇冠戴在查理曼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从主要方面来讲,这意味着在三个多世纪前被毁灭的西罗马帝国正在复辟,查理曼成了奥古斯都·凯撒的合法继承人。
由于查理曼(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帝国皇帝)许多次战争的胜利,成功地使西欧大部分地区都归属于他的统一领导之下。他的帝国实际上达到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以来,欧洲还没有这么广阔的领土被一个国家控制过。
《阿提拉和他的军队在巴黎》
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亚欧大陆匈人的领袖和皇帝,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 有种说法,匈人就是匈奴人。阿提拉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
然而后来阿提拉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在西欧,他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也有历史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文献记载中。
《圣丹尼斯殉道》
19世纪的法国画家都将承担国家大型历史壁画项目作为艺术成就的最高象征,历史画的功能会随着这些经典的建筑而流芳百世。而博纳最为著名的项目即为如今人们进入先贤祠的第一张壁画《圣丹尼斯殉道》。画面中天使降临,被残忍斩首的圣丹尼斯,竟起身拾捡自己的头颅,审判者与行刑者在这一瞬间表现出强烈的惊讶与恐慌,甚至落荒而逃。画面中其他殉道者身首分离的遗体,以及鲜血淋漓的场面,营造出极大的戏剧般的震撼力。
莱昂·博纳(LonJosephFlorentineBonnat,1833年-1922年)出生于法国巴约尼(Bayonne), 博纳在19世纪下半叶一直以肖像画闻名。创作了包括法国总统《儒勒·格雷威》(现藏于奥赛博物馆),《维克多·雨果》(现藏于凡尔赛宫)等一系列名人肖像,这也让他在1869年获得了荣誉军团勋章。
画家保罗.劳伦斯《圣吉纳维夫之死》公元502年圣吉纳维夫在巴黎去世。
这里最初是路易十五所建的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历经数次变迁,1791年改作法国文化名人的安葬地。到2002年大仲马遗骸在本人逝世132年时移入,两百年间经国民议会讨论、批准,曾有78人移入,4人被移出,目前共74人安葬于此(拿破仑、戴高乐等政都无缘此项殊荣)。
棺柩上的铭文:“自然与真理之人”。卢梭的主要主张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主张是"三权分立"。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奠定了美国的立国之本。
雨果死的很文学,遗嘱最后一段:我将闭上肉体的眼睛,但精神的眼睛会一直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遗嘱还有一段"我拒绝任何教堂为我祷告,我请求所有人为我祈祷,我相信上帝”。
1885年法国为雨果举行了国葬,三百多万民众沿街为他送行。
大仲马 (1802-187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著作《基督山伯爵》《三剑客》他的墓与雨果、左拉在同一个墓室。
“Pere Dumas大仲马这个名字不仅属于法兰西,更属于欧洲,大仲马是全世界的”— 雨果
大仲马在家乡的墓地安睡了100多年,在2002年才移入先贤祠。整个移陵的经过让我很感动。当法国政府想移陵时遭到大仲马家乡坚决反对,但当时总统希拉克颁发总统令:通过移灵,共和国向向最不安分与最有天分的子民致敬,该子民终其一生都奉献给我们理想的共和国,大仲马应长眠在他的老朋友雨果的身边。
2002年移灵大典从大仲马家乡开始,先在基督山城堡(作品基督山伯爵)停留,晚上由一支装扮成中世纪剑客(作品三剑客)的护灵抬着,缓步前往先贤祠,棺木覆盖象征法兰西蓝色旗,上面写着《三剑客》名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总统亲自主持安葬大典,先贤祠前同步上演大仲马话剧,部分民众身穿当时服装。
一个国家上至总统,下至百姓,为一位大文豪的尊重和为之骄傲,让人感动敬佩。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左拉,法国十九世纪作家,他的棺椁与雨果相对。左拉的重要著作《娜娜》《小酒馆》
等,他的作品在法国一直都受到争议。就如同他的遗言:面对死亡,一切争吵都会停止。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和玛丽·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 是先贤祠里第一对夫妻双双以伟人的身份下葬的。
夫妻二人都曾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共同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特别
是居里夫人,在居里先生逝世后继续二人的研究事业并第二次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夫妇二人于1995年被双双葬入先贤祠。
居里夫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化学两个奖项,在全世界是首位女性获此殊荣,也是唯一获得两种奖项的女性。1914年,一战时,居里夫人投入到救援前线伤员的行列当中。她和女儿伊莲娜.居里一起制作的X光机,装在18辆特殊改造的汽车上,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1934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
据说,居里夫人的棺椁是三层铅封的,据说是防止辐射损伤参观者。
保罗·潘勒韦(Paul Painlevé,1863年12月5日-1933年10月29日),法国政治家、数学家,曾两次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危机时期出任总理。
让·巴蒂斯特·佩兰( Jean Baptiste Perrin,1870年9月30日-1942年4月17日),法国物理学家,生于法国里尔。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路易斯·布莱叶(Louis Braille, 1809年1月4日——1852年1月6日), 一位法国盲人少年,他在盲人学校制作了第一个字母,起名为盲人点子法。 当他发明供盲人使用的由突起的点组成的书写和阅读方法时,年仅15岁。
路易斯·布莱叶
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历史学家。1885年当选为议员。在德雷福斯事件中,支持德雷福斯。主张教会与政府分离。在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和第二国际中,持改良主义立场。1904年成为法国《人道报》创办人之一。1905年法国社会党与法兰西社会党合并为法国统一社会党,他成为该党有影响的领袖。因呼吁反对战争和殖民扩张,遭狂热分子暗杀。著有《社会主义法国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