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转换话夏至

芒种匆匆而过,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一个最古老的节气——夏至来到了。今年的夏至为公历的6月21月,农历的五月十二日。这时,大自然的阳气达于顶点并开始向阴转变,是阴阳转换的至要节气。

夏至,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90度,太阳直射点地面的位置已经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夏至的五个“第一”

夏至是个重要的大节气。它占据了多个“第一”。(一)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凭借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这个节气,所以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节气。(二)这一天是太阳一年中照射北半球范围最大的一天。(三)这一天是太阳距地球最高的一天。(四)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五)这一天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所以,夏至是个重要而又颇富特色的节气。

夏至的含义是什么

古人解释,夏为大,至为极。大自然的万物到夏至便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极至,白昼达最长。从此以后,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夜间则日渐增长。正如民谚所云:“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据《恪遵宪抄本》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故曰夏至。”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的三候有特点

夏至也有三候:第一候是鹿角解。鹿,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动物,尤其它那两只漂亮的鹿角更令人喜爱。但是,鹿角有一个很多人所不知的特点,那就是到夏至时节,那两只朝前生长而属阳的鹿角,就开始脱落,谓之“鹿角解'这里面有何奥秘呢?这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大自然的一种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因到夏至阳气达于极点,便会“物极必反”,从此阴气生而阳气始衰。属阳的鹿角就因此而脱落。

第二候是蝉始鸣。我们知道,蝉的卵要在地下生活三年,才开始钻出地面,在完成蛹变蝉的蜕变之后便爬上树枝并开始鸣叫。蝉与鹿角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属阴的昆虫,在夏至后因感阴气而生,感阴气而鼓翼而鸣。由第一候的鹿角解到第二候的蝉始鸣,反应出大自然由阳衰而变阴盛的一大变化。

第三候是半夏生。半夏,也是颇有特点的多年生植物,多在沼泽或水田中生长,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又名竭子草,三步跳等。它雌雄同株。雄花在上部,白色。雌花在下部,绿色。其块根为中草药,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疖肿等功效。因它从夏至才开始快速生长,故名半夏。半夏的生长再次印证了大自然阴始盛阳始衰的现象和规律。

从夏至三候使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人对大自然观察之细致,而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也上升到了哲理的层面,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夏至的多种传统习俗

由于夏至节气传之久远,于是便产生了多种传统习俗。概略说来,在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古代的夏祭,也叫夏至节。一般在夏至这天举行。这是一个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做法是皇帝祭地百姓祭祖。因皇帝是天之骄子,大地的主宰,他要祭天地之神,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至少自周代开始便有了夏祭。据载,“夏至日,祭地衹(大地之神)”,要用纯色牺牲供品,跳祭祀舞,来显示对大地之神的敬重。百姓则要在家中堂屋或祠堂内祭祖先。宋代诗人范成大《夏至》诗有言:“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意思是说在每年的夏至,你不到祠堂参与祭祖,敢说是孝子贤孙吗?所以夏至祭祖也是人生大事。又据宋代的《文昌杂录》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此风俗一直延续到清代。从上可知人们对夏至节的重视和风气之盛。

(2) 消夏避暑之习。夏至来了,气温显著升高,所以消夏避暑便摆在人们面前。首先人们要换轻薄透气的衣物,房屋也要开窗通风。人们及家人亲友间要互赠折扇,脂粉之类。《酉阳杂俎》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既夏至日,人们互赠折扇,妇女们还要互赠脂粉之类。扇借以生风纳凉,脂粉则防生浊气,痱子等。皇家则要拿出冬藏夏用的冰以消夏。这应该都是当时的好风气。

(3) 吃夏至面。这是北方最流行的一种做法。所以民谚曰“冬至饺子夏至面”。首先新麦登场,以新麦做面算作尝新。二则天气炎热,吃凉面可降温。由此出现了多种夏至面。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担担面等。我们家乡则讲究吃什锦面。所谓什锦面,就是用当地有的十样食材做为佐料拌面。诸如肉丁,黄瓜丝,熟豆角,蒜蓉,陈醋等,不管浑素凑足十样佐料拌面,就是什锦面了。贫富之家都可吃。我家每年都会吃夏至什锦凉面。至今难忘小时候吃的美味什锦面。

夏至时节的气象变化特点

夏至是多种气候现象复杂交织的时节,需要人们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概略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气对流天气旺盛

到夏至由于气温快速升高,热空气上涨,而冷空气又不轻易退去,冷热空气往往形成強烈对流,从而形成强对流天气奇观:雷阵雨往往骤来而又急去,或者前村下雨而后村晴天,前山下雨淋淋而后山则无雨也无风等,是所谓“夏至天,娃娃脸,说变就变”,或者形成“夏至雨,隔田坎”。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天气奇观,是颇富诗意的时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善于观察和思索,于是写出了流芳千古的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二)立杆无影奇观

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而正午时分呈绝对直射状态。这样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杆无影”气象奇观。

(三)雷暴天气

夏至时节也往往出现电闪雷鸣,暴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有时还可能夹杂冰雹,从而给人们生活和作物生长带来危害。这就要经常关注天气预报,并采取必要防备措施。

(四)“夏至不过不热”说

谚曰:“夏至不过不热”这是就夏至时节的常态天气而言。意思是说夏至虽然温度显著升高,但与三伏天一相比,还没到最热的时候。据从1951年至2000年的长期统计,北方最热的极值天气都出现在夏至后。所以才有“夏至不过不热”之说。

(五)湿热闷燥天气

温度较高而又湿度甚大的天气在夏至时节也常出现,甚至有阴雨连绵天气,真可谓又热又湿又闷又燥。记得在人民公社时代,麦收之后又遭连阴雨天气,麦子无法打轧,造成麦子发霉长芽。实在没办法,生产队就把未打轧的发霉麦子分到各家各户,人们就把土炕烧热,把麦子放在上面慢慢烤干。即使这样,人们分到手的也都是发霉的黑麦子,又苦又难吃。至今难以忘记。

夏至养生很重要

从上可清楚看到夏至时节往往闷热潮湿,而天气多变,各种天气往往交织,也不乏我国第一部极端天气出现。在这种多变而湿热的天气下,病菌繁殖迅速,疾病多发,是个特别要重视养生保健的时节。为此,为各位读者提出如下建议:

1.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这种高温湿潮的天气下,人们极易产生烦燥不安,并从而影响到食欲和睡眠。因此,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个淡定的良好的心态。俗语云:“心静自然凉”。只要保持一个自然淡定,神清气和,乐观向上的良好的情绪,就会避免烦燥倦怠,而使气脉通畅,身体健康,可有效抵御疾患发生。切忌情绪大起大落。

2.做好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儿,或安排午睡。这样既能恢复疲劳,又可避开中午炎热。

3.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苦少甜,讲究营养平衡,切忌饮食过凉过冷,少喝冷饮。

4. 适当运动,以散步,慢跑,打太极,做八段锦等为主,切防激烈运动,大汗淋漓。

5.适当晒太阳,增强免疫力。时间以上午十点或下午四点为宜。

6.注重着装,视天气状况而选择适当服装。既要防晒防热又要防潮湿风寒。既然此时段天气多变,我们就要多方应对才是。

现有夏至养生歌送给各位:

夏至心静自然凉,

神清气和胸宽畅。

睌睡早起午休躺,

起居规律不变样。

营养平衡讲清淡,

切忌饮食过寒凉。

适当运动晒太阳,

免疫之力慢慢长。

天气多变多备防,

夏至养生求健康。

夏至九九歌

这里有首夏至九九歌,实不多见。歌辞用人们的切身感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从夏至开始到今后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情况,读来通俗易懂,和谐押韵,优美动听而又实用,现献给大家: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此歌仅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参考并祝夏至安康快乐。

作者简介:王继坤,字如一,昵称晚霞吉坤,教授,硕导,主要从事现代阅读理论与技法研究,同时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主要论著有《现代阅读学》,《现代阅读学教程》,《益智高效读写双快法》,《大学速读训练教程》,《中国传统节日解读》等。


(0)

相关推荐

  • 【诗画地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今日白露,这些有趣的习俗请讲给孩子听!

      小语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晨时分,地面和树叶上,凝结了一些白色的露珠,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剔透的光亮,因而得了" ...

  • 大雪节气话养生 衣食住行要调整

    进入大雪节气后,气温下降,天气更冷.受寒冷天气的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也都应该随着节气的变化而调整. 衣:护头暖脚是关键 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节气天寒地冻,头部不注意保 ...

  • 健康|春分养生,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春分是万物生命力最旺盛的时节,田间作物快速生长,人体新陈代谢也逐渐加快.春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好的景色,更是向上的生命力. 春分养生,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春分时,上升的阳气与下降的阴气逐渐协调,昼夜平 ...

  • 芒种,有忙于耕种的苦,才会有喜于收获的甜

    节气轮回,又到芒种. 俗话说,芒种三天见麦茬,这个节气,预示着马上就要迎来收获的季节.麦收,也叫麦秋. 冬春种下一粒子,芒种收得万穗粮. @智慧人生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

  • 阴阳转换和精气的生化

    地球的外周有一层大气,我们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包裹着地球,按照传统说法,这个大气层就是天,地球本身是地.所以古人讲天包地外,这是讲地球这个世界本身的天地.从我们人的角度来看,脚下是地,头上是天.人处于天 ...

  • 打拳先要弄明白阴阳转换的道理!

    打拳先要弄明白阴阳转换的道理!

  • 中医不传之秘:阴阳转换大法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古代江南医门世家秘传伤寒论,传方不传量,可见药量差别与疗效干系匪浅,本文探究药量药性的本质,阐述阴阳转变规律方是中医不外传之谜. 关于药量使用,小编最近遇 ...

  • 任督脉大循环,阴阳转换的能量圈

    黄贵生:我们把我们的脑袋(首)和我们的腹部(腹)看作是一个地球的两个端,一个是南极,一个是北极:一个乾,一个坤:一个是阳,一个是阴.哪个是阳,哪个是阴呢?当然首是阳,腹部是阴了. 我们古代人看地图,跟 ...

  •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 - 阴阳转换大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阴阳转换大法 自古以来中医(世医)的神秘莫过于用药的神奇,而用药的独到莫过于阴阳的转变,何为阴阳的转变呢? 常听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其 ...

  • 阴阳转换大法

    全球数字圈 公众号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古代江南医门世家秘传伤寒论,传方不传量,可见药量差别与疗效干系匪浅,本文探究药量药性的本质,阐述阴阳转变规律方是中医不外传之谜. 关于 ...

  •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阴阳转换大法

    -1- 阴阳转换大法 自古以来中医(世医)的神秘莫过于用药的神奇,而用药的独到莫过于阴阳的转变,何为阴阳的转变呢? 常听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其实药量只是一部分,我说其实中医不传的是药物的阴阳转变 ...

  • 太极拳的母亲既然是“背丝扣”不可不知的阴阳转换方式 你会懂

    太极拳的母亲既然是“背丝扣”不可不知的阴阳转换方式 你会懂

  • 【当代诗家/乔英钧】昼夜轮回天地老,阴阳转换续乾坤

    乔英钧,男,1956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人.2012退休后开始学习研究古诗词,现已在"中华诗词"."九州诗词"."诗词世界""诗词百家""诗词报""当代诗词""老年日报"等3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