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逼孩子阅读了,根本没用!我告诉你为什么!

我阅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一点用都没有?

上周小七推送了《说出来你不信:真正厉害的初中生,都会“浪费时间”!》这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要多阅读。

结果,前两天小七收到了一位同学的留言:

书我读了不少,但对我的帮助并不大,而且有些书,看完我也就忘记了,或者根本用不上,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

大部分同学在看书的过程中都是草草翻一遍,只记住了大框架的内容或者其中一两点比较有趣的片段,甚至是翻了一遍之后,你问他这本书说了什么,他总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却说不出来。

还有一些同学,看似很认真,每看一本书都会做好摘抄,但是当你过段时间问他,上次那本书说了什么内容、好在哪里时,他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其实关于如何阅读,小七之前也专门说过,没看过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小七之前写的文章《语文老师警告:班里有7成以上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阅读是什么》

今天小七就来说说如何做阅读笔记,让阅读变得更实用、记忆更深刻、理解更深入。

因为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式与记笔记方式都应该有所不同。

01
工具书

何为工具书?比如字典、百科全书、旅游指南等,在日常学习中,也可以把数学书、理综学科书籍、辅导书、试题册,当做工具书来对待。

这类书籍的主要作用是查找,帮助自己解决某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因此对于这类书籍在做笔记时,建议使用结构化笔记或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理清、归纳、总结书籍中说到的内容,另一方面笔记本身也可以是一份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目录索引。

那么在日常学习中,该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方式记笔记呢?

1、理清结构:梳理出书籍中的 重要概念、公式等;

2、补全要点:将重要的小节点做好归纳总结;

3、思维重组:按照自己的思考模式与逻辑顺序,对以上内容进行重组。

比如下图就是一份结构化的生物笔记:从概念、到逻辑、再到图形展示,既全面又简洁,便于记忆与总结。

△重庆某高三学霸的生物课堂笔记

02
理论书

何为理论书?比如到大学时同学们会学习专业课,尤其是文史类专业,少不了要学习很多理论性的书籍。在初高中时期,大家可以把政治、历史课本暂时归为这一类。

阅读这一类书籍的主要目的,是要深入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理解得越深入,思考得越深刻,在运用的时候,才能更灵活自如、得心应手。

因此此类书籍更适合采用辩证联系的方式记笔记。

比如在阅读《传播学教程》时,就可以同时对比阅读《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对比不同人在同一事情上观点之间的异同。

那么在日常学习中,该如何用辩证联系的方式记笔记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把“岳飞是抗金英雄”当成一个理论为例:

1、首先分析这条理论包含哪几个因素?(岳飞、抗金英雄)

2、是否有理论反对或者与这条理论有冲突?(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不是?)

3、与岳飞定位相似的历史人物还有哪些?(文天祥、霍去病等)

4、抗金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重要的人物、战役、事件等等?

5、国外历史上出现过类似的人物吗?

总结一下,整个思维过程,其实就是分解→反思→发散→对比联系→总结。

经过这一系列的思索,无论是阅读理解的深度还是广度都会对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与支撑。

03
文学书

文学类书籍,简单一点地把可以当成小说读的书籍都归为这一类。而对于这一类书籍,日常同学们的阅读方式都是做摘抄。但是摘抄怎么做,也是有讲究的。

1、抄什么?

那肯定是抄好词好句。其实除了所谓的对仗工整、语句优美、比喻生动的好词好句,同学们更应该摘抄的是自己在作文上写不好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学总是写不好人物,那么遇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人物表情细节、人物动作神情描写等句子、段落就应该抄写下来。

2、抄完之后呢?

如果抄完之后,就束之高阁,那么摘抄再多也是在做无用功。抄完之后,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勤背诵:只有先背诵,背熟了,才能在能够使用的时候,手到擒来,而不是磕磕巴巴想了半天,仍然复述不了原句中的精华。

多使用:怎么把自己阅读过的知识或内容在现实中使用呢?最好的两个途径就是掉书袋和做谈资。虽然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样做有点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但是,如果你阅读的内容不使用,那么就无法形成牢固的记忆,也很难让你收获到阅读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你对阅读的热情也会消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