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境的主要特征及艺术特色
最古老的镜子,是铜质的镜子,即青铜镜、古铜镜,即人类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镜子。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河南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镜,距今已有3千2百多年。人类不容易,能通过真正意义上的镜子——青铜镜看清自己的脸,也就3千多年的时间。那会儿还是上层社会王公贵 族专用的奢 侈品,老百姓能够用得上,恐怕还要晚很多年。
像任何收藏投资品类一样,铜镜收藏与投资也存在着风险。目前市面上的汉唐铜镜仿品很多,这类铜镜从宋代就开始有仿造的了,现在新仿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其实真品汉镜花纹精美清楚,黑漆或水银沁入器体,不易拭去。而宋代后仿制和当今新仿的汉镜,采用真品翻模铸造而成,花纹不甚清楚,显得模糊,铜质呈黄红色,黑漆或水银颜色死,本身光洁度差。
朱利思·艾伯哈特收藏是继2007年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Albright–KnoxGallery)藏品拍卖以来重要的一批私人藏青铜器,10件青铜器均为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器,是私人收藏青铜器品级较高的样本,悉数成 交,成 交额达1678.6万美元,单件成 交均价超十万美元,五件价超百万美元,可谓件件精品。这批青铜器自19世纪末期开始即传承有序,大多数来自战后希腊驻华大使A.J.Argyropoulos(1894-1978年)旧藏。A.J.Argyopoulos在中国任职期间由上海行家金才宝的金才记古玩行购得,1954年曾在威尼斯总督宫举办过《Mostrad'ArteCinese》展览。金才宝光绪年间在上海买卖古董,金才记开设于民国初年,以经营青铜器、石刻造像、唐三彩以及宋元名瓷著 名,当时与叶叔重的禹贡古玩号、戴福保的福源斋和张雪庚的雪畊斋并称“四大金刚”,1949年以后金氏迁居香港继续经营古玩。
铜镜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在我国境内出现,铜镜自产生开始,至战国呈现初始兴盛态势,随着汉唐中华文明的崛起也达到繁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是一个能显示我们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艺术品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方形是圆形之外中国古镜中最常见的造型,大部分方形镜为正方形,也有极为罕见的长方形造型。
汉代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铜镜的优点,又创新推出了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龙虎纹镜等,其形制、艺术表现手法,均较战国时期有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活类纹饰大量出现,还是在东汉的画像镜上面。如历史人物(夫差和伍子胥),车马出行、歌舞宴乐、杂技马戏等,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王公贵 族的奢 侈生活。唐代的狩猎纹镜、打马球镜,洛阳出土的著 名的螺钿人物宴乐镜等,亦表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