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失败的婚姻,一开始就错了吗?|喃喃细语

罗畅(化名):我年近50岁,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和父母一起生活也不开心,自己一个人又很孤独,我非常渴望温暖,渴望跟人交往。

我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因为爷奶家条件好,我就像小镇里的公主。后来跟了父母,家里条件有些落差,家教比较严,没接触过男生,有了一段很灰暗的少女时光。刚上班时,家里把我安排类似政府食堂的地方,我眼光高,可自身条件差,择偶时比较难。这时一个比我大很多的男人出现了,他事业成功,单身离异有女儿,我不自觉地被他吸引了。本来没考虑结婚的事,直到有一天,一个姑娘找到我,说他是因为她而离的婚,让我离他远点。我就去找那个男人求证,他说他俩不可能。于是这个姑娘就开始骂我,找我家人。我一时置气就真的去跟他领了证。一年后,我无法面对后妈的身份,我们离婚了,我去了省城。

三十多岁时,我遇到了第二任丈夫。他原来家境好,后来生意失败了,他长得好看,自小条件优越对人不太设防,但是他消费习惯和我不一样,家里负担大,有外债,月薪四五千的情况,还要供养妈妈和不上班的弟弟,我当时收入过万,全贴补他的家庭还是不够。他说孩子是不能要的,因为没能力养。我曾经怀过孕,现在想想,幸好当时的孩子没保住。后来他迷上了网上赌博,还接触吸毒的人,我因此下定决心离了婚。

我和父母生活也不开心,因为一直没怎么在一起,生活习惯不一样,家务活我不擅长,我妈的想法是,我好好照顾他们,我就和他们过。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对他们有很大的怨气,或许之前一直是一个人,遇上什么事父母都帮不上我。

目前我自己一个人生活,经济上没有问题,认识的朋友都说我很善良很热心,可我很希望有家有孩子,担心自己会孤独终老。其实我挺渴望温暖,渴望跟人交往的,感觉是小时候的心灵缺失,导致我现在变得很孤独,另外第二段婚姻让我消耗很大,心理和身体都受到很大的伤害,现在我没有明确的方向,就觉得一个人在自生自灭, 一个人在北方的城市上班,下班后,一个人对着电视。回顾这一生,我不知道是哪几步错了,可能一开始就错了吧!(记者:苏涤)

透过新闻看心理

女士的亲密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她该怎么办?

东北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田淑梅

女士的第一任丈夫在离婚之后还有其他的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又和女士交往,而女士为了怄气踏入了第一段婚姻,却是为了让另外一个女人感到挫败,这是她的一种模式,她要结婚可能也是源于和父母的关系处不好,怄气而要建立自己的小家。

第二段婚姻中,丈夫是一个落魄、 艰难的人,女士找的不是相伴的人,而是基于可怜,但她可怜的到底是谁呢?其实是她自己,丈夫的经历勾起了她内心相似的感觉,她把自己内在的需要投射到丈夫身上,出钱支持丈夫的家庭,想透过这个男人,实现自己内心的期待,本质上这是妻子的需要,不是丈夫的需要,实际上她改变不了任何人,包括丈夫,所以最终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女士回到父母身边,相处还是不舒服。在她早年离开父母的时候,如果看到周围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女士就会产生一种被孤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父母爱我,另一方面,又期待父母在身边,所以她有很多的愤怒、难过和失望,但这些都压抑在潜意识上。她现在最害怕的是孤独,不想要的但是最绕不开的也是孤独,这是她的模式,真正要改变的是她自己内心的状态,如果改变了,就算一个人自己待着,感觉也会很好。

如果女士受这些模式的影响,但她自己没有意识到,一旦有人勾起她心中的那些情绪,她就会因此做一些重大的决定,如果女士能够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内心,发生改变。我们不是去改变历史,而是改变历史带给当事人的影响和认知。

对于婚姻的结束,有些人认为是失败,但对女士来说,进入婚姻能借助对方来发现自己的创伤,给自己真实的反馈;关于原生家庭,其实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局限,即便女士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女士的父母能把她送离身边,也是很勇敢的,因为有太多的父母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去求学、工作、结婚,死死地抓住孩子,大家觉得这样好吗?女士因为从小的经历锻炼出很多优秀的品质,包括经济独立、思考独立的能力, 还有探索自己、探索痛苦的勇气,这很难得!很多人因为直面自己太痛苦了,婚姻一旦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继续被原来的模式左右着自己的行为。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喃喃细语》节目组

来源:生活报

(0)

相关推荐